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東門試駿(1)

不過,今天崔璨將崔瑾與王爾烈并肩帶在身邊,那是有著他的特殊的用意的。王爾烈是崔璨的得意門生,崔瑾學習與王爾烈比也不相上下。崔璨將他倆帶在身邊近旁,主要是為了試試他倆的本事,也好讓他倆能有個更大的長進。同時,對于其他學子來說,也是個楷模,起到激勵的作用。

乾隆七年(1742年),王爾烈15歲。

這年,他入遼陽中心廟塾館就讀已經是四度寒暑春秋了。其實他在家時,從六歲起便開始了童蒙教育。他天資聰穎,心地慧敏,且勤奮學業,刻苦攻讀,況家風樸厚,家教嚴正,尤精深于文學,更酷好詩詞。到了這時,他已具備了相當的塾業學識的基礎和歌賦對答聯句的閱歷。

王爾烈的幼年塾師,名叫崔璨,是王爾烈先祖王玨的同僚好友崔圭的四世孫。拔貢出身,學識淵博,喜詩詞歌賦,工書法,善畫。但是,他性情有些刁鉆古怪,當著學生面好吹胡子瞪眼睛。正因為這樣,學生背地里都不叫他崔璨,而是叫他崔璀。“璀”、“璨”為同義字,又能構成一個詞組;然而,學生們用“璀”字,主要是影射其“吹胡子瞪眼睛”這句話中的“吹”字。不過,說是說,崔璨對學生倒也有一個好處,那就是教學有方,善于誘導。他常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誘’乎!”

這年,正值陽春五月,天氣晴和,林木茸茸,芳草茵茵,鶯語聲聲。

塾師崔璨,停止了一日課業,便要帶領學生們去遼陽城東門樓登臨,以示郊游和遠足。

學生們聽了,更是雀躍,便簇擁著飛出了門。

到了清乾隆初年,遼陽州城已經很具格局和規模了。它有南北二城,南城為主,北城作翼。主城為六門六關,翼城為三門三關,合起來為九門九關。主城,南有大南門、小南門,北有北里門,東有大東門、小東門,西有大西門。翼城,北有小北門,東有高麗門,西有小西門。主城城里,大致可分為東西兩半部,東半部為民居,西半部作府衙。府衙,南為吏目署,北為城隍,東為察院,西為州署。民居處,又分為南北兩半部。北半部,北為酒肆店鋪,南為柴草米市,東、西為民居;南半部,南為文廟,北為塾館,東為魁星樓,西為關帝廟。遼陽白塔和廣佑寺,置東城門大東門里。

東城門外,古有演馬場,為跑馬、演兵、習武的地方。后金努爾哈赤時期,曾在那里多次舉行騎射。當時,東城門大東門門樓上,還鐫有“東門試駿”四個磚雕字,這是努爾哈赤親筆所留。

今日,老師崔璨帶領學生們登臨東城門樓,目的就在于“東門試駿”這四個字上。

原來,他認為,古人演馬,是校場取駿;今人舉試,也是校場拔秀。文者武備,武者文精,同出于一轍。古時曾有“東門試駿”,今時崔璨也要在這里來個“東門試駿”,以試探他的這些弟子的才華,亦以檢驗自己的塾業效果。

不過,他只是將這種想法隱于心中,并沒有說出,也好讓學生們自己來領會理解。

說話間,他們便向東城門走來。

王爾烈與崔璨相隨走在前頭。

他倆的身邊便是王爾烈的同窗好友崔瑾。

崔瑾,乃崔璨的族屬,他對崔璨以“老叔”稱之。

不過,今天崔璨將崔瑾與王爾烈并肩帶在身邊,那是有著他的特殊的用意的。王爾烈是崔璨的得意門生,崔瑾學習與王爾烈比也不相上下。崔璨將他倆帶在身邊近旁,主要是為了試試他倆的本事,也好讓他倆能有個更大的長進。同時,對于其他學子來說,也是個楷模,起到激勵的作用。

他們走了一程路,見行人日漸稀朗起來了。

于是,崔璨叫道:“王爾烈。”

王爾烈立即答道:“學生在。”

“好,你先等著。”

接著,崔璨又叫道:“崔瑾。”

崔瑾有些結巴,停了停,答道:“侄在。不,學生在。”

“我問你,我指點的那本《千家詩》可曾讀完?”

