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商3:影響你一生的工作情商
- (美)丹尼爾·戈爾曼
- 981字
- 2018-12-27 17:08:12
第三類杰出:情商
斯滕伯格講述了兩名學生佩恩和麥特的故事。佩恩聰明伶俐,才華橫溢,富有創意,是耶魯大學理想招生對象。可是問題來了,佩恩自覺與眾不同,所以用一個教授的話說,他“恃才傲物,傲慢自大”。佩恩雖有能力,卻傲慢地拒人于千里之外,他孤立自己,更不屑和同學們打交道。
盡管如此,他每科成績都名列前茅。等佩恩畢業時,他猶如眾星所捧之月一般成了搶手的角色。接收他所學專業學生的頂尖公司紛紛給他提供面試機會,他一下子成了一個耀眼的人物。至少從他的簡歷來看,他應該是各公司的首選對象。但是佩恩實在太傲慢了,結果最后他僅剩下了一個工作機會,而且還是候補機會。
麥特和佩恩同在耶魯大學讀書,所學專業相同,他學業上并非出類拔萃,但是他擅長人際交往,凡與他共事的人都喜歡他。最終,麥特去八家公司面試,結果有七家公司決定聘用他。后來他在自己的領域繼續向成功邁進,如魚得水,而佩恩卻在兩年后丟掉了第一份工作。
相較于佩恩,麥特的優勢就是情商。
情感能力與認知能力是相互配合的,表現卓越的人就會二者兼備。工作越復雜,越需要情商。如果情感能力和認知能力欠缺,那么就會妨礙一個人技能或才智的發揮。
比如,一個管理者剛受到一家擁有6500萬美元資產的家族企業的聘請,他是這家企業第一位家族以外的總裁。
一位研究人員使用一種面試方法對這位總裁處理復雜事件的能力進行評估,結果確認他的能力測評成績是最高級——六級。理論上,以他的聰明才智足以勝任全球性公司的首席執行官或一國元首。但是在面試中,當談到他前一份工作的離職原因時,他說自己與下屬無法融洽相處,下屬表現不好,他卻需要為他們的不良表現負責,最后被解雇了。
這位研究人員告訴我:“我的問題讓他情緒激動、面紅耳赤,他開始揮舞雙手,明顯是仍然不能對這件事釋懷。結果發現,原來就在當天早上,他的新上司因為同樣的事批評了他。可是他一再強調,要面對業績不佳的員工,尤其是那些老員工,對他來說有多么困難。”這位研究者留意到:“當他心煩意亂時,處理復雜事件的認知能力,或者說推理能力,就會大幅下降。”
簡而言之,情緒失控時,聰明人也會做傻事。正如美國運通公司財務顧問分公司的副總裁道格·萊尼克(Doug Lennick)對我說的那樣:“你要成功就需要各種才能。一開始你以你的才智為起點需要開足馬力,但是人們也需要情感能力才能確保其他能力充分發揮。很多人沒有充分發揮潛能就是因為他們缺乏情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