第4章 20幾歲,選對要走的路(3)
- 20幾歲,不能再犯迷糊了
- 于治成
- 2997字
- 2015-08-17 18:14:37
(7)懂得揚長避短。
在學習、生活、工作中,要經常抓住機會展現自己的優勢、特長,同時注意彌補自己的不足,不斷求得進步。這樣,你就會提高成功率,也會得到更多的贊揚聲,從而增強自信。
(8)多閱讀名人傳記。
很多知名人士,成名前的自身資質、外部環境并不一定比你好,但他們在更艱難的外部環境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多看一些這方面的材料,會讓你知道自己其實是具備成功的條件的。
(9)做好充分準備。
從事某項活動前,如果能做好充分的準備,那么,在從事這項活動時,必然會更加自信,從而有利于順利完成這項活動。一旦這項活動做得很成功,反過來必然又能增強自信心。
(10)確定恰當的目標。
目標太低,太容易實現了,不能提高自信心。但目標也不能太高,目標太高,不易達到,反而對自信心有所打擊。恰當的目標是:用力跳起來剛能碰到。
(11)開放自己,走到人群中去。
真誠地敞開心扉,別人一定會很快理解你,接受你。有了心事,便向同學、朋友傾訴,不要悶在心里。在交往中,就會變得心胸豁達,充滿自信。
(12)積極參加體育鍛煉。
體育鍛煉是振奮人心的好方法,可以消除人的惰性,使人變得勇敢、果斷。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大多性格開朗,對生活充滿信心。
2.學習時代
應對未來,還要有良好的學習能力,尤其是在知識爆炸的信息時代。
(1)改進學習方法,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不同學習能力的人有不同的學習方法,所以要盡量學習比較成功的學習方法。改進學習方法是一個長期性的系統的積累過程,一個人不斷接受新知識,不斷遭遇挫折并產生疑問,不斷地總結,才會不斷地提高。不會總結的人,他的能力就不會提高,挫折、經驗是成功的基石,自然界適者生存的生物進化過程便是最好的例證。學習要經常總結規律,目的就是為了進一步的發展。
(2)提高學習效率。
學習,必然要占用工作或者做其他事情的時間。當然,我們這里所講的學習,不僅僅是學習課堂的書本知識,工作中、生活中到處都有我們要學習的東西。如何提高學習效率就非常重要了。
抓知識的形成過程。課堂學習的定義、公式、法則、定理等都是基礎知識,這些知識的形成過程容易被忽視。事實上,這些知識的形成過程正是能力的培養過程。一個定理的證明,往往是新知識的發現過程,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就促進了能力的發展。因此,要改變重結論輕過程的思維定式,要把知識形成過程看作是能力培養的過程。同樣,在工作中也是這樣,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舉一反三。
抓學習節奏。沒有一定的速度是無效學習,慢騰騰的學習是訓練不出思維速度,訓練不出思維的敏捷性,培養不出能力的,這就要求在學習中一定要有速度,久而久之,思維的敏捷性和能力才會逐步提高。
(3)解決問題要及時。
無論是課堂上的學習,還是工作之中,我們都會有各種探討,因此可以聽到許多信息,這些問題是出現在眼前的,對于那些典型問題,普遍性的問題更要及時解決,不能把問題的結癥遺留下來,甚至沉淀下來。眼前的問題及時解決,對遺留問題則要有針對性地補救,注重實效。
(4)體驗成功,發展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學習的興趣總是和成功的喜悅緊密相連的。在學生時代,聽懂一節課,掌握一種數學方法,解出一道數學難題,測驗得到好成績,平時老師對自己的鼓勵與贊賞等,都能使自己從這些“成功”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激發起更高的學習熱情。因此,在平時工作中,也要多體會、多總結,不斷從成功,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成績中獲得愉悅,從而激發學習的熱情,提高學習的興趣。
擁有了充足的信心和良好的學習能力,是你起飛的基礎,在這個基礎上,可以逐漸健全其他方面的能力。在擁有了這些資本之后,你還會擔心自己的未來么?