崔瑾點頭答道:“回老師話,學生讀過了。”

崔璨聽了,順便地指出唐代賀知章的《柳枝詞》讓他背誦。崔瑾聽了,便馬上背誦起來: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崔璨聽罷,也沒有點頭,便又指出唐代杜甫的《絕句》讓他背誦。崔瑾甚感輕盈,當即背誦道: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再背誦唐韓愈的《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崔璨道。崔瑾聞聲,看了一下滿城春色,昂起小頭,迎著春風遂背誦道: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驀地,崔璨看見前面杏花叢間挑出一面酒旗。于是,他說道:“唐杜牧的《清明》可能背誦?”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崔瑾背誦到這里時,滿面現出得意神色。

崔璨并沒有看他一眼。只是說道:“將宋代蘇軾的《惠崇〈春江晚景〉》背誦來,也好領略一下這滿城春色和大好春光,豈不是快事!”

崔瑾更是歡悅,馬上接腔背誦道: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這時,崔瑾快活得很。他用手拉了王爾烈一把,意思是說,這短短的幾句詩能考住誰啊!

王爾烈見了,卻沒有出聲。

驀地,崔璨調轉了話題,變得嚴肅起來,對崔瑾說道:“這些詩句,對于你們這樣的學生來說,均屬雕蟲小技,自當背誦下來。我再問你,這本《千家詩》后面所附《笠翁對韻》可看過否?”

崔瑾有些發愣,說道:“老師,那不是供參閱的書目嗎,何須還用背它!”

崔璨有些生氣,說道:“何出此言!難道參閱書目就不該背嗎?不背,怎么作詩?背!”

這下子,崔瑾可有些著急了,不覺的汗珠從額頭上冒了出來。無奈,他只好乞望了一下身邊的王爾烈,意在向他求援。王爾烈也是看到了。不過,沒有老師的話語,他也不好意思出聲。

其實,崔璨早把主意打在王爾烈的身上。他所問崔瑾的那些詩,都是在為提問王爾烈做準備、打鋪墊。這會兒,他見崔瑾搞小動作,便也來個下馬撤梯,說道:“王爾烈,你們同學一回,關系又好,他又向你求援,那么你就幫他一把吧。”

王爾烈道:“不過,我也不一定有把握,有不對處,還請老師多加指正和提示。”

“背第一節,一東韻。”崔璨道。

王爾烈聽了,用手攬了一下搭在額前的頭發,接著用清晰響脆的話語背誦開來,道:

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雷隱隱,霧蒙蒙。日下對天中。風高秋月白,雨霽晚霞紅。牛女二星河左右,參商兩曜斗西東。十月塞邊,颯颯寒霜驚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漁翁。

“再背,其二,也是東韻。”

王爾烈剛剛背誦完其一,老師崔璨又命令道。

河對漢,綠對紅。雨伯對雷公。煙樓對雪洞,月殿對天宮。云叆叇,日曈曚。蠟屐對漁蓬。過天星似箭,吐魄月如弓。驛旅客逢梅子雨,池亭人挹藕花風。茅店村前,浩月墜林雞唱韻;板橋路上,青霜鎖道馬行蹤。

“再背,其三,也是東韻。”王爾烈剛剛背誦完其二,老師崔璨又命令道。

山對海,華對嵩。四岳對三公。宮花對禁柳,塞雁對江龍。清暑殿,廣寒宮。拾翠對題紅。莊周夢化蝶,呂望兆飛熊。北牖當風停夏扇,南簾曝日省冬烘。鶴舞樓頭,玉笛弄殘仙子月;鳳翔臺上,紫簫吹斷美人風。

王爾烈背誦完,停了下來。

見勢,王爾烈的好友崔瑾也替他舒了口氣,總算是將這部分背誦完了,老師也不會再問了,他想。

不料,老師崔璨卻問道:“還有否?”

