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卸下包袱,開啟靜心之旅(2)

拉里對這個年輕人的能力進行了測試,他發現這個年輕人對自己所具備的才能并不了解。拉里知道,對每一個人來說,前進的動力是不可缺少的。因此,他教給年輕人培養信心的技巧。現在,這位年輕人已經滿懷信心地踏上了成功的征途。

現在,他已經對自己有了清醒的認識,也知道他到底想干什么、應該怎么做。他懂得怎樣才能事半功倍,他期待著收獲,他也一定能獲得成功—因為沒有什么困難能擋住他前進的腳步。

其實,世界上有一個人,離你最近也最遠;世界上有一個人,與你最親也最疏;世界上有一個人你常常想起,也最容易忘記。這個人,就是你自己!

歸根結底,你還是要對自己有一個比較清醒地認識和了解,因為認識自己是改變命運的前提,如果你連自己都不了解和認識,又憑什么來實現理想和抱負呢?

用玲瓏的心善用環境

樹葉是綠色的,是因為葉綠體與太陽發生了光合作用。用哲學的觀點來說,就是內因與外因作用的結果。

我們要學會與周圍環境和諧相處,并學會利用周圍的資源。

有一個縣太爺,為了教化民心,計劃重建縣城當中兩座比鄰的寺廟。公示一經張貼,前來競標的隊伍十分踴躍。經過層層的篩選,最后由兩組人馬雀屏中選:一組為工匠,另外一組則為和尚。縣太爺說:各自整修一座廟宇,所需的器材工具,官家全數供應。工程必須在最短的時日完成,整修成績要加以評比,得勝者將給以重賞。

此時的工匠團隊,迫不及待地請領了大批的工具,以及五顏六色的油漆彩筆,經過全體員工不眠不休的整修與粉刷之后,整座廟宇頓時恢復雕龍畫棟、金碧輝煌的面貌。

另一方面,和尚們只請領了水桶、抹布與肥皂而已,他們只不過是把原有的廟宇玻璃擦拭明亮而已。

到了工程結束的時候,已到了日落時分,正是評比揭曉的關鍵時刻。這時從天空中所照射下來的落日余暉,把工匠寺廟上的五顏六色恰好輝映在和尚的廟上。

這時候,和尚所整修的廟宇,呈現出柔和而不刺眼、寧靜而不嘈雜、含蓄而不外顯、自然而不做作的高貴氣質來,與工匠所整修的眼花繚亂的顏色,呈現非常強烈的對比。

事實上,廟的功能為一個心靈的故鄉,是一個凈化心靈的場域,太過華麗鋪陳反而會失去其真正的功能。就廟的角度而言,和尚與工匠對修廟的境界,其高低就不言而喻了。

和尚與工匠整修廟宇的理念迥然不同。和尚利用最簡單的法則來駕馭最復雜的環境,用最少的資源創造最大的成效,用最無形的觀念超越有形的物質。換句話說,他們是充分地借用、活用及善用別人的無形智慧與資源罷了。

有一個富翁的孩子特別喜歡吃餃子,他每天都吃。但他不喜歡吃餃子皮,只吃餡,所以每次就把餡吃了,皮丟到后面的小河里。

好景不長,有一天一把大火燒毀了他的家,生活變得窘迫,不久他的父母急怒中相繼病逝。他的生活變得窮困潦倒,但他又不愿街頭乞討。鄰居大嫂非常好,每餐給他一碗糊糊,就這樣他奮發讀書,三年后考取官位回家,非要報答鄰家大嫂。

大嫂對他說:“我什么也沒給你,都是你當年丟掉的餃子皮,我收集起來曬干裝入麻袋,本來是以備后時之需。正好你有需要,就又還給了你。”

大官聽后思考了很久,很久……

周圍的環境包括周圍的人、周圍的風景、周圍發生的小事。它們在我們身邊隨處可見,可我們又有多少人能很好地發現和利用它們呢?有一個非常有名的理論:八小時工作,八小時睡覺,八小時自由安排時間。前兩個八人人都一樣,人與人不同的區別在于如何安排業余時間。時間是最有情,也是最無情的,每人擁有的都一樣。在八小時里善用周遭環境,你會發現你的心靈在不斷的充實,慢慢邁向成熟的境界。

在生活中我們都很羨慕那些成功人士。然而,上帝是公平的,他給了我們同樣的資源,我們都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上。融入自然,善用周遭的環境,你會發現一切的路早已渾然天成。

生命是動態的過程

我們說生命最重要的是和諧。我們所追求的和諧,并不是要消滅一切紛爭與不和,使之平靜得猶如一潭死水。實際上,生命是一種在動態里達到的均衡境界的過程。健康之人的氣血就在不斷地運動循環:春天讓自己的氣血向外生發,夏季長勢喜人,秋季收獲儲備,冬季好好補養。四季不斷流轉,人的氣血也就隨之經歷了生、長、收、藏的運動過程,從而使人體氣血充足,身體健康茁壯。我們身處的地球也處在不斷運動之中,我們自身的小磁場要與地球大磁場相互應和,遵循宇宙間萬事萬物變化的規律,“天人合一”的智慧也在于此。

