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米:選好米,做好飯(3)
- 柴米油鹽醬醋茶糖
- 姚嵩梅
- 2774字
- 2015-06-24 15:31:00
冷藏食品不會變質:其實冷凍食品也有保質期,且其保質期的時間遠遠地小于罐頭、真空包裝或鹽漬干燥保存的食品。如可冷凍存放時間最長的豬、牛、羊肉等,不能超過1年;雞、鴨、鵝等禽肉只有10個月;而海河鮮類至多只能是半年。以上保存時間還要視保存條件而定。若冷凍食品在整個冷凍鏈(包括制造、倉儲、運送、售賣至消費者購買、存放,這一連串的環節)有一環不是在攝氏-18℃以下進行,那么其保質期就要大打折扣。尤須注意的是,冷凍食品太大,若解凍后,再將剩下的放回雪柜,那就有隱形的食物中毒危險。還有些冷凍食品的變質并不由于細菌繁殖,而是食品本身蛋白質的分解,產生了胺類、可溶性毒蛋白等毒素。有如黃曲霉素,用高溫烹煮的方法是無法清除的。
所以說冷藏不是萬能的,而冷藏米飯更沒有營養。米飯所含的主要成分是淀粉。人們在吃米飯時,口腔中的酶會將淀粉水解成糊精及麥芽糖,之后,這些物質經胃進入小腸,被分解為葡萄糖,由腸黏膜吸收。新做出的米飯淀粉會變成糊狀,很容易被人體吸收。但冷卻后,米飯中的淀粉會老化,即使重新加熱,也不能恢復原來的狀態,人吃了這種米飯,很難水解和消化。尤其是消化功能較差的老人、孩子以及患有胃腸疾病的人,長期吃剩飯會引起胃病。此外,含有淀粉的米飯容易被葡萄球菌污染變質,引起食物中毒。
現代人吃糧食越來越少,尤其是城市里的人食用糧食的量已明顯低于營養學家推薦的進食量,如果再常吃吸收率很差的冷飯(包括再經加熱的冷飯),則從糧食中攝取的營養素就更少了。
如何科學地處理剩米飯
隨做隨吃最好
為避免吃進冷飯中“老化”的淀粉,最好的方法當然是隨燒隨吃,最多是隔頓,不要隔夜;如果燒好的飯能燜5分鐘以上,則可以延緩或減少淀粉中氫鍵的重新建立(注意不要燒焦),更香軟可口,有利于人體的吸收。
冷藏前先降溫
米飯能不冷藏最好,但是剩米飯不冷藏又不行,那么如何科學地冷藏米飯呢?冷藏前先將剩飯松散開,放在通風、陰冷的地方,待溫度降至室溫時,密封放入冰箱冷藏。這里剩飯要做到早剩午吃,午剩晚吃,盡量將時間縮短在5~6小時以內。
不要重復加熱
米飯重復加熱,其中的維生素越來越少。重新加熱次數最好不要超過1次,加熱后盡快吃掉。泡飯不利于胃腸道的吸收,而且經過二次煮制,維生素也會減少。而炒飯需要加入較多的油脂,而且其中蔬菜很少,長期食用容易發胖。
加其他配料煮成粥
粗糧和豆類都是營養豐富的原料,先把它們煮軟,然后加入剩飯一起繼續煮成粥,就是美味營養的豆粥或粗糧粥了。還可以添加一些含保健因子較多的原料,如紅薯、黑芝麻、銀耳等,味美又易于消化,既合理食用了剩米飯,也能獲得保健的益處,真是一舉兩得。
做成拌飯
在米飯中加入生的蘑菇、嫩豌豆、胡蘿卜等一起加熱蒸熟,或者直接放入熟的菜肴,攪拌后微波加熱即可,不需要放很多的油。只要配合得當,剩飯就可以做成豐富多彩的美食。比如,加入炒胡蘿卜絲、青椒絲和香菇絲,拌入一些燙熟的綠葉菜段,再加上一個雞蛋,膳食纖維和維生素都非常豐富,還有不少鉀和鈣。
天氣炎熱的時候,很多人都把買回去的蔬菜放在冰箱里冷藏。其實大多數蔬菜的適宜保存溫度是3℃~10℃,而黃瓜不能低于10℃,如果放在4℃左右的冰箱里冷藏,黃瓜顏色會變深,瓜體變軟,切開后可見到透明膠狀液體,那時候黃瓜的味道就消失殆盡了。
雜吃米飯更健康
飲食上素有“北吃饅頭,南吃米飯”的說法,實際上大米不僅僅是南方人的主食,在北方人的餐桌上也已占據了一席之地,甚至在飯店里米飯的受歡迎程度遠遠超過了饅頭。雖然如此,但是米飯的做法一直都非常的簡單,無論什么菜蒸上一鍋大白米飯就完事。其實,米飯也可以花樣百出的,要知道“雜吃米飯”更有營養!
