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夢的研究

“我們為什么會做夢?”

由于過去30年關于夢的研究,人們現在普遍接受這一觀點:夢并非僅僅受到愿望、幻想或任何單純的生理能量的促發。夢似乎是“思維和情緒保養”這一需要的結果。無論我們是否記得夢,夢都會參與到我們的內在平衡的工作中。

同樣有充足的證據表明,夢境與我們的學習過程和記憶相關。有夢的睡眠只出現在能夠把不平常的信息吸收進神經系統的物種里。快速眼動睡眠使得更復雜的學習成為可能,而無快速眼動睡眠的物種(如魚),它們只有很有限的吸收新信息的能力。所有哺乳動物都會做夢。

人們想象并提出了很多試圖解釋做夢機制的理論模型。人類的夢的功能看起來極其復雜,所以一些理論和模型有時會相互矛盾。據我所知,大多學術研究都只有非常有限的治療價值。作為一名心理咨詢治療師,我的主要興趣在于實際操作方面,即如何將夢作為治療和個人成長的工具。因此,我只在此簡要介紹有關夢的研究的某些方面,以幫助我們澄清對夢的理解及開展對夢的工作。

夢是情緒凈化的過程

在快速眼動睡眠期,腦部最活躍的部分是與加工情緒信息相關的部分。因此,顯而易見的是,夢(包括噩夢)有情緒處理功能。情緒越強烈,我們越需要注意這個問題。

對哈特曼(Ernest Hartmann)而言,夢有著類似治療的功能。無論你是否記得夢,夢都容許你在一個更安全的地方建立起“聯結”。在快速眼動睡眠期,安全是由設定良好的肌肉抑制提供的,這能夠阻止個體活動或將夢付諸行動。哈特曼說:“夢不只要喚醒思維的網絡,還要建立更為廣泛的聯結。夢是交叉聯結,這些聯結并非隨意地發生,它們是由夢者的情緒引導的。一種主導的情緒貫穿這些夢。夢或最深刻的夢的畫面隱喻性地解釋了夢者的情緒狀態,這整個過程可能是功能性的。夢的活動通過交叉聯結傳遞出興奮或降低‘能量’。它有即時安撫或減少困擾的作用。夢更為長期的功效與記憶相關——并非鞏固記憶,而是通過交叉產生新的聯結。”[1]

夢把主導的情緒融入具體的夢境中。夢者的主導情緒是驅動和指引聯結過程的主要動力,它使夢在某個特定的時間實現無數可能的聯結,這就表現為夢中出現的畫面。

夢的結構可以被理解為一個在運動中的隱喻。這個隱喻可以用來解釋:諸如生命、愛、死亡、嫉妒等抽象概念,可以用植物、旅程、離別、綠色眼睛的怪物等意象來加以說明。夢隱喻性地描繪了夢者的整體狀態,特別是他的情緒狀態,或至少是他的部分的思維狀態。“我被淹沒在潮汐里”是夢者情緒狀態的隱喻性表達,顯示出他情緒的脆弱易傷。然而,并非每個夢的每一點都必須被從解釋性的隱喻角度理解。我們將會在夢例中看到,對于一些夢而言,我們可以直接從字面意義來理解夢境要素,另外一些夢則完全沒有具體的含義。

盡管夢好像與夢者的生活事件有著密切的聯系,但是它們通常更多地反映了夢者對這些事件的感受,而非事件本身。而且,夢的真正意義可能與外在場景或人物沒有絲毫關系,因為這些通常只是隱喻的要素。在大多數情況下,只從字面意義理解夢不會有任何真正的幫助。

夢是右腦的功能

神經科學已經確定我們大腦兩半球有著截然不同的特點和功能模式。即使大腦兩半球一起工作,它們通過胼胝體分享信息,它們也代表著完全不同的顯示信息的途徑與方法。理想而言,它們必須互相補充,以便我們可以創造性地發揮功能,即作為一個多維度的存在,在一個軀體里體驗生活。

我們大腦的右半球全部與當下相關,與此時此地關聯。大腦右半球以圖像的方式思考,通過身體的肌肉運動直覺進行感知理解。以能量形式出現的信息通過我們所有的感官系統同時進入,然后迅速組成一個巨大的想象拼圖,即當下這一時刻看起來像什么,聞起來是怎樣的,嘗起來是怎樣的,感覺起來如何,聽起來如何等。我們是能量體,通過大腦右半球的意識與我們周圍的能量相連。我們通過大腦右半球的意識與彼此相互聯結。

