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再小的事也要讓孩子謹慎,不能有辱父母
- 最徹底的家庭教育方法
- 張振鵬
- 4736字
- 2015-12-29 10:35:31
一個孩子對父母孝不孝順,能不能讓父母安心,也表現在他做人做事是否謹慎上。謹慎的孩子往往不容易遇到意外災禍,而那些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孩子因思想中缺乏約束,往往離危險很近,也容易做出有損于道德的事情。所以,讓孩子從小事中學會守規矩,是非常必要的。孩子做到了謹言慎行,我們也就放心了。
事雖小,勿擅為;茍擅為,子道虧
孩子的成長是由無數件小事拼接而成的,但這些小事卻決定了孩子的命運。
我們的日常生活不是由多少件大事組成的,而恰恰是那些瑣事充當著主要元素。我們的生活如此,孩子的生活更是如此。作為父母,我們千萬不能忽視和孩子有關的任何一件小事,因為那些小事可能會給孩子或他人的人身安全造成隱患。我們更不能忽視孩子的任何一個小動作,因為那個小動作也許就為孩子養成壞習慣埋下了伏筆。
孩子的生命安全一旦遭到威脅,或一旦養成了壞毛病,最擔憂和痛心的,還是我們做父母的。這句“事雖小,勿擅為;茍擅為,子道虧”就是告訴孩子:不要因事情小就任意去做,一旦隨便做了,往往會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導致父母傷心、難過,那就太不應該了。
一個男孩從小就喜歡搞惡作劇,對此,父母也沒有太在意。一次,他想和一位同學開個玩笑,就趁同學要入座時把同學的凳子移開了。沒想到,同學一下子就坐在地上起不來了。送到醫院后,醫生診斷為脊椎嚴重受損,被“宣判”為終身癱瘓。
就這樣一個小小的動作毀了一個孩子的一生,他的父母多么痛心?。∫粋€剛剛還活蹦亂跳的孩子卻只能永遠躺在床上了,而且父母還要照顧他到終老。想想看,這個男孩的小動作給一個家庭帶來了怎樣的不幸?。《约阂矔K生受到良心的譴責。如果父母能時常叮囑他不要搞惡作劇,并把一些惡作劇引發的事故講給他聽,也許就能避免一場災禍??上В乱阎链?,后悔晚矣。那么,我們是不是能從這個真實的故事中吸取一些經驗教訓呢?
這個男孩以同學終身殘疾的代價告訴我們每個人,小動作背后隱藏著大的安全隱患。由此,我們可以想到,孩子闖紅燈、玩火柴、放鞭炮、開啟電器、去溪邊撈魚等都是不能被忽略的事情,更是孩子不能私自隨意去做的事,這關乎孩子的生命安全,為此,我們做父母的必須提起高度警覺。
如何才能讓孩子重視“事雖小,勿擅為”這句教誨呢?
既然孩子不能私自隨意去做一些小事,說明孩子在行動之前一定要征求父母的同意,或在父母的監管下嘗試、玩耍。因此,孩子必須有“出必告,反必面”的習慣,否則,父母都不知道他去做什么了。就像有的孩子在父母不知情的情況下,與同學去河邊玩耍,不小心掉入河中,由于不會游泳而最終喪失生命。如果他去之前能告訴父母一聲,父母就會告訴他一些相關的安全注意事項,那么就可以避免悲劇的發生。
因此,我們平時就要告訴孩子:“當你進行新的嘗試之前,一定要經過我們同意。如果我們不在身邊,就不要私自嘗試,以免發生危險?!倍?,我們可以多把那些因“擅為”發生的不幸事件講給孩子聽,讓他懂得落實“事雖小,勿擅為”的重要性。
當然,我們最好平時就把各種安全常識灌輸給孩子,比如,家用電器、煤氣等設備如何使用,當陌生人敲門時如何應對,發生火災、水災、地震等災害時如何防患,放鞭炮時應該注意哪些事項,等等。孩子一旦有了這些意識,就知道哪些事情該做,哪些事情不該做,哪些事情有把握做,哪些事情沒把握做。有了防范意識,孩子就不會隨意做出一些危險舉動。
另外,我們要讓孩子學會看警示牌,并重視各個場所的規章制度,不要隨便違反。因為警示牌和規章制度中都包含了對人身安全的考慮,比如,湖邊立著一塊“禁止游泳”的牌子,或建筑工地門口立著“非工作人員免進”的牌子,孩子看到后一定要遵守,不能任性妄為,否則后果不堪設想。當孩子明白了這些道理后,自然就會落實“事雖小,勿擅為”的教誨。除此之外,我們也要重視孩子的行為習慣,幫助他成為素質高尚的人。