崔瑾聽了,心里很納悶。他特意從同學那里找來書對了一下,發現“東”韻只這三部分,確實是背誦完了。然而,老師崔璨怎么還問呢?想此,他情不自禁地望了王爾烈一眼。

不料,王爾烈卻答道:“有。”

“那么,你能背嗎?”崔璨問。

“能。”

“能?背誦。”

隨即,王爾烈背誦開來,道:

門對戶,殿對庭。射箭對張弓。霜花對雪葉,古柏對蒼松。三更雨,四時風。野碧對天青。大姑喚小嫂,晚輩請尊翁。南山黃豆操犁種,北嶺綠瓜荷鋤耕。古庵小尼,竹錘頻敲胸前磬;鄰寺老僧,木杵慢撞身后鐘。

崔璨見王爾烈背誦完了,把臉一沉,問道:“這是書中原有的嗎?”“不是。”“何來?”“自作。”“為啥?”

王爾烈未有害怕,而是心平氣和、慢條斯理地說道:“回老師問:《笠翁對韻》乃李漁撰。李漁,字笠鴻、適凡,號笠翁,浙江蘭溪人氏。康熙年時,流寓金陵。其家設有戲班,常給各地達官貴人門下演出。著有《閑情偶寄》,包括戲劇理論、飲食、營造、園藝諸內容。所作傳奇《比目魚》《風箏誤》等十種,均存,合稱《笠翁十種曲》。另有短篇評話集《十二樓》。時人稱他李十郎。《笠翁對韻》,共二卷,上卷為上平聲各韻,下卷為下平聲各韻,共三十韻。以聯對形式介紹各韻中常用字及對仗方法。有多種刊本,流傳廣泛。對于背誦李漁《笠翁對韻》,我有一個想法。既然他能作,我等怎么就不能作!所以,我又依韻作了一韻,還請老師指教。”

崔璨聽了,心里暗暗贊揚。

接著,崔璨又讓王爾烈背誦《龍文鞭影》中的“一東”韻。

《龍文鞭影》,也是一部講述詩韻、對仗的書,由明代蕭良有撰,楊臣錚增訂,清代李暉吉、徐瓚補續,從而更加完善了。它與《千家詩》所附詩韻、偶句相比,則更為華美些,當然也更加深奧些,但很不易記誦。要能夠背誦下來,是需要有一定理解能力的。

這會兒,王爾烈聽了老師崔璨的話后,便邊走邊背誦開來:

粗成四字,誨爾童蒙。經書當曉,子史須通。

重華大孝,武穆精忠。堯眉八彩,舜目重瞳。

商王禱雨,漢祖歌風。秀巡河北,策踞江東。

太宗懷鷂,桓典乘驄。嘉賓賦雪,圣祖吟虹。

鄴仙秋波,宣圣春風。愷崇斗富,渾濬爭功。

王倫撫虜,魏絳和戎。恂留河內,何守關中。

曾除丁謂,皓折賈充。田驕貧賤,趙別雌雄。

王戎簡要,裴楷清通。子尼鳴節,少逸神童。

巨伯高誼,許叔陰功。代雨李靖,止雹王崇。

和凝衣缽,仁杰藥籠。義論清節,展獲和風。

占風令伊,辨日兒童。敝履東郭,粗服張融。

盧杞除患,彭寵言平。放歌漁者,鼓枻詩翁。

韋文朱武,陽孝尊忠。倚閭賈母,投閣揚雄。

梁姬值虎,馮后當熊。羅敷陌上,通德宮中。

崔璨聽到這里,臉上現出笑容,說道:“好,汝等有如此根基,何須不能作出好詩!待一會兒,大家登上城樓,望著陽春景色,再展詩才。”