如果樹能言語的話,一定會涌出滄桑的感嘆。所以,細讀它每一圈年輪,都能尋覓出皇室的興衰、民國的變遷、激情與斗爭以及新歲月的生活軌跡。古樹雖古,可并不因年紀的包袱,而囂張跋扈,在它周圍,許多年輕的后輩樹,同樣生長得從容不迫。這種上了年紀的大度、寬容,便越發地顯得一種分量感、尊嚴感。但是,樹老和人老差不多,老人通常行動遲緩,老樹通常也就長得很緩慢,老人通常不那么活躍,老樹通常也就不是很起勁地生長。那殘斷的枝丫,萎縮的樹干,不太振作的枝葉,留下了太多的時光痕跡,好像時間在古老的身軀里凝滯住了,不免給人老態龍鐘的印象,使人肅然起敬的同時,也多少使人生出一絲惆悵。

那滿園關不住的春色,那一片郁郁蔥蔥、青綠蒼翠,唱主角的已非這些前輩樹木了,老樹的光輝,已是昨日的事情。看來,還是年輕好。因為在成長著,意味著擁有時間。因為在成熟著,意味著來日方長。所以,新中國成立后陸陸續續栽種的別的什么樹,就比老樹要生機盎然,要朝氣蓬勃,顯得生命力特別旺盛的樣子。風一來,你可以聽到那白楊樹的碩大葉片,或細細低語,或大聲聒噪。也許生活就是這樣一個后來居上的局面,未來屬于誰,誰就擁有更多的話語權,而徜徉在古樹底下就沒有這一份熱鬧。

展眼望去,所見皆綠,欲與天公試比高的白楊,爬滿了照壁瓦墻的藤蘿,擁塞的行路夾道的冬青灌木,花飛花落招蜂惹蝶的丁香、海棠,令讀樹的我們不禁覺悟,古樹的緘默沉思、莊重成熟的狀態,固然具有歷史的魅力,但是,要沒有這半個世紀種下的樹木花草,僅憑那些爺爺輩的老樹,是構不成這一片蒼蔥凝碧的綠色世界的。正因為老樹之外,更多的是新樹的出現,才形成這一片怡人的景色。

樹的世界,人的世界,其實都在新陳代謝的進化規律之中。懂得這一點,無論是白發蒼蒼的老者,還是血氣方剛的青年,都能達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境界,就像園子里的這些新的、老的樹木,融洽相處,和衷共濟,社會的祥和氛圍肯定會日益地濃烈起來。

認識自己便是智慧的開端

多少世紀以來,我們被我們的老師、尊長、書本和圣人用湯匙喂大。我們總是說:“請告訴我,那高原、深山及大地的背后是什么?”我們總是活在別人口中的世界里,活得既膚淺又空虛,因此我們充其量只是“二手貨”的人。你自己,這個身為人的究竟是什么?沒有任何人或任何東西可以為你解答這個問題,因此你必須先認識自己。認識自己便是智慧的開端。

我們如何認識自己的性格,并分析其中優點和缺點?

克里希那穆提說:“你認識你的臉孔,因為你經常從鏡子里看到它。現在有一面鏡子,在其中你可以看到完整的自己,看到自己心里所有的事情,所有的感覺、動機、嗜好、沖動及恐懼。這面鏡子就是關系的鏡子:你與父母之間的鏡子,你與老師之間的鏡子,你與河流、樹木、地球之間的鏡子,你與自己思想之間的鏡子。”

在其中,不是看到你希望的形象,而是看到你真實的情況。我們可以觀察自己如何和別人說話,我們對能夠給我們東西的人特別禮貌,而對那些不能給我們東西的人卻粗魯又輕蔑。我們對那些令我們畏懼的人特別用心。重要人物進來時,我們趕忙站起來;但是傭人進來時,我們卻毫不在意。所以觀察我們自己在關系中的表現,我們會發現自己是如何錯誤地表達對別人的尊敬。同時我們也能從我們與樹木、鳥兒、觀念及書本等的關系中,發現自己的真相。你也許擁有世界上所有的學位,但是如果你不認識自己,你就是最愚笨的人。認識自己是所有教育的真正目的。缺少了自知之明,只是收集資料或記筆記,然后通過考試。那只是愚笨的生存方式。

你也許可以從任何自認為無比重要的書中引經據典,但是除非你認識自己,清楚了解自己的性格,否則你只是一只重復別人話語的鸚鵡。然而你一旦開始了解自己,不論自己多么渺小,富創造力的非凡行動已經開始進行了。突然看到自己真實的性格是一種新發現,包括看到自己的貪婪、好辯、憤怒、羨妒、愚笨。從這一步開始,你就能愈來愈深入、無窮無盡,因為性格的發展是沒有終點的。

自知之明是智慧的開端,在其中含藏著整個宇宙,也包含了人性所有的掙扎。

性格主要是后天在社會生活實踐過程中形成的,是容易改變的。因此,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采取積極主動的態度,是可以重新塑造和培養自己的性格的。

