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男性相比,女性身體相對柔弱,卻承載了更多的責任。女性一生要經歷月經、妊娠、哺乳等特殊生理過程,這既是女性的神圣職責,但也會給女性帶來很多危害。女性朋友只有正確認識、調理、保護自己的身體,才會給自己和家庭帶來長久的幸福。
當今人類社會需要一種積極健康、高質量、對社會有貢獻的生存狀態。而擁有一個好體質,既反映了女性生命活動的水平,更反映著其身體素質對環境、氣候適應的能力和抗病能力。
中醫視點 女性體質與健康
體質,即機體素質,是指人體秉承先天遺傳、受后天多種因素影響,所形成的與自然、社會環境相適應的功能和形態上相對穩定的固有特性。人以健康為本,健康以體質為本。體質好,身體就健康,就不容易生病。體質弱,就多病。中醫認為,女性一生受經絡、氣血支配,氣血運行狀況及臟腑功能差異都會呈現出不同體質特征,表現出軀體組織器官大小、骨骼長短、肌肉豐萎、體形肥瘦和膚色亮暗等形態方面的差異。女性若要改善自身體質,就要抓住一生必經的三次重要機會。第一次是月經初來時,體質不好的女性可在接受醫生治療時,進行飲食結構的調節來達到改善體質、體型的目的,提高對疾病的自然治愈率,尤其對虛弱體質、喘息、過敏體質等都可治愈。第二次是妊娠期,產前、產后或流產后,此時養生保健都可影響女性體質。對各類體型女性,尤其是肥胖型女性都是最合適的改變時期。第三次是絕經期,女性機體應激反應遲鈍,體內平衡易受破壞,改善體質是一次不可多得的重要機會。關鍵在于攝取自己身體所需要食物,堅持適度的運動和保持正確、規律的生活。
中醫解碼 三個關鍵期體質保健事項
經期女性因失血過多,或素來體質較差等原因,常出現腹脹、經痛、厭食、長痘痘、情緒急躁低落等癥象,飲食忌食絲瓜、冬瓜、西瓜以及冷飲等生冷食物。因為血得熱則行,得寒則滯。情緒上忌急躁、焦慮,宜控制情緒,用舒緩音樂來安撫情緒。
女性在妊娠期或產后由于營養過多,活動減少,易出現“妊娠性肥胖癥”,保養體質對女性的身姿與健康非常關鍵。適當飲食,合理營養,避免肥胖。從妊娠第一個月起,乳房漸下垂,胸肌練習可護理乳房。方法是對著鏡子,兩臂前伸,手掌并攏,用力下按。妊娠后多步行和做體操,能增強體質,盡快恢復健美線條。
絕經期女性開始進入更年期,應關注自己身心變化,保持心理平衡,堅持體育鍛煉。在醫生指導下調整膳食結構,注重營養。發現疾病及時治療,除藥物治療外,藥膳也是不可缺少的調理及康復途徑。
中醫VS現代醫學
體質是人的質量,是人的有機體在遺傳變異和后天獲得的基礎上所表現出來的機能和形態上相對穩定的特征,包括體格、體能和適應能力幾個方面。女性體格反映其一生的生長發育水平、身體整體指數與比例(體型)以及身體的姿態。體能指女性身體各器官系統的機能在肌肉活動中表現出來的能力,包括力量、速度、靈敏、柔韌、耐力等身體素質和走、跑、跳、投、攀登、爬越、舉起重物等身體基本活動能力。而適應能力是指女性在適應外界環境中所表現的機能能力,包括對外界環境的適應力和對疾病的抵抗力。
中醫視點 從氣、血、水看女性體質
中醫從氣、血、水(津液)三種生命能量來分辨女性體質。氣是身體一種機能、生命活力的源泉,可使身體發出一切動能。現實生活中,女性在“氣”上常見氣虛體質,表現為免疫力差,易感冒,身體易疲倦,臉色泛白,食欲不振,集中力低,沒有精神。氣郁體質常見形體消瘦或偏胖,面色蒼暗或萎黃,平素性情急躁易怒,或憂郁寡歡,舌淡紅,苔白,脈弦。女子以血為本,血在氣的推動下,內至五臟六腑,外達皮膚、筋骨,可提供營養給細胞,并具有滋潤身體功用。女性有經、孕、產、乳四大險區,處處考驗血氣的虛實平衡。女性常見的貧血、臉色不佳、指甲蒼白、肌膚粗糙、頭暈眼花、頭發無光澤都屬血虛體質。面色晦滯、口唇色暗、眼眶暗黑、易出血、舌紫暗或有淤點、脈細澀或結代屬血淤體質。津液,是機體一切正常水液的總稱。唾液、淚水、汗水等滋潤身體的體液稱為水(津液),其可濡養臟腑等組織器官,參與血液的形成,并與氣有相互化生關系,故津液也是影響體質的重要因素。女性身體狀況若表現為水分攝取多或代謝不佳,易出現浮腫,有畏冷、沒吃東西卻易發胖,就屬于典型的水毒體質。
中醫解碼 五種體質保健事項
1.氣虛體質者要注意補氣養氣,且兼顧脾、胃、肺、腎的溫補。腎為元氣之根,氣虛宜做氣功這樣的養腎功。飲食調養可常食粳米、大麥、山藥、莜麥、馬鈴薯、大棗、胡蘿卜、香菇、豆腐、雞肉、鵝肉、兔肉、狗肉、青魚、鰱魚。
2.氣郁體質者應主動尋求快樂,參加社會活動;看喜劇,看有鼓勵、激勵意義的電影、電視,勿看悲劇;閱讀展現美好生活前景的書籍;名利上不計較得失,知足常樂。多參加體育鍛煉及旅游活動;少量飲酒,以活動血脈,提高情緒。多食行氣食物,如佛手、橙子、柑皮、蕎麥、韭菜、茴香菜、大蒜、火腿、高粱皮等。
3.血虛體質者要謹防“久視傷血”,不可勞心過度,可常食補血養血類食物,如桑椹、荔枝、松籽、黑木耳、菠菜、胡蘿卜、豬肉、羊肉、牛肝、羊肝、甲魚、海參、平魚等。血虛者多精神不振、失眠、健忘、注意力不集中,宜聽音樂,欣賞戲劇,保持開朗振奮的精神。
4.血淤體質者要多做有益心臟血脈的活動,如舞蹈、太極拳、內養操、保健按摩術,以助氣血運行為原則。飲食可常食桃仁、油菜、慈姑、黑大豆等具有活血祛淤功效的食物。精神調養上,要培養樂觀情緒。
5.水毒體質者要適度運動才能促進身體新陳代謝,飲食可選用茯苓、苡仁、山藥、芡實等可幫助代謝水毒體質的食物,以改善水分代謝不良。常按摩足三里,有助于腸胃消化系統的正常運作。
中醫VS現代醫學
西醫認為,體質是高級神經活動類型特點在行為中的表現,依據人體神經過程的強度、平衡性、靈活性,把人的體質分為膽汁質、多血質、黏液質、抑郁質四種類型。這里的神經活動即中醫的氣,是人體內各臟腑器官的功能活動,而支持臟腑器官活動所需水谷精華則來源于血。而反映各臟腑器官內在體液和胃液、腸液、涕、淚、體腔液等正常分泌物的物質就是西醫中的津液。因此,中醫從氣、血、水三個角度來分析女性體質與西醫體質的神經活動有密切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