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一較真你就輸了(1)

凡事都要”丁是丁,卯是卯“,你會活著很累。與其讓自己身心疲憊,倒不如對有些事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有些事不用太較真

世界級畫家畢加索對冒充他作品的假畫,從來就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概不追究。有人對此不理解,畢加索說:“我為什么要小題大做呢?作假畫的人不是窮畫家就是老朋友。窮畫家混口飯吃不容易,我也不能為難老朋友,還有那些鑒定真跡的專家也要吃飯,況且我也沒吃什么虧。”

意大利的詩人、散文家和劇作家阿雷蒂諾說:“人如果太較真,就是不懂如何生活;不較真既是盾,刀槍不入;不較真又是箭,什么盾也擋不住。”如果說官場上的“不較真”能夠讓自己進退自如的話,那么在與人交往中的“不較真”就能讓自己左右逢源了。所以,在不較真的時候,我們就得裝模作樣、裝聾作啞,甚至是裝瘋賣傻。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是現代商業史上的傳奇人物,他的公司壟斷了全美80%的煉油工業和90%的油管生意。在為人處世方面,洛克菲勒很有一套,尤其善于裝糊涂。

有一次,洛克菲勒正在工作時,一位不速之客突然闖入他的辦公室,直奔他的寫字臺,并用拳頭猛擊桌面,大發脾氣:“洛克菲勒,你這個卑鄙無恥的小人,我恨你!我有絕對的理由恨你!”辦公室所有的職員都以為洛克菲勒一定會拿起墨水瓶向他擲去,或是吩咐保安員將他趕出去。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洛克菲勒并沒有這樣做。他停下手中的活,像傻子一樣注視著他,對發生的事似乎毫無知覺,就如同被罵的是另外一個人一樣。

那無理之徒被弄得莫名其妙,怒氣漸漸平息下來。他是準備好了來此與洛克菲勒大鬧一場的,并想好了洛克菲勒會怎樣回擊他,他再用想好的話去反駁。但是,洛克菲勒不開口,他反倒不知如何是好了。不得已,他又在洛克菲勒的桌子上猛敲了幾下,可是仍然得不到回應,只得索然無趣地離去。再看洛克菲勒,就像根本沒發生任何事一樣,重新拿起筆,繼續他的工作。

懂得裝傻的人絕不是傻瓜,而是真正的聰明,就比如洛克菲勒。而現實生活中,有的人卻斤斤計較、咄咄逼人,看似聰明絕頂但最后往往是機關算盡,聰明反被聰明誤,這才是真正的傻瓜。

在現實生活中,許多人往往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遇到不順心的事,要么借酒消愁,要么以牙還牙,這都是錯誤的做法。怎樣才能做到不較真呢?

第一,要學會理智處事,沉不住氣時反復提醒自己要以理智的心態來控制感情。

第二,要學會苦中作樂,善于在生活中尋找樂趣,多參加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來發泄郁悶。

第三,遇到難受、挫折、失敗的事,不妨找知心朋友聊聊天。

第四,欲望少一點、心胸寬一點,這樣更能保持心理平衡,維護身心健康。

凡事都要“丁是丁,卯是卯”,這樣的人活著會很累。與其讓自己身心疲憊,還不如在現實生活中,用一種“不較真”的思維方式,以平常之心、平靜之心對待人生,該糊涂時就糊涂,這是歷來被推崇的高明的處世之道。一個人如果真能如此地“不較真”:淡泊名利、虛懷若谷、大智若愚、韜光養晦、深藏不露、知足常樂……那么這輩子就會過得自在灑脫。

不要跟李嘉誠比財富

明朝有一個叫胡九韶的人。他的家境很貧困,他一面教書,一面努力耕作,僅僅可以衣食溫飽。但每天黃昏時,胡九韶都要到門口焚香,向天拜九拜,感謝上天賜給他一天的福氣。妻子笑他說:“我們一天三餐都是菜粥,怎么談得上是有福氣呢?”胡九韶說:“我們生在太平盛世,沒有戰爭兵禍;我們全家人都能有飯吃,有衣穿,不至于挨餓受凍;家里床上沒有病人,監獄中沒有囚犯,這不是福氣又是什么呢?”