有些行為雖小,但做多了就會成為習慣,而習慣就會形成性格,性格最終會決定命運。比如,有的孩子隨地亂扔紙屑,父母沒有及時制止,孩子走到哪里都會成為制造垃圾的人,難免會給他人帶來很多麻煩,因此不受歡迎,進而失去很多機會,事業也很難得到大發展。追及源頭,原來是不講究衛生惹的禍。想想看,我們怎么能小看孩子的行為習慣呢?它的確可以決定孩子的命運。
所以,當發現孩子第一次犯錯或做出什么不雅舉動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及時糾正,千萬不要以為長大自然就好了。俗話說的“小樹不修剪,怎能長參天”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而孩子遇到小事會不會肆意妄為,很多時候要看我們對他管教的及時度和細致度如何,如果我們總是放任不管,孩子自然會隨便去做,因為他覺得沒有人約束他。相反,如果我們能叮囑他一番,那么他在行動之前腦子里就會想:“這個事情能不能做?還是別做了,免得做錯了,父母不高興?!倍唧w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在后面的“謹”、“信”、“愛眾”、“學文”中會有詳細說明。
也許有人會問,這樣教育孩子是不是太死板了,這也不讓,那也不許的?其實,孩子在沒有具備是非對錯的判斷力和對未來事物的預見能力時,我們當然要讓他明確知道做人做事的標準和規矩。等到他養成良好的行為規范、具備是非對錯的判斷力后,我們自然就不用管教太多了,因為他可以管好自己。但是,這個“凡事不能隨意去做,做之前詢問父母”的過程一定不能少。
當然,所有的事情都不是一成不變的,孩子也要懂得變通。
一個6歲的小男孩在樹叢里玩耍時,看見地上有一個被大風刮下來的鳥巢,里面還有一只嗷嗷待哺的小麻雀。
當他捧著鳥巢和小麻雀準備回家喂養時,忽然想起媽媽不允許他在家里養小動物。于是,他先把小麻雀放在家門口,然后進去請求媽媽。在他的不斷哀求下,媽媽終于答應了。但當他高興地跑出門時,卻沒有看到小麻雀,只看見一只舔著嘴巴、嘴角還粘著麻雀毛的黑貓。為此,他傷心了很久。
通過這件事情,他總結了一個教訓:只要是正確的事情,絕不可優柔寡斷。而這個男孩就是如今的華裔電腦名人——王安博士。
我們從中可以得知,“事雖小,勿擅為”這句教誨不是要把孩子培養成一個毫無主見、沒有思維能力、凡事只有問過父母才去執行的人,而是說當孩子不具備善惡是非的判斷力之前應該多請教父母,當他已經知道什么是正確的、什么是錯誤的后,他自然會做該做的事情。
所以,我們別讓孩子學成書呆子,而是要讓他懂得變通,學以致用。
物雖小,勿私藏;茍私藏,親心傷
孩子的世界不大,擁有的也不是什么大物件,但孩子每天與這些小物件接觸的時候養成了什么樣的行為習慣,卻會影響孩子未來的人生方向。
俗話說:“小時偷針,大時偷金?!痹谖覀冄劾?,“針”實在是太小了,但孩子不這樣認為,根據他的年齡和閱歷判斷,他不會接觸多么貴重的物品,那么他小小年齡有偷針的膽量,長大了自然敢去偷金。
所以,我們作為父母,千萬不能小看孩子接觸的小物品,我們的忽視往往會使孩子養成極其不良的行為習慣,即占便宜和偷盜。而當孩子被稱為“賊”的時候,我們不但傷心,而且臉面何存?
這句“物雖小,勿私藏,茍私藏,親心傷”的教誨,就是告訴孩子,物品雖然小,但不能因要滿足私欲而偷藏起來,如果這樣做了,父母會很傷心,那就是不孝了。
很多孩子小時候不知道私拿別人的鉛筆、橡皮是不對的,拿過來玩玩,看著挺好,就放進自己書包里了;有的孩子在地上撿到了漂亮的尺子,因為喜歡就藏了起來,一旦被發現,還理直氣壯地說:“我撿到的就是我的?!庇钟械暮⒆?,不是故意藏別人的東西,而是馬虎邋遢,借了同學的東西忘了歸還,失主不追究就成了自己的了……以上種種情況,在小孩子身上很容易出現,我們既不能把這看做是道德敗壞的表現,也不能坐視不管,一定要進行正確引導。
有的大孩子私藏書籍和游戲機,但這些書籍和游戲機里充斥著色情和暴力,他們害怕父母發現,就偷偷藏起來看或玩,時間一長,不但純潔的心靈受到嚴重污染,還會荒廢學業,說不定還會走上犯罪的道路。到了那一天,我們做父母的會多么傷心啊!我們不能眼睜睜地看著孩子墮落,所以,我們就要幫助他落實這句教誨,讓他做一個坦坦蕩蕩、光明磊落的人。
如何防止孩子私藏物品?如果他已經“私藏”了,我們該怎么辦?
