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消失的梧桐街199號
- 我在人間收記憶
- 萱氧
- 3051字
- 2025-08-04 08:02:56
周曉陽的寶馬X5碾過坑洼不平的柏油路,底盤發出沉悶的刮擦聲。他皺眉瞥了一眼導航——屏幕上的路線在進入拆遷區后變成一片閃爍的灰色,信號時斷時續。
“周總監,這片區域的地下管網老化率超過87%,市里要求三個月內完成清場。“副駕駛上的助理小林推了推眼鏡,平板電腦的藍光映在他年輕的臉上,“劉主任說,紅線內的建筑必須全部拆除。“
周曉陽沒吭聲,目光掃過后視鏡。幾個戴著黃色安全帽的工人正往圍墻上噴涂鮮紅的“拆“字,油漆順著磚縫流淌,像一道猙獰的傷口。
他搖下車窗,五月的風裹挾著粉塵灌進來。遠處,“周記面館“的木招牌在陽光下泛著溫潤的光澤,堂妹周曉雯正踮著腳擦拭門楣上的銅牌——“始于1982“。
十五年了,這地方一點沒變。
“曉雯!“他喊了一聲。
周曉雯轉過頭,鵝黃色的連衣裙在灰撲撲的街道上格外扎眼。她瞇起眼睛適應陽光,嘴角慢慢揚起:“喲,大建筑師終于舍得回來了?“她小跑過來,運動鞋碾過路邊的野薺菜花,“爸昨天還念叨你呢,說你在國外待得連祖宗姓什么都忘了。“
周曉陽笑了:“這不帶著項目回來了嗎?“他側身介紹,“小林,我助理,清華建筑系高材生。“
小林拘謹地點點頭,目光卻黏在面館的木格窗欞上——褪色的剪紙窗花、被蒸汽熏黑的木框,還有門楣上那塊擦得锃亮的銅牌。
“進來吧,爸在熬湯。“周曉雯撩起藍印花布門簾,周曉陽注意到她右手虎口上有一道新鮮的劃痕,指甲縫里還沾著顏料。
面館里的時間仿佛停滯了。老式吊扇在頭頂吱呀轉動,墻上掛著泛黃的合影——鋼廠先進集體的獎狀、社區比賽的錦旗,最顯眼的位置卻是一張剪報,裱在玻璃相框里:**《中國建筑師周曉陽榮獲國際新銳設計獎》**。
“曉陽來啦?“周建國從廚房探出頭,圍裙上沾著面粉,粗糲的手指捏著長柄勺,腕部的燙傷疤痕像一條蜈蚣,“正好試試新熬的牛骨湯,骨髓都熬化了。“
周曉陽把鋁合金模型箱放在八仙桌上,金屬與木料碰撞,發出沉悶的聲響。
“二叔,這次回來是做新城規劃。“他掀開箱蓋,一座微縮城市在晨光中浮現,“您看,市民廣場就在老鋼廠的位置。“
周建國湊近模型,鼻尖幾乎碰到樹脂建筑。突然,他直起腰,指著廣場中央的抽象雕塑:“這玩意兒……是用鍋爐零件改的?“
“您眼真毒!“小林興奮地插話,“周總監特意保留工業記憶元素,這個雕塑的底座就是……“
“胡鬧!“周建國猛地將勺子砸在灶臺上,不銹鋼碰撞聲驚飛了窗外的麻雀,“鍋爐是干活吃飯的家伙,不是給你們擺著看的!“
周曉雯趕緊打圓場:“爸,曉陽哥是國際獲獎設計師,《紐約時報》都夸他的作品……“
“獲獎?“周建國冷笑,抓起抹布擦手,“他曉得鍋爐壓力表裝哪兒嗎?知道安全閥怎么調嗎?“老人掀開廚房簾子,鐵鏈掛鉤嘩啦作響,“你們文化人玩你們的,我去買茴香。“
門鈴叮當一響,屋里只剩下三個年輕人。
周曉雯攪著圍裙帶子:“我爸就這脾氣,其實他可驕傲你了……“
“我理解。“周曉陽推了推眼鏡,指向模型西北角,“曉雯,這片商業區給你們留了位置,面積能擴大三倍。“
周曉雯俯身觀察,突然僵住了。
她的指尖顫抖著,觸碰模型上那條刺眼的紅色標記線:“這是……拆遷范圍?“
“對,紅線內是首期工程。“小林翻開規劃圖,“包括梧桐街以東全部區域。“