那么如何才能看清自己?首先對自己要有一個基本的認識,自己性格是外向還是內向的?自己在人際交往方面有何特長,社交面如何?自己做事踏實嗎?耐心和毅力如何?創新如何?甚至對自己的血型和血質都要有一個基本的了解,然后根據這些資料給自己設計一個最佳的生活方式,選定一個比較能發揮自己優勢的工作。一個內向沉穩的人如果去搞科研會比較合適,而叫他去跑業務可能要經歷很多的挫折。

當然在工作中,人的性格和能力會不斷地改變,而人也會不斷發現自己新的潛力。所以平時如能多加學習,多和朋友交流,多給自己一些鍛煉的機會,就會更早、更容易發現自己的潛能,從而使自己的能力得到充分的發揮。

你知道自己的優點嗎?

你知道自己的優點嗎?所謂的優點是任何你能運用的才干、能力、技藝與人格特質,這些優點也就是你能有貢獻、能繼續成長的要素。但是,我們大家總覺得說自己的優點是不對的,是會顯得太不謙虛。

舉個例子來講,要是有人說你菜燒得好,也許你會說:“哪里哪里,其實燒得不好。”或者說:“這也算不上什么特殊才能。”可是菜燒得好,絕對是特殊的才能。假如,有人告訴你:“你在電話里很會說話。”你也許會說使用電話談話很容易。然而你要知道,有很多人覺得用電話談話非常困難,因此這實在是值得驕傲的優點。當然,發現自己的優點并不容易。小時候,心理學家施微博士就非常嫉妒表妹。他回憶道:“我這表妹會彈鋼琴,會畫畫,而從來沒有人說我有什么才能或優點。所以我對她的成就非常嫉妒。長大后我發現自己能跳舞,話說得好,和別人也相處得來。到后來,我開始能賞識表妹的藝術修養,因為我發現了自己的優點。所以能夠不帶嫉妒的情緒。”因此,發現自己的優點有利于你發揮潛能,那么怎樣挖掘優點呢?

有一位催眠師曾對一位身體強壯的男子施以催眠術,使他進入被催眠狀態,然后對他說:“你現在手上根本沒有一點力氣,連一支鉛筆都拿不起來!”果然,這個壯男子真的連一支鉛筆也拿不起來了!他已經把催眠師的語言變成了一種信念,他的行為是這種信念支配的結果。自卑者的情況也類似,只不過發出暗示的人是自己罷了。

人在職業上有成功也有失敗。然而,傳統觀念使人們注意從失敗中吸取教訓,而不注意對成功的研究,所以失敗在人的心理上留下的印痕更深。倘若一個人失敗的次數多了,就容易把自己看得一無是處。

因此,找到自己的優點,在生活與工作中不斷得到確認,這會對你未來的人生大有益處。

一個窮困潦倒的青年,流浪到巴黎,期望父親的朋友能幫助自己找到一份謀生的差事。

“數學精通嗎?”父親的朋友問他,青年搖搖頭。“歷史,地理怎樣?”青年還是搖搖頭。“那法律呢?”青年窘迫地垂下頭。父親的朋友接連發問,青年只能搖頭告訴對方:“自己連絲毫的優點也找不出來。”“那你先把住址寫下來吧。”青年寫下了自己的住址,轉身要走,卻被父親的朋友一把拉住了:“你的名字寫得很漂亮嘛,這就是你的優點啊,你不該只滿足找一份糊口的工作。”數年后,青年果然寫出享譽世界的經典作品。他就是家喻戶曉的法國18世紀著名作家大仲馬。

世間許多平凡之輩,都有一些小優點,但由于自卑常被忽略了。其實,每個平淡的生命中,都蘊涵著一座豐富的金礦,只要肯挖掘,就會挖出令自己都驚訝不已的寶藏……

如果說愛是一門藝術

如果說愛是一門藝術,那么,恰如其分的自愛便是一種素質,唯有具備這種素質的人才能成為愛的藝術家。人生在世,不能沒有朋友。在所有朋友中,不能缺了最重要的一個,那就是自己。缺了這個朋友,一個人即使朋友遍天下,也只是表面的熱鬧而已。

自愛者才能愛人,富裕者才能饋贈。給人以歡樂的人,必是自己充滿著歡樂的人。一個不愛自己的人,既不會是一個可愛的人,也不可能真正愛別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滁州市| 富顺县| 长子县| 巴林左旗| 高阳县| 资中县| 曲阳县| 体育| 治县。| 雅安市| 祁阳县| 石景山区| 皋兰县| 新干县| 兴义市| 玉林市| 宜川县| 昭通市| 盈江县| 黎川县| 宜都市| 建始县| 和田县| 灵武市| 黔西| 彰化县| 安顺市| 锦州市| 沁阳市| 方山县| 曲周县| 炉霍县| 固原市| 泊头市| 英山县| 宣恩县| 怀宁县| 桦川县| 闵行区| 辛集市| 武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