1.5 讓你的夢想飛起來
夢想絕不是夢,兩者之間的差別通常都有一段非常值得人們深思的距離。
——古龍
夢想只要能持久,就能成為現實。我們不就是生活在夢想中的嗎?——丁尼生
夢想一旦被付諸行動,就會變得神圣。——阿·安·普羅克特
人生最苦痛的是夢醒了無路可走。做夢的人是幸福的;倘沒有看出可以走的路,最要緊的是不要去驚醒他。
——魯迅
一個有事業追求的人,可以把“夢”做得高些。雖然開始時是夢想,但只要不停地做,不輕易放棄,夢想能成真。
——虞有澄
我們因夢想而偉大,所有的成功者都是大夢想家:在冬夜的火堆旁,在陰天的雨霧中,夢想著未來。有些人讓夢想悄然絕滅,有些人則細心培育、維護,直到它安然度過困境,迎來光明和希望,而光明和希望總是降臨在那些真心相信夢想一定會成真的人身上。
——威爾遜
一個人要實現自己的夢想,最重要的是要具備以下兩個條件:勇氣和行動。
——俞敏洪
一個人可以非常清貧、困頓、低微,但是不可以沒有夢想。只要夢想一天,只要夢想存在一天,就可以改變自己的處境。
——奧普拉
1.夢想第一
對于初入社會的年輕人來說,夢想也許是第一位的,有夢想才有前進的方向,才不會讓自己在紛亂的現實中彷徨。因此,人不能缺少夢想。
夢想有大有小,有的人從小就立下志向,并且不斷為之奮斗;有的人則不斷地為自己的夢想做階段性的規劃、調整;還有的人則不斷為自己確立新的夢想。雖然夢想有近有遠,有小有大,但是,每個人都不會放棄自己的夢想。
夢想是什么?夢想是引爆生命潛能的導火索,是激發生命激情的催化劑。
人生不能沒有夢想。從一定意義上說,人生以至整個世界的輝煌,都是靠夢想創造出來的。
法國有一位叫薛瓦勒的鄉村郵差,一次被一塊石頭絆倒摔了一跤。他拿起那塊石頭一看,發現石頭十分異樣,便把它放在自己的郵包里,并有了一個夢想:如果用這樣美麗的石頭建造一座城堡,那將會十分動人。于是,他每天在送信的途中尋找并帶回許多奇形怪狀的石頭。為了撿回更多的石頭,他開始推著獨輪車送信,順便撿回一車石頭。這樣,他每天白天送信撿石頭,晚上按照自己天馬行空的思維來造自己的城堡。許多人認為他異想天開、癡人做夢。他卻堅定不移,不為所動,依然故我。經過不懈努力,終于在他那偏僻的住處,建造了錯落有致的城堡。1905年,法國一家報紙的記者偶然發現了這座異樣的城堡,并為這里的風景和城堡的建筑風格而驚嘆,于是寫了一篇介紹文章,刊登后引起巨大的反響。許多人都慕名前來參觀,就連有名的大畫家畢加索也專程去參觀薛瓦勒的建筑。如今,這座城堡已成為法國著名的旅游景點,它的名字就叫“郵差薛瓦勒之理想宮”,城堡入口處刻著:“我想知道一塊有了愿望的石頭能走多遠。”薛瓦勒用夢想建造了這座令人驚嘆的城堡,對擁有夢想這個問題做了最好的回答。
夢想不會因為年齡和地域而有高低貴賤之分。即使最親近的人不相信你的夢想,你也要為之奮斗下去。
有一個農村的男孩,出身貧窮,從小跟著父親在田間干活。一次在田間休息的時候,他望著遠處連綿不斷的群山遐想。父親問他在想什么,他回答說,想將來不種田,也不上班,坐在家里就有人把大把的錢匯來。他的根據是看見老師寫文章投稿刊登后有稿費寄來,也想自己寫稿件,掙稿費。對他的這個夢想,父親自然不信。還有,這個男孩從書上知道了埃及有一座神秘的金字塔,于是就想等自己長大以后一定要去看看。父親聽了直搖頭,說他白日做夢,是不可能的。然而,出乎父親的預料,這個男孩為了圓自己的夢,努力學習,大學畢業后寫得一手好文章,很快成名,稿費匯款單真的像雪片般飛來。有了錢,去埃及看金字塔的夢想也實現了。這時他想起和父親的對話,于是在金字塔前給父親打電話:“父親呀,如今我的夢想成真了!”這個人,就是連續十年被評為臺灣十大暢銷書作家的林清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