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夢的真相:釋夢的理論與實踐
- (比)米杉
- 2262字
- 2025-08-08 15:24:24
作者序
2005年初春,我已經來到中國好幾年了。我那本關于情商教育的書《情商教練手冊》剛剛被翻譯成中文出版。為了尋找更多融入中國環境的機會,我開始給北京的一些大學做講座。倪男奇——一位年輕的女咨詢師,在北京的一所大學教授心理學——邀請我給她的學生做一場講座。我感覺到她是那種我想要保持聯系并進一步探索、合作的人。所以,我提出為她的同事、朋友提供一個免費的夢工作坊課程,她立即接受了。幾周之后,男奇組織了我在中國的第一個夢工作坊。她聚集了若干出眾的年輕咨詢師,他們表現出對夢與個人成長的激情。夢工作坊在每周日的上午活動,持續了兩個多月。這是極其快樂的體驗,就強度與效果而言都是非常成功的。當然,這一切都是即興發揮的,我只是依賴于我的經驗和個人的直覺。對夢工作的重點在于要求高品質的在場與傾聽,幾乎不再需要其他更多的了。當然,我確實也提供了一些工具以建立強有力的團體動力與信任水平。所有的成員都分享了非常有意義的夢,所獲得的啟發是深入而動人的。小組結束時,我們在后海的小船上舉行聚會,唱歌直到深夜……
男奇在組織小組與翻譯工作方面都很有動力,且做得很好,我們逐漸建立了牢固的工作關系……奇跡出現了,不僅我們的工作坊穩步發展,而且一些事情也愈加明顯:生活將我們引領在一起而不只限于工作方面。我知道我要將有些東西給予中國,但沒有想到中國以如此厚重的禮物加以回贈!我找到了我這一生都在尋覓的妻子……
我們的夢工作坊變成了一個常規活動,超過100人參與到夢小組中,應該說是對小組有所貢獻。每一個夢都提供了啟示與成長的神奇時刻,有些小組成員做了令人感動的真誠分享,如這位女士:
另一位參與者寫道:
我有時會被問到我是從哪里獲得這些知識的。坦率地講,這很難回答。我在35年前開始對自己的夢感興趣。我肯定是讀了一些東西幫助自己去獲得線索,但我從來沒有接受過這方面的正規培訓……實踐與經驗就這樣逐漸積累起來。作為一名咨詢治療師,我從那時就開始請我的來訪者分享他們的夢,我發現我去“感覺”那些夢的訊息的能力漸增。這肯定有直覺方面的作用,也有工作經驗的原因。
有不少關于夢的研究及釋夢方面的書籍,但就我所知,沒有一本是讓我完全滿意的。如果我不是認為在這方面有更多需要去做的工作,不是感覺到有能力在這方面做出些顯著的貢獻,我是不會寫這本書的。很多作者談論夢卻避免提供真正可操作的方法,還有很多人無法基于簡單的實例提供可實操的方法,無法為學習者提供簡化的方法,無法讓他們對“夢的語言”有著切實的感受,發展出新的技能。還有一些作者提供釋夢的小貼士,但因為脫離具體的夢境而過于簡單,甚至是在誤導人。還有一些有價值的解釋方法停留在非常膚淺的層次上,并未觸及深層的洞見與內在的變化。最后,我從來沒有見過一本清晰地列出如何用夢做治療的書籍,而這遠遠超越于釋夢本身。
夢并非只是個思維的游戲,也非一個破譯密碼的游戲。在我的理解中,夢更多是真正內心工作、療愈和成長的一個邀請。夢的工作不只是“理解”象征要素,而且與澄清感受及內心選擇相關。夢是可以用來進行自我探索的鏡子。在我看來,夢是一扇開放的通往重要的個人與靈性成長的大門。
我在個體咨詢與治療工作中使用釋夢這一方法20余年之后,有幸能夠開設夢工作坊數年,這些經驗為研究與教學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本書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實操的工具,我希望它可以成為任何想探索真正的內心工作的人(包括咨詢師)的一個伙伴,找到它自己的位置。當然這只是一個工具,一個更深層自我探索的邀請。
這本書中分享的夢來自我的來訪者和工作坊的成員。我感謝他們,并對他們珍貴的內心工作致以敬意,希望他們的分享讓更廣大的人群受益。有些夢來自我自己的日記,還有一些夢引自其他出版物(特別是前幾章中提到的一些不太尋常的夢)。
我祝愿所有人都被激發從而進一步向自己的內在敞開,與自己的深層自我同在。
米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