我們的大腦左半球很是不同,它以線性、系統性的方式思考。大腦左半球是關于過去及未來的。它是線性的,把事物分割成碎片,依據我們特定的時空知覺進行組合。我們的左腦把字母組成詞語,把詞語組成句子,把句子組成段落,而右腦只需一秒即可感受整個文字段落。我們的左腦可以捕捉細節,以及細節中的更多細節,然后對所有信息進行分類重組,它幫助我們聯想我們在過去已經學習的事物的不同要素,評估它們對我們未來的影響。左腦以語言思考,這使得我們的頭腦不停地用聲音把我們的內在世界與外在世界聯結起來。[2]

在我們睡著時,左腦功能關閉,與右腦活動相關的夢,可以開始完全自由地表達自己。不過,記夢卻要求我們把右腦的體驗轉換成左腦線性的語言,這個轉譯過程并非總是容易的。在某種程度上,夢境內容不可避免地會被改變。我們都知道夢境的描述與夢中真實的體驗有些微的差異,比如我們會用一些無法確切反映某些細節的詞語,或者省略一些無法言傳的內容。

記夢對左右腦之間的溝通品質有著一定的要求,一些研究者稱之為“臨界狀態(boundary state)”。哈特曼認為這個臨界狀態非強即弱。在左右腦功能之間有著很強的內在界限的人,會把想法與感受截然分開;他們將時空有序地組織好,傾向于以非黑即白的方式思考;他們對自我有著清晰的界限感,這種界限感通常非常地堅實牢固,有著良好的防御,有時甚至有些僵化。左右腦功能之間界限很弱的人則正相反:他們容易把所有的感受與意義關聯,允許想法和感受涌現;他們一般有著生動的幻想,他們的幻想并不總能區別于現實;他們不太注重防衛,傾向于以中庸的方式思考;他們的自我感欠牢固,傾向于過度卷入關系中。因此,臨界狀態的薄弱與“敞開面對夢體驗”或者記夢有著很高的相關性。[3]

受過創傷的人可能制造出“強的界限”以保護自己。特爾(Terr,1991)觀察到兒童傾向于忘記創傷性事件以及他們自身后來并發的與創傷關聯的癥狀,但對創傷性經歷是否對記夢有影響卻沒有一致性的意見。一些研究者提出創傷性事件可能提高了夢的功能,包括情緒激烈程度及畫面的生動程度。創傷之后的夢的確經常以高度現實的方式復制了痛苦的場景。

夢的意義

一些研究者依然執著地認為夢是“奇異”的,沒有任何意義。面對從長期遺忘的記憶中出現的奇怪意象,人們不知其從何而來,如“我在水面上滑旱冰”“我的媽媽從秋千上一閃而過”“我的爸爸正在分娩”“一個死了多年的朋友坐在餐桌前”……這些夢總是令人困惑不解。沒有任何線索使我們可以去理解這些意象及可能與之關聯的感受。但正如我們看到的,夢至少是生物學的。這是否意味著夢也會有心理學的意義?答案顯然是:有時是,但并非總是,并非每個夢都能在心理層面提供同等程度的信息。我個人對瞬間夢和屏保夢的劃分可以很好地澄清這個問題(我們將會回到這個問題上來)。

多數研究已經建立起對夢的相關要素(如背景、環境、人物、互動類型和主題)的具體含義的統一理解。期刊上有關夢的比較性研究表明,夢經常不像它們看起來那樣“怪異”。研究表明,當運用一些簡單而關鍵的技巧去理解夢的隱喻性語言時,夢里很多方面的內容是夢者清醒時的觀念及所“關注”的方面的一種延續。夢反映了夢者的愿望、興趣和恐懼,也表達了夢者的擔心,顯示了夢者所考慮的問題的有意義且可靠的答案。這支持了以下觀點:至少有一些夢是連貫且有意義的。

這顯然也是本書的目的:對此提供一個清晰而明確的示范。

夢的解釋

最為流行的關于夢的兩個觀點是:

(1)夢確實是有意義的,通過分析或理解夢的象征語言便可揭露夢的意義。

(2)無論夢的意義與夢者自身的感受、沖突或愿望有什么樣的關聯,這些關聯大都是無意識的。

根據弗洛伊德的理論,人們廣泛認為釋夢的主要焦點是個體的自我覺察意識。夢者通常被邀請對夢的象征物進行聯想,夢者的聯想選擇為解夢者提供了可能有意義的線索。另外,若解夢者不知道夢的前后情況,是很難處理一個夢的。

不過,也有不少對弗洛伊德的詆毀,特別是針對“大多數夢都是性的象征性表達”這一假設。

人們的理解更接近榮格的觀點:夢被廣泛認為是夢者內心世界的一種表達;夢里的每一個部分都可以被看成夢者自身的一部分。

研究者一般已經認識到夢是人類的普遍經驗,但是我們對夢的任何理解都經過了人們自身的語言、社會價值和文化象征符號的過濾。因此,釋夢通常要求人們能夠理解和破譯文化代碼。

