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鏡子——反映員工的心態 行為
- 教練型上司:部屬培育與輔導的絕招
- 影響力中央研究院教材專家組編著
- 2572字
- 2015-06-05 13:44:03
教練型上司是通過有效問問題提升員工的醒覺能力,引發出員工原本具有的智慧,找到更多實現目標的路徑和更多解決問題的方法。教練型上司會激勵員工去發現自己潛藏的能力,并且可以通過調試發揮出來。
教練型上司提供的是一種心態訓練,而不是知識訓練或技能訓練。彼得·圣吉在著作《第五項修煉》里提到:“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于心中,影響我們如何了解這個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動的許多假設、成見,甚至圖像、印象。
我們通常不易察覺自己的心智模式,更不易分析出它對行為的影響。
教練型上司在企業管理中是新角色,他不同于企業的顧問,不是為企業經營過程中出現的具體問題進行咨詢、診斷,并提供可解決的途徑。教練不是為員工解決具體問題,而是利用教練技術反映員工的狀態,讓員工主動察覺自己的狀態和厘清自己的目標,教練型上司會對員工的表現做出回應,從而幫助員工調整自我狀態,以達成目標。
本節要點
1.教練型上司要做會說話的鏡子
2.教練技術的基本原理——鏡子原理
3.教練型上司如何運用好鏡子原理
2.1.1 教練型上司要做會說話的鏡子
教練型上司如同一面會說話的鏡子,能將員工當下的狀態如實反映出來,讓他看到新的方向及更多的可能性。
教練型上司需引導員工的關注焦點,讓其看到問題所在,也即盲點所在。就像一面鏡子,讓鏡子前的人看到自己的衣服哪里有折皺不平或哪有污跡。這里,我們對問題的定義就是員工的盲點,即員工自己無法看出的問題。
教練型上司作為一面鏡子,具有兩面性,它既可以照到員工也可以照到自己。教練型上司和員工沒有高低之分,是一個平等的、互相信賴的關系,而整個管理過程也是一個教學相長的過程。
教練型上司作為一面鏡子,是中立的、客觀的、抽離的、啟蒙的,站高一線、保持界限,不進入員工事件與范圍之內,并且是利他的。教練型上司所有的行為不會帶有個人感情色彩,而是將所有的行為焦點指向需要支持的員工。
2.1.2 教練技術的基本原理——鏡子原理
教練技術的核心是鏡子原理,這是教練技術的基本原理。員工離不開教練,就如人離不開鏡子。教練型上司就像鏡子一樣讓員工看到自己對待工作、生活的態度,態度決定行為,最終決定員工是否能完成工作任務。
人類有一種難以超越的人性弱點,即很難認清自己,這一點已經被弗洛伊德和其他學者所證實。一次,19世紀著名的政治漫畫家托馬斯·納斯特和一群朋友參加聚會,有人請他畫一幅包括所有在場者的人物漫畫。托馬斯寥寥幾筆,一個個生動的人物形象立刻躍然紙上。這張素描在眾人手中傳閱,供他們辨認。每個人都從畫上認出了其他人,但卻都沒有認出自己。這足見人認識自己有多難了。無怪乎古希臘的哲學家蘇格拉底向人們發出了“認識你自己”的警言。
伽利略有句名言:你不可能教會一個人做每一件事,你只能幫助他自己去發現自我。用這句名言來說明教練型上司的作用是最恰當的了。教練型上司讓員工自己覺醒并自我改變。
糾正別人帽子戴歪了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直接告訴他帽子歪了,讓其根據感覺糾正;另一種是拿一面鏡子讓他自己看,通過鏡子讓他自己客觀、精準地糾正。這兩種方法哪個效果好,不言而喻。
教練式管理方式由于在管理過程中,增加了與員工的有效互動,效果自然比傳統的管理方式好。
2.1.3 教練型上司如何運用好鏡子原理
教練型上司運用好鏡子原理,即是讓員工自己找到方法并自覺行動。那么,如何運用好鏡子原理呢?
工具鏡子原理的運用方法
對服務行業而言,微笑服務至關重要,但有家企業管理者和員工不喜歡笑或不會微笑,這個企業的總經理為此請來培訓專家為企業的員工講授關于微笑的課程。
來到這家企業后,這位培訓專家沒有直接教員工怎樣去笑,沒有規定他們笑的時候要露出幾顆牙齒。因為他知道,只有發自內心的微笑才是最美的。那么,他是怎樣幫助這些員工從內心發出微笑的呢?
首先,他在黑板上畫了一張笑臉和一張哭臉,讓所有員工分別寫看到兩張臉時各想到的詞匯。結果哭臉的一邊,員工寫的是“委屈”、“悔恨”和“痛苦”等字眼;笑臉的一邊,員工寫的是“快樂”、“高興”、“勝利”、“支持”、“生動”和“創意”等詞語。然后,他在兩張臉的上方寫上“由你選擇”,最后,他大聲地問員工:“你們愿意選擇哪一張臉?”所有員工不約而同地選擇了“笑臉”。
案例討論吃剩菜的老板
三亞有一個小型度假村,其中有一家餐館的生意十分興隆,即使在旅游淡季,這家餐館也是如此。許多餐飲業人士對此感到不解。
這種異常現象引起了當地媒體的關注。一位記者為了弄明白該餐館成功的秘密,特意花了一周時間到這家餐館去做伙計,以便近距離觀察。
經過深入調查,該記者發現餐館總經理做事總是一絲不茍。他對餐館里的招牌菜特別上心,一道是烤龍蝦,另一道是煎牛排。只要有客人沒有將這兩道菜吃完,他便要將剩菜切下一小塊品嘗,以確認是菜的味道不好,還是因為客人吃飽了而剩下了。如果發現客人沒吃完,是由于味道差,他就會立即向客人道歉,并迅速重新做好一份色香味俱全的新菜給客人帶走。此外,在每一天的工作結束后,他還會花時間反思和檢討:“我今天為什么沒有把工作做好?”總經理這樣做,自然帶動其他員工也紛紛效仿。結果自然是顧客盈門,生意興隆了。
案例提示
盡管這位餐館總經理所管理的不是什么大企業,他可能也從未學過鏡子原理,但是他的這種自我反省,以及通過自我反省帶動員工時常檢視自我行為的做法,卻與鏡子原理有著異曲同工之處。
這個案例告訴我們,作為管理者,不僅要知道如何引導員工正確地照鏡子,而且還要讓員工明白,在面對鏡子中的缺陷時,不能妄自菲薄,而需重新調整自己的心態和情緒,校正工作中的錯誤,重新尋找和把握機會,發出自己的光芒。
管理者正確地應用鏡子原理,能使員工冷靜地反思自己,正視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并主動尋求改進方法,以使自己得到提升。
討論題目
1.結合本案例談談你的感受。
2.假設你現在正在接受鏡子訓練法,你能看到自身哪些方面的不足?
思考
1.幾個月來某印刷公司的銷售人員的銷售業績平平,工作態度也比較消極,根本不在意工作是否達到預計目標。公司銷售管理者在分析了目前的銷售狀態后,單方面認定是銷售目標壓力不夠大,因此他重新為銷售團隊設定了更大的目標,并告訴他們如何采取新的銷售辦法,之后他就小心地監督員工的工作。你認為他發揮了鏡子的作用了嗎?
2.在學習了本節內容后,你打算如何把鏡子原理運用到實際工作中?請結合你自身的實際情況做出詳細計劃,并認真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