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對于人生問題的一個討論

——在中州大學講演會講演稿

今天,貴會開第一次會,使我得來恭逢這個盛會,我實在很喜歡。

我今天所講的題目是《對于人生問題的一個討論》。我去年在曹州中學講演時講的,大約都是西洋哲學史,當時他們一定叫我講我自己關于人生的意見。我講了一點,以后又增加了一點,就成了這個演講。

民國十二年中國思想界有一個頂關緊的事項,就是人生觀的論戰。張君勱說:“人生觀不是科學律令公式所能解決的。”當時丁文江又出來說:“人生觀用科學律令公式解決是可能的。”這樣的論戰很有些時。據唐鉞的調查,他們討論的重要問題有十三個。因為問題太多,所以不能有一個系統的觀察。而且他們的討論,據胡適之說,“并沒有把一種具體的人生觀說出來,而只是證明人生觀是否可以用科學來解決。唯有吳稚暉先生的《我的一個新信仰——宇宙觀和人生觀》還算說出一個具體的人生觀來”。我現在所說的便是具體的人生觀,至于我說得對不對,和方法的錯不錯,還請大家批評。

一、陳獨秀先生曾經說過:“人生之真相果何如乎?此哲學中之大問題也。欲解決此問題似非今人智之所能。”他的意見覺得這個問題太大,現在不能夠一時解決。我覺得這個問題并不難解決。凡一事物必是對于局外人方要知其真相。譬如,現在的北京政局,我們因是局外人,才要求他的真相。如果是當局的人就不必去打聽這個真相了。人是人的當局者,而所謂人生者亦就是人的一切動作。譬如演劇,劇是人生,而演劇者一舉一動都是人生,亦就是人生的真相,就沒有其他的問題了。我們現在處人的地位,而去求人生的真相,無異乎宋儒所說的“騎驢尋驢”了。

二、我方才所說的一片話,大家總不能說是就滿意,因為如今人所欲知者,實在并不是“人生的真相”。而是要解釋“人生的真相”,人生是為什么?為字有兩種意義。

一是因為什么的解法,原因。二是所為什么的解法,目的。就是戲上所說的“我所為何來”。

因為有這兩種解釋,就有兩種的答法。

(一)原因,因為什么。這個問題是很難解答的,人是天然界一個東西,就是萬物之靈也罷,高等動物也罷,然而總出不了天然界之外。而所謂人生,也就是天然界里一件事情——如刮風、下雨、草木的發生,都不能問他因為什么。要答這個問題,非把天然界全體的事情都加以說明不可,我想如今人類知識還不能夠來解釋天然界的全體,況且我們在短期講演時間,哪能解釋明白?(二)目的,所為什么。陳獨秀說過:“我們人類究竟為的什么,應該怎樣,如果不能回答這兩個問題,模模糊糊過了一世,也未免太覺無味。”獨秀先生的話可以代表一般人要解答這些問題的意思,我也很遇著幾個人要問這個問題,以為是要不得這些問題的解答,人生未免太乏味。方才我說人是天然界一個東西,人生是人的一切動作。就這個動作分析起來,有種種的部分,每一部分的行為,說起來是人為的,而從人生全體看,卻是天然的事情,譬如演戲,件件的舉動是假的,而其全體卻真是人生的一件事情。凡是天然的,不能問他是什么目的,如雨就是雨,山就是山……吾人觀天然界的東西,只可說他“就是如此”,不能像人為界里的區分為目的與手段。在人為界里的事情可以說是有目的,但是全一個人生就不能說有什么目的了。

有一般目的派的哲學家,如亞里士多德,說天地為什么生草,供牲口的食用;為什么生牲口,供人類的食用。有人就譏笑這種目的論哲學說“人為什么生鼻子,為戴眼鏡”。可見目的派也靠不住,所以我說人生就是如此,人生就是為生活而生活。

德國費希特說:“人生為的是自我實現。”法國柏格森說:“人的生活是要創化。”如果再問為什么要實現,為什么要創化,他只能答:為實現而實現,為創化而創化。又有人說,人生為真善美。為什么為真善美,亦答不出所以然來,那又何必繞這個大彎呢?