防止孩子做出私藏行為的最好辦法,就是提前把“物雖小,勿私藏,茍私藏,親心傷”的道理講給他,告訴他:“不是自己的東西一定不能拿;撿到的東西一定要交給老師或父母,不能據為己有;每天放學前,檢查自己的鉛筆盒和書包,看有沒有借后尚未歸還的物品,如果有,及時還給同學,不能帶回到家里?!蔽覀儾灰】催@幾句話,孩子不知道該如何做,是因為沒有人告訴他,一旦我們把這些道理告訴他,他一定會接受,并按著我們說的去做。
一個小女孩錯拿了同學的水彩筆,同學找了幾天都沒有找到,終于在她那里找到之后,就說她是小偷。小女孩眼淚汪汪地說:“我不是小偷?!毙姨澙蠋煾深A得及時,才還了小女孩一個清白。從此,小女孩每天都會很謹慎地檢查自己有沒有錯拿別人的東西,以免背上“小偷”的罵名。
我們完全可以把這個小女孩的遭遇講給孩子聽,讓他知道有意無意地占有他人的東西,最后就有可能會背上惡名,導致失去朋友,失去信譽。
另外,我們做父母的,一定要常常查看孩子拿的文具、玩具和書本,看看是不是我們買的,如果不是,就要及時詢問出處,不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地假裝沒看見,否則,就會失去引導孩子的最佳時機。同時,我們要注意觀察孩子有沒有偷偷摸摸看書或玩東西的情況,必要的時候,可以當著孩子的面檢查他的書包和房間,以防他遭受不良刊物的污染。
如果我們發現孩子私藏了別人的物品,一定要讓他及時歸還給對方,并表示歉意。如果孩子沒有勇氣這樣做,我們就要陪同孩子這樣做。
一位母親發現孩子的書包里多了一個蘋果。經詢問得知,孩子路過水果攤的時候,隨手拿了一個。于是,母親立刻帶著孩子去水果攤歸還,母親把錢付給老板,并要求孩子道歉。孩子不肯,母親就說:“老板,對不起,孩子我沒教育好,給您添麻煩了。”孩子看母親道歉,也跟著說:“對不起,我以后不隨便拿水果了?!?
這位母親做得很對。一旦發現孩子有私藏的舉動,一定要及時更正。無論孩子私藏的東西多么不值錢,都要這么做,因為問題的關鍵是他的行為出現了偏頗,與物品本身的價值沒有關系。因此,我們一定要有教育敏感度,幫助孩子及時改錯,讓他成為道德高尚的人。這樣,孩子守住了做人的規范,我們就不會為他道德有問題而傷心了。
通過這句教誨,培養孩子不貪、不慳,慷慨、廉潔的好品質。
當孩子做出“私藏”的舉動時,他內心的聲音一定是“我很喜歡,我想擁有”,這表現出了孩子的私欲和貪心。貪心和想滿足私欲的心是一個人偷盜和占便宜的思想源頭,沒有這個念頭,怎么會有私藏的行為?
我們作為父母,一定要做好榜樣,不能今天把單位的報紙拿回來看,明天把單位的環保袋拿回來用。這看似小事,往往卻表現出我們愛占便宜的心念。職權范圍一旦擴大,豈不是要走上挪用公款、行賄受賄的犯罪道路?而且,一個人如果總是想著滿足自己的私欲,就能為達到這個目的做出不擇手段的事情,還怎么成為廉潔奉公、忠于職守的人?
孩子也是一樣,年齡小,貪心小,但如果他習慣了用私藏的方式來滿足自己的貪心,長大后,大貪心又用什么樣的方式滿足呢?等到他因犯罪而鋃鐺入獄的時候,我們還怎么安心地度過余生?只有教育出好孩子,我們才能好好地生活。
所以,我們千萬不要忽略對孩子進行“物雖小,勿私藏,茍私藏,親心傷”的教育,在我們自己做好榜樣的同時,應該引導孩子做到不貪、不慳,為他具備廉潔自律、慷慨大方的品質打下堅實基礎。
教子箴言
孩子做事做人是否謹慎,關乎他的道德品質和人身安全,《弟子規》中的這兩句教誨就說明了這個問題。因此,我們要引導孩子懂得“事雖小,勿擅為”、“物雖小,勿私藏”的道理,并把這個教誨無條件地落實在生活中。孩子養成習慣后,不但他能夠坦蕩做人,我們也會身心輕安,大家都能獲得幸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