所謂雜吃米飯就是在米飯中摻雜一些雜糧、蔬菜或藥食兩用的食物。科學分析得出,雜吃米飯不僅能提高米飯的營養價值,還能起到預防和治療疾病的作用。
中國傳統醫學中有一套“五色配五臟”的食療理論,所謂五色主要是指紅、黃、綠、白、黑。在五顏六色的“外衣”下,這些食物發揮著不同的功效。
紅色食物:主要是指一些帶紅顏色的食物,如紅棗、番茄、紅蘋果、紅薯等。紅色食物可養心。按照中醫五行學說,紅為陽,故紅色食物進入人體后可入心、入血。從營養學角度來講,紅色食物還能為人體提供豐富的優質蛋白質和許多無機鹽、維生素以及微量元素,能大大增強人的心臟和氣血功能。
黃色食物:主要是一些外面呈現黃色的食物。如土豆、玉米、花生等。按照中醫五行學說,黃色味土,故黃色食物進入人體后可入脾。從營養學角度來講,黃色食物又能提供優質蛋白、脂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常食對脾胃大有裨益。
綠色食物:是指外面呈現綠顏色的食物,如青菜、韭菜、芥菜、青豆、綠豆、青蘋果等。中醫認為,綠色食物進入人體后可入肝,是良好的人體“排毒劑”。從營養學角度來講,綠色食物還有葉酸、鈣等元素。葉酸可有效地消除血液中過多的同型半胱氨酸,從而保護心臟的健康。
白色食物:就是外面呈現白色的食物。如牛奶、面粉、大米、山藥、燕麥片等。中醫認為,白色食物進入人體后可入肺,偏重于益氣行氣。從營養學角度來講,白色食物中所含蛋白質成分比較豐富,經常食用既能消除身體的疲勞,又可促進疾病的康復。
黑色食物:是指顏色呈黑色或紫色、深褐色的各種天然植物或動物。如黑豆、黑米、海帶、紫菜等。按照中醫五行學說,黑色食物能夠補腎。從營養學角度來講,黑色食物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和維生素,如我們平時說的“黑五類”: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棗、核桃,就是最典型的代表。
因此通過以上的了解我們就會明白雜吃米飯更營養并不是道聽途說,而是有著充足的科學依據。
如何科學地雜吃米飯
紅豆米飯
具體做法:將帶皮紅豆浸泡好再與大米按著1∶4的比例混合在一起,電飯煲常規煮飯即可。如忘記浸泡紅豆,還可以速成:用高壓鍋先把紅豆煮數分鐘,再與大米混合在一起,然后用電飯煲常規煮飯即可。
紅豆米飯不僅顏色好看,其營養價值更是單純的白米飯所無法比較的。紅豆蛋白質中賴氨酸含量較高,宜與谷類食品混合成豆飯或豆粥食用。紅豆不僅是美味可口的食品,而且是醫家治病的妙藥。中醫學認為,紅豆氣味甘、酸、平、無毒,有化濕補脾之功效,對脾胃虛弱的人比較適合,在食療中常被用于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各種原因引起的水腫及消暑、解熱毒、健胃等多種用途。
綠豆米飯
具體做法:先把綠豆放入電飯煲中煮開8~10分鐘,再加入大米(比例1∶3),常規煮飯即可。
綠豆中含有多種維生素、鈣、磷、鐵等元素,經常食用綠豆可以補充營養,增強體力。另外,綠豆性涼,味甘,具有清熱祛暑、利水消腫、潤喉止渴、明目降壓等作用,能預防和治療中暑引起的發熱、口渴、煩躁、小便不暢等癥狀。與米飯雜吃,最重要的一點是要煮透煮爛,以便更好地消化吸收。
加入黑米和糯米
具體做法:把黑米、糯米(均為少量)與大米混合,電飯煲常規煮飯即可。這樣做出的米飯顏色較黑,可能不太漂亮,但口感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