轉眼間,他們來到了東城門大東門下。

崔璨抬頭舉目一望,見城墻巍峨,雄關宏偉,門樓高聳,好不威赫。而當年那努爾哈赤所題“東門試駿”四個大字,正懸刻于城門古磚之上,睿睿華重,遒勁樸老,蒼涼古邁,顯示著倥傯歲月逝去之勢,指點著荏苒時光流來之風,無不讓人生出感慨。旋即他又想到古人東門試駿、轅門射柳的隱隱雄貌,以及今人科場舉試、雄華投筆的浩浩英姿,復望了一下門前的古道,搖曳的邊草,順手捋了一下胸前略有花白的胡須,吟道:

遼陽城,遼陽州,州城銜古道。

大家聽了,都把目光投在王爾烈、崔瑾身上。因為在眾學生眼中,能夠對得上這副聯的非他倆莫屬。

王爾烈和崔瑾也明白,這是老師在專為他倆出題。

這會兒,王爾烈瞅了崔瑾一眼,意思是說,你先答對吧,奪個科場首捷。然而,崔瑾卻未有應允,覺得自己是老師子侄,怎好捷足先登。王爾烈看看,也不好冷場,略加思索,便出口答道:

東門外,東門里,里外通今風。

“好!”眾人一聽,都齊聲喝采。

崔璨并沒有回頭,面對著城門樓,繼續吟哦道:

東門試駿,風浩浩,常伴分鬃烈馬。

王爾烈心里明白,既然老師未有停頓,接著出題,這同樣是照著自己來的,不能再推給他人。于是,他眉眼一展,馬上出口答道:

西城競鵬,云飄飄,久隨并翅蒼鷹。

“好個王爾烈,繼續答來。”崔璨說罷,隨即又出口道:

烈駿登壇,進士及第,春風得意。

王爾烈一聽,知道老師的試對開始切題了,由演馬已經轉到習墨、由武到文了。于是,他更是順心隨意,當即拈來,道:

金榜題名,狀元還鄉,馬蹄爽急。

“好你個‘狀元還鄉’,連‘進士及第’都未看在眼里。我再要你連中三元。”隨即,崔璨又出題道:

解元、會元、狀元,何時汝等可取三元連中。

中國古代所舉行的科舉考試中,以取中并名列第一者為元。鄉試第一者稱解元,會試第一者稱會元,殿試第一者稱狀元,合稱三元。在三元中,科名最高的就是狀元了,故狀元者又號稱“大魁天下”。那么,在歷代科舉考試中,能夠連中三元者又有幾人呢?

清王之春,字爵棠,一字芍棠,湖南清泉(今衡陽)人氏,光緒年間曾以湖北布政使身份使俄,官至廣西巡撫,后因坐事奪職,著有《通商始末記》《使俄章》《瀛海卮言》《椒生隨筆》等。他在《椒生隨筆》中記載,古今聞三元連中者,只有十三人,他們是:唐代的張又新、崔元翰,宋代的孫何、王曾、宋庠、楊置、王巖叟、馮京,金代的孟宗獻,元代的王宗哲,明代的商輅,清代的錢棨、陳繼昌。順治初,有武三元王玉璧。獨陳繼昌(字蓮史,湖北蘄水人),人雖呼為陳三元,然而其御牌曰“四元及第”,則朝考亦為第一人也。他每試皆列首,故有小印云:“平生不作第二人”,又一印云:“古今第十三人。”就是以歐陽修、王文恪的才學,僅取得其兩元,而大魁竟失,榮名豈易盡占哉?歷代科場,亦有熬費人一生心血者。康熙三十年(1691年)己卯科鄉試,廣東貢生黃章已102歲。他赴考入場時,他的曾孫挑燈作前導,燈籠上書寫著“百歲觀光”四字。然也有其榮耀事。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壬戌科殿試,狀元蔡升元,乃康熙九年(1670年)庚戌科殿試狀元蔡啟博之侄。蔡升元及第時,其父蔡啟賢年僅46歲,他曾作《紀恩詩》云:“君恩獨被臣家渥,十二年中兩狀元。”乾隆十九年(1754年)甲戌科殿試,狀元莊因培,其兄莊存與中乾隆十年(1745年)乙丑科殿試榜眼,遂調以詩云:“他年令弟魁天下,始信人間有宋祁。”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辛丑科殿試,探花汪學金,乃乾隆十三年(1748年)戊辰科殿試探花汪廷玙之子。于是,汪廷玙以詩頌之云:“國朝恩榮一英主,汪家父子兩探花。”乾隆二十五(1760年)庚辰恩科鄉試,浙江主考觀保、山西主考德保,竟是兄弟;而他二人,于乾隆二年(1737年)丁巳科殿試,同榜進士,同授翰林院編修,又相繼為翰林院掌握學士,復二人同時分別任禮部、工部尚書,遂傳為佳話。