胡九韶的這種想法可不是阿Q精神,他的這番話實實在在地蘊藏著深刻的人生經驗,他因此生活得很快樂。有很多人之所以不快樂,就是因為他們不滿足的心態。而心態不滿足的原因有兩個,要么是好高騖遠,月薪1 000元的人希望月薪10 000元;要么是找錯了參照物,與李嘉誠相比自己太窮了。

不幸來自于比較,幸福也來自于比較。我們如果以正確的角度來作比較,就會發現自己真的有多么幸運和幸福。

如果你早上起床的時候,身體健康,沒有疾病,那么你就比幾百萬人幸福,因為他們已經看不到升起的太陽了;如果你從未經歷過戰爭的可怕,牢獄的孤獨,酷刑的折磨,饑餓的煎熬,那么你已經比5億人都幸福了;如果你能夠隨便出入教堂或寺廟,沒有任何被威嚇、被施暴、被殺害的危險,那么你就比30億人幸福了;如果你的冰箱里有食物,身上有衣服,有房住,有床睡,那么你就比世上75%的人都幸福了;如果你在銀行有存款,口袋里有鈔票,盒子里有零錢,那么你就屬于這世上8%的幸福之人。

古希臘哲學家伊壁鳩魯在《論快樂》中說:“無論是擁有巨額財富,還是榮譽,還是蕓蕓眾生的仰慕,或任何其他導致無窮欲望的身外之物,都無法了結心靈的煩擾,更不能帶來真正的快樂……凡滿足天性者,一點一滴便足以使人富有;而若是填補欲壑,縱然是萬貫家財,所帶來的也不是富有,而是貧困。”

美國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薩繆爾森將伊壁鳩魯這個觀點演變成了一個幸福方程式:幸福=已經得到的/所期望得到的。這就是說,我們已經得到的是分子,希望得到的是分母,兩者相除就是幸福的指數。如果我們在沒有能力將分子變大的情況下,也就是沒法獲取更多的東西時,如果能將分母縮小也就是對現狀保持滿足的心態,那么幸福的感覺不會比任何人少。

新希望集團總裁劉永好說:“擁有億萬財富的喜悅,與農民種紅薯獲得豐收時候的喜悅,在內心的感受上是一樣的。”劉永好的意思是說,億萬財富與一大堆紅薯,會給予人們相同的快樂。當我們沒有能力掙億萬財富的時候,那就去收獲那堆紅薯吧,你同樣會很快樂。

據說英國一個專門研究快樂來源的國際組織,曾對4 000名來自不同國家的人進行跟蹤調查,得出結論是——低收入的人比年薪超過10萬美元的高薪階層的人更容易對日常生活中的小享受感到快樂,高收入的人很難感受到生活的快樂。在國內,也有類似的說法,就是月薪1 500元的人幸福指數是最高的。

這兩個結論看似有些違背常理,因為很多人認為錢越多就會越幸福。實際上,錢不在于多少,而在于恰到好處。比如月薪500元的人,他們的收入大體能滿足人類生存的基本需求,也就是可以做到餓了有飯吃,冷了有衣穿。他們沒有多余的錢去炒股或者投資,也就不會因為虧損而擔驚受怕。他們的工作往往也比較穩定,有比較充足的業余時間,這不是幸福又是什么呢?

微信朋友圈流行一個段子:

事業無需驚天動地,有成就行;

人生無需長命百歲,健康就行;

金錢無需取之不盡,夠用就行;

感情無需死去活來,溫馨就行;

朋友無需推杯換盞,理解就行;

思念無需望眼欲穿,想著就行。

不管你是家財萬貫,還是一貧如洗,其實平靜下來想一想,人的一生如此短暫,與其為了追逐名利而身心疲憊,還不如在競爭激烈、物欲橫流、誘惑無處不在的現實社會中,對自己所擁有的一切感到滿足。以不生氣、寧靜的心態面對周圍的一切,不困于名韁,不縛于利鎖,這樣心靈才會自由,人生才會快樂。

計較越少,幸福感越強

只要稍微留意,我們就會發現這樣一個問題:當今中國,物質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但擁有幸福感的人群卻日益減少。壓力、抑郁、野心、煩惱等,像泛濫的洪水一般肆意地充斥著人們的神經。于是,他們在內心深處大聲質問:“為什么幸福的人不是我?”“我幸福起來為什么如此難?”

主站蜘蛛池模板: 梧州市| 湘乡市| 阳信县| 苍山县| 普定县| 大兴区| 呼玛县| 北碚区| 涪陵区| 枝江市| 改则县| 安图县| 营口市| 武义县| 芮城县| 都昌县| 启东市| 虹口区| 开化县| 绥阳县| 资中县| 宜昌市| 玉溪市| 宜都市| 灵石县| 六枝特区| 墨竹工卡县| 荣成市| 承德市| 集安市| 大竹县| 乳源| 清丰县| 乐都县| 朝阳县| 平度市| 建水县| 贡嘎县| 平乡县| 南皮县| 青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