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智慧全書:不可不知的160個生活原理
- 吳卉 吳靜 陳庭文編著
- 11字
- 2018-12-27 17:31:56
第2章 走進人的內心深處
禁果效應
心理小故事
“不許偷看”的誘惑
泰國首都曼谷有一個酒吧,但它的門口不像其他酒吧那樣寫著“歡迎光臨”或“歡迎品嘗”等字樣,而是掛了一個牌子,上面寫著“不許偷看”幾個字,牌子后面放了一只盛著好酒的大酒桶。令人奇怪的是,游人們見到這幾個字,總會不由自主地探頭往里面瞧一下,結果酒香便撲鼻而來,游人們經不起這種誘惑,只好走進酒吧一嘗為快。酒吧也因此生意極為興隆。
心理學解釋
此酒吧之所以能夠生意興隆,是因為它靈活地運用了禁果效應。心理學家認為,人類有一種天性,一旦在某個方面受到禁止或限制,就偏要努力沖破這個禁區,一探究竟,這就是禁果效應。禁果效應反映的是一種逆反心理:越是得不到的東西就越想得到,越是不讓知道的東西就越想知道。
在古希臘傳說中,人類之所以會出現也是因為亞當和夏娃偷吃了“禁果”的原因。既然人類的始祖都禁不住“禁果”的誘惑,更何況他的子孫們呢。特別是在一個長期保守的社會中,禁果效應會表現得更明顯,對于越是禁止的東西,人們的獵奇心理就越強。
有人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在茶盤中放了5只倒扣著的不透明的茶杯,在旁邊玩耍的孩子看到這些茶杯,對它們并沒有產生興趣。實驗者假裝神秘地往其中的一個杯子下放入一枚糖果,然后重新扣上,臨走時告訴小孩子:“杯子下放了東西,你千萬不要動!”然后佯裝出去,在外面窺視。結果,試驗者一出門,孩子就把杯子逐個拿開仔細觀察了一番,然后再放好。
禁果效應在古往今來的各種實踐中屢見不鮮。在古代,《金瓶梅》被列為禁書,可越是禁止,反而有更多的人要挖空心思拜讀它,況且,也正因為它被明令禁止,還起到了欲蓋彌彰的反效果,這讓更多的人知道了它的存在,從而引起了更多人的好奇心,人們更加希望了解書里面到底有什么,它又是為什么會被禁止。于是,人們會愈發好奇地去追究禁書的內容,渴望一睹為快。
美國有一項研究結果,即在提供避孕套的學校里,高中生發生性行為的可能性并不比其他不提供避孕套的學校大。研究人員將9所提供避孕套的高中學校與50所不提供避孕套的高中學校進行對比,結果發現,無避孕套計劃的學校有49%的學生報告曾經有過性行為,而有避孕套計劃的學校有42%的學生報告有過性行為。這說明,當了解了有關性知識之后,采取性行為的態度可能會更加謹慎。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時候你越是想隱瞞住一些信息,反而會越發引起他人更大的興趣和關注,人們總對別人極力隱瞞的東西充滿好奇并產生一探究竟的欲望,禁果效應就這樣產生了。
禁果效應之所以存在,是因為在人們看來,那些無法知曉的“神秘”的事物,比能接觸到的事物更具誘惑力,也更能促進和強化人們渴望接近和了解的心理訴求。我們常說的“吊胃口”、“賣關子”,就是因為人們對受阻的信息有著一種期待心理,這種心理能夠召喚他們去尋找接下來的信息,這種“期待—召喚”就是禁果效應存在的心理基礎。
智慧點撥
人人都有一種好奇心,這也是偷吃“禁果”的心理動機。經驗都是嘗試后才能總結出來的,而好奇是嘗試探索和求知的動力,如果遏制人們普遍存在的好奇心,那么禁果效應就會大量存在。一件事情如果不說明原因就簡單地禁止,會使這件事更具吸引力,自然,人們會將更多的注意力轉移到這件事情上,產生更強烈的探究欲望,乃至最后偷食“禁果”,以使心理平衡,這時候“禁果”也許就演變為苦果、惡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