大凡于生活無阻礙的人,都不問為什么生活,有些人對于生活發生了問題,發生了悲觀,他的生活達不到目的,他才要問:人為什么生活?這就可以證明“人就是為生活而生活”的了。

莊子說:“泉涸,魚相處于陸。相昫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我論這些問題,亦只取“相忘于江湖”的態度。

三、方才說人生,就是人生,就是為生活而生活。然生與死何以區別呢?生活要素是活動,活動停止就是死。此活動的意義是廣義的,如身之活動及心之活動都是。然而這些活動的原動力就是人生的各種“欲”,欲滿足此“欲”,乃有活動。我所說的“欲”,包括現在人所說的沖動、欲望兩樣。

A.沖動:就是人之本能的、動作的傾向,大都是無意識的,因沖動雖是一種要求,而不知其所要求之目的,雖欲實現,而不知其所欲實現的是什么。這是本能的,不學而能的。如嬰兒吃乳,餓了就要哭,可是他決不能說出他哭的是什么。

B.欲望:其中參加有知識的分子,它亦是一種要求,可是知所要求的是什么,是有意識的。

近來梁任公先生以“情感”為活動力之原動,情感是活動時心理上一種情形。如人遇見了他的仇人,就去打他。并不是惱了才去打的,實在是打了才惱的。詹姆士說:“見了可怕的蛇就跑,并不是怕了才去跑,實在是跑了才怕的。”所以情感與活動的關系,如風雨表與風雨的關系,并不是說風雨是風雨表的原因。

四、人生的要素是活動,假使人類的欲望沒有沖突,那人生就美滿了。實際中欲望相互沖突的地方很多,不但我的欲與人之欲相沖突,就是個人的欲望亦是常相沖突。中國古來有個傳說,“三人言志,一發財、一做官、一成神。一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試問哪一人的欲望能滿足呢?因為不能個個滿足欲望,人生問題才發生出來。既發生了人生問題,將怎么樣解決呢?就是和、中、通三義,茲分述于下。

“和”的目的就是在沖突的欲之內,使大多數欲可以滿足。一切政治、法律、社會、宗教……都是求和的方法。穆勒說:“個人之自由,以不侵犯他人之自由為限。”就是求和的一法。種種道德之法,都是求和之道,或是有比這好的,但只是求和的方法不得不有。譬如政府不好,實行政府主義,不過無政府亦是一種方法,如果僅憑著一人的直覺去活動,我真不敢承認。

“中”就是孔夫子所說“中庸之道”的“中”,也就是能滿足此欲而又不妨害他欲之一個程度,“飲酒無量不及亂”就是一個例。在道德方面為“和”,在學問方面為“通”。“通”是什么?舉一個例,好比大家都承認地圓。地方之說,是完全取消,因為有許多現象用地方之說去解釋便不通,而地圓可以講通,此即謂通。一種道德制度,愈能得和大,則愈好,就以知識上的道理解釋的現象愈多則愈通。如以前的教育方法約束學生,現在的新教育法有了游戲的時間,有研究學習的時間,乃可以滿足各方面的欲望,所以新方法比舊方法好。中國古書上說“天下之達道也,天下之通義也,天下之達德也……”就是說,越能通的就越好。

五、剛才說的全是抽象的中、和、通,若實際上的中、和、通,則不能不用理智去研究。梁漱溟先生講“中,非用直覺去認不可”,我覺得他說這話很危險,他的話的根本是假定在“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幾句話的上面,人性是善的恐難靠得住,現在有一派心理學家就是性惡派。倘若梁先生說:“能順著自然的路走,就是很對的路。”試問問他講的什么,不是因為人類走錯了路么?他有些講的我很贊同,但直覺的話是危險的。