盡管有不少由夢的研究者創作的理論著作,但這些著作的大多數都在提供具體的釋夢技巧與方法方面持非常謹慎的態度。在釋夢領域,實習咨詢師經常只能依賴東拼西湊積攢的一點零碎的知識技能,而無法獲得一個統一的標準化的方法,這也許是一件好事。對夢感興趣的人只有一個選擇,那就是借助自己對夢中象征物和夢的語言的直覺感受來解夢。

然而,在我看來,我們在這個領域有更多要做的事情,這當然也是本書的主要目的:從個人和靈性成長的角度提出一個可靠且開放的對夢境進行工作的方法。我會在下一章提供理解夢的信息的方法和一系列基本要素,也會指出對夢境表達的具體內容可以做哪些有針對性的心理工作(情緒能量、記憶、認知模式、未識別的資源)。

我在前面已經提過,對一個特定的夢,象征意義的重要程度總是一件非常個人化的事情。夢者自己的內心感受總是理解其自身夢的最值得信任的資源,夢者也是評論其他任何解釋是否有效的最有發言權的一位。

夢中的智慧從哪里來?

盡管有研究表明夢境內容與人們的問題改進之間有著明顯的聯系,但一些研究者[4]聲稱,人們對夢的認知不可能具有問題解決所需的必要反思與意志成分。他們相信覺醒狀態的認知一定影響了夢境內容,而拒絕承認人在睡眠狀態下更容易觸及一些更高的智慧,否認夢對覺醒時的認知可能有創造性的影響。這一觀點在我看來,反映了他們對左右腦功能極其有限的理解,以及對人類意識更深層本性的有限理解。我們的意識無疑超越我們的身體、我們的頭腦、我們有限的“人格”(我在前言中已經提及)。最近的一些實驗表明,夢的孵化技術確實使得個體的個人問題及心境得到改善,且這些改善無法被歸功于其覺醒時的認知。這些研究的結果支持了這一觀點,即在夢的加工處理過程中有些東西導致了問題的改善。這一發現的確充分支持了超個人觀點,這一觀點看見、探索并整合人類的超越于“人格”的維度,即所謂的“本性”。[5]

總結:夢的真實特性是什么?

從生理學角度來看,夢是神經細胞的存儲與記憶。夢是記憶的釋放與重寫,這是在睡眠狀態下大腦為了重組身體必須進行的思維凈化的一種形式。腦把存儲的記憶移來移去,并將之區分出優先次序。不過,腦是以非線性的方式來進行這一切的,過去與現在被混淆在一起。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得到凈化過程的畫面,這不一定有什么意義。

從心理學角度看,受到我們的恐懼、愛與激情甚至沉溺上癮驅動的記憶會被優先移來變去。腦會優先把相關的記憶組成秩序,一種結合并反射我們內在現實的秩序。這是釋夢可以被稱為一個有個人成長價值的工具的緣由。

從這一觀點來看,做夢的過程提供了在我們細胞記憶中重寫過去的可能性,這會影響我們內在的基本機制,甚至我們的DNA!這是一個很有威力的特質,使得深層療愈和轉化過程成為可能。當事人可以獲得新的洞見、新的見解,可以解除與過去關聯的未解決問題的束縛。

我們從這一理解中可以看到我們的生理和心理方面完全與驅動我們生命的深層目標相協作,有人將這一深層目標稱為“靈性維度”。我們的夢看起來的確可能(至少是部分)像是隨機的過程,但它們肯定也表達了(至少是部分)我們的更高靈感,即那個內在指向成長、平衡與療愈的動力。

基本而言,敞開面對夢的工作就意味著我們可以選擇敞開面對我們深層的自我,即敞開面對包括無盡的智慧資源的那一部分自我,引領我們生活并滋養我們存在的那一部分自我。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安县| 佛山市| 安吉县| 德化县| 尖扎县| 荣成市| 昌江| 海盐县| 长泰县| 获嘉县| 丽江市| 保定市| 西乌珠穆沁旗| 泸西县| 乌兰察布市| 咸丰县| 孝昌县| 措勤县| 汕头市| 郴州市| 阿巴嘎旗| 澜沧| 荆门市| 奈曼旗| 水富县| 衡水市| 新安县| 迁安市| 湖北省| 泰顺县| 清水县| 宁国市| 洛浦县| 婺源县| 瑞丽市| 阿克| 鄂托克旗| 井研县| 盘锦市| 永城市| 凤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