王爾烈,對于當朝和前代士子科舉考試的艱辛與榮辱,是深有所識的。這時,他聽了老師所出的命聯后,想到這是老師在激勵與期望自己,以求科場連捷。于是,他精神抖擻,文思滔滔而至,隨即出口應聯道:

鄉魁、會魁、殿魁,今朝吾輩欲奪鼎甲天下。

崔璨聽了,把臉轉了過來,說道:“答聯確實工。不過,尚不夠氣派。”

崔瑾問道:“何說?”

崔璨說道:“聯中的‘欲奪’二字,為何不用‘定奪’二字!欲奪,乃試探焉,定奪,乃恒心矣。汝等切記,為人者,應有此宏圖大志。否則,就不是‘東門試駿’、‘西城競鵬’了。”

王爾烈和崔瑾隨即同聲答道:“謹遵師諭。”

崔璨又是個頭也不回,徑自向城門樓上登去。眾學生相繼跟隨。

登樓憑眺,但見田疇一抹,稼穡十里,菜圃青青,更有水車車水,嘩嘩灌田,風光大好。

崔璨一望,更是觸景生情,當即命聯道:

水車車水水隨車,車停水住。

這聯的意思是說,水車車出井中水,水伴隨著水車走,待水車停下來,流水也便住了。

王爾烈心里明白,這是老師在命聯,讓大家來對。他分析了一下后,覺得這聯詞語前后相咬,接得很緊,想對上并不容易。正在這時,他見老師手握一把折扇,正在不緊不慢地搖動,扇風。于是,他靈機一動,答道:

風扇扇風風伴扇,扇止風歇。

眾學生聽了,大嘩,都為王爾烈叫好。

這時,但見城門樓下有一牛車在由北向南走。于是,老師說道:

北牛南走,東西雙蹄踏上下。

王爾烈一聽,覺得這個聯里嵌著“北、南、東、西、上、下”六個方位詞,且又互相關聯,在同一個時間、同一個場景里行動著,要對得上它難度實在不小。正這時,他望了望車前的牛,又看了看牛后的車。于是,頓然大悟,出口答道:

主站蜘蛛池模板: 舒城县| 湖南省| 澄城县| 隆子县| 周口市| 类乌齐县| 行唐县| 新宁县| 崇左市| 双峰县| 临澧县| 彰武县| 图们市| 滦南县| 岱山县| 乌拉特前旗| 叙永县| 新沂市| 剑川县| 始兴县| 临西县| 剑阁县| 宜昌市| 香港| 韶关市| 巴里| 休宁县| 星座| 巴楚县| 太保市| 苗栗市| 乌苏市| 喀喇| 荔浦县| 桑植县| 洞头县| 清徐县| 荔波县| 中方县| 桓仁| 石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