我也非說人性惡,我們要知道人本是天然界的一個東西,他的性本來不能說是善或是惡,因為是自然的就是那個樣了。不過他們時相沖突才有善惡之分,就是剛才所說的“和”,能包含的便是善,“和”不能包含的便是惡,至于性的本來卻不能說善與惡。

六、好的意義,就著本能而言都是好的,凡是能使欲望滿足的都是好,欲望沖突以后,不包括在“和”之內的,好就變成惡了。好還可以分為兩種:A.內有的好,本身可以滿足我欲望的,如糖的甜。B.手段的好,他本身不能使我們滿足,可是他能使我們得到滿足我們欲望之物,如藥是苦的不好吃,是不能滿足我們的,但是他能使我們身體康健,可以使我們滿足。

這兩種的分別無一定,要看我們的目的何在。譬如,我在黑板上寫字要為練習而寫,那就是內有的好;要是為你看而寫,就是手段的好。

然而說到人生,實在是痛苦的,往往必得有種種的手段的好,方可得到內有的好,但是有時候費盡力量去用手段的好,內有的好仍得不到,因這而痛苦更不堪了。

若是這樣,也有一種解決的方法,就是把手段的好與內有的好看作一樣的東西。譬如我寫字是求你們看的。但是你們要是不看的時候,我就可以看作我自己練習字,那就無所謂痛苦了。

不過有些東西也不然。如茶,人總不愿意把它當做內有的好看待。

七、人死是人生的反面,也就是人生的大事。古人有“大哉死乎,君子休焉,小人休焉”的話。就可以代表人對于死的問題很以為重要的了。

因為人都是怕死,所以死后成鬼與否,或者死后有沒有靈魂的問題,就出來了。

有一班修仙學道的人,說人是可以不死的。我覺得長生不老固然不能,可是不死是能的。如“生殖”就是不死。好像一棵樹,結了籽實,落到地下面,成了別一棵樹,別一棵樹確是那棵樹的一部分種子,所以那棵樹仍是沒死。照這樣說不死也就沒甚大稀罕,在一種下等動物——阿米巴,他的生殖是一個細胞分裂的,也就不知那是新生的或老的了。

“不孝有三,無后為大。”自古以來傳到如今,因為無后,才算真死,這話也合乎生物學的道理。

八、不朽與不死同是指人之一部分之繼續生活力。不朽是指人之一種不可磨滅的地方,這樣不可磨滅的地方人人都有,也就是人人都是不朽。而且想朽也是不能的。譬如那邊夫役洗凳子的聲音,在世界上已經有了這回事,想去掉也不能。

不過這種種的不朽,有大不朽與小不朽的分別。大不朽是人人都知道的,如堯、舜、孔子。知道小不朽人少。如夫役洗凳子的聲音。要就存在而論,這一種聲音和直奉戰爭都一樣的存在。所不同的,就是在乎人知道的多少罷了。

在不朽里包括有立德、立功、立言。桓溫說:“丈夫不能流芳百世,亦當遺臭萬年。”二者都是不朽,不過這兩種分別,只在“流芳”與“遺臭”罷了。

照上面所說,算是生也有了,死也有了。我的人生觀也可以收束了。

1924年11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缙云县| 峨山| 绥阳县| 海门市| 桑植县| 怀仁县| 萝北县| 株洲县| 祁东县| 平远县| 德钦县| 新平| 莎车县| 平利县| 蒙城县| 南和县| 高台县| 翼城县| 神池县| 兴隆县| 拉孜县| 青岛市| 望都县| 荣成市| 大田县| 沛县| 桦川县| 二连浩特市| 阳高县| 澎湖县| 偃师市| 房产| 项城市| 黔西| 建始县| 临洮县| 黑龙江省| 南宫市| 余江县| 雅江县| 河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