周曉雯的指甲在模型上劃出一道白痕:“梧桐街199號呢?那個老照相館……“
周曉陽和小林對視一眼。助理迅速切換平板頁面:“根據調研,梧桐街建筑平均房齡超過四十年,基礎設施老化嚴重,改造價值……“
“它還在嗎?“周曉雯的聲音發緊。
模型上,本該是梧桐街的位置,現在是一片淡綠色的商業綜合體。
周曉陽輕咳一聲:“曉雯,那個照相館去年就停業了,店主兒子移民前把設備都……“
“但房子還在!“周曉雯突然提高音量,抓起背包翻出皮面筆記本,“李師傅答應過我,暗房的紅燈永遠給我留著!“她翻開內頁,夾著的照片上,“紅星照相館“的木質招牌在夕陽中微微傾斜,門把手上掛著“休息中“的小木牌。
周曉陽皺眉,指著照片上的外墻裂縫:“這屬于危房改造范圍,結構已經……“
“你不懂!“周曉雯猛地合上筆記本,“那里面每一塊地磚、每一盞燈,都有故事!“
門鈴又響。
穿著“閃電送“制服的青年推門進來,拎著外賣箱:“周小姐,您訂的相機清潔套裝。“他好奇地瞄了眼桌上的模型,“這沙盤做得真精細。“
“我堂哥設計的未來新城。“周曉雯勉強笑笑。
王向陽——胸牌上寫著他的名字——突然指著模型某處:“這不是老文化宮嗎?我爺說那穹頂是蘇聯專家幫著建的……“
“將改造成親子教育中心。“小林展示效果圖,“增加兒童游樂區和咖啡吧。“
王向陽撓撓頭:“可周日早上,文化宮臺階上全是打太極的老頭老太太……“
“新規劃有專門的老年活動站。“周曉陽打斷他,轉向周曉雯,“城市需要發展,這個立體交通樞紐能解決現在的早晚高峰……“
“發展就是抹掉所有記憶嗎?“周曉雯啪地合上筆記本,“我們小學春游的照片全是李師傅拍的,他總說等我們長大結婚時……“
周曉陽的手機突然響起。他看了眼來電顯示,快步走到門外:“劉主任?對,模型已經完成了……拆遷補償方案我沒意見……“
斷斷續續的聲音飄進來:“……文化保留區預算可以壓縮……那家面館也在紅線內……“
周曉雯站在原地,手指無意識地捏緊柜臺上的包裝袋,塑料發出細碎的聲響。
王向陽悄悄遞來一張拍立得照片:“周小姐,我昨天送餐路過梧桐街拍的。“
照片上,紅星照相館的櫥窗玻璃反射著晚霞,像一塊燃燒的琥珀。
傍晚,周曉陽收拾模型準備離開。廚房里的牛骨湯已經熬得濃白,咕嘟聲在安靜的面館里格外清晰。
“真的不能再考慮保留紅星嗎?“周曉雯靠在門框上,“哪怕只留個門面?那棟樓1947年就在了……“
周曉陽扣上模型箱的卡扣:“每平方米保留成本是重建的三倍。而且……“他猶豫了一下,“劉主任透露,梧桐街地下管網需要全面更新,必須整體開挖。“
“所以那些瓷磚拼花的地面,雕著纏枝蓮的天花板……“周曉雯的聲音越來越低,“都要變成效果圖上那個……發光玻璃盒子?“
“那是低碳環保建材。“小林插嘴,“獲得LEED認證的……“
周曉陽的手機又響了。他看完消息,眉頭舒展:“好消息!剛接到通知,你們面館可以優先選擇新商業區的鋪位……“
門鈴突然瘋狂響起。
王家柱帶著幾個工人闖進來,安全帽上沾著油漆點:“周小姐,你爸在文化宮門口跟拆遷辦的人吵起來了!“
周曉雯抓起外套就往外沖。周曉陽愣了一秒,把模型箱塞給小林:“你先回公司。“
他追出去時,看見周曉雯跳上王向陽的電動車后座,鵝黃色的裙擺在暮色中翻飛,像一面倔強的小旗。
文化宮前的空地上,周建國舉著一個銹跡斑斑的閥門,對面站著三個穿POLO衫的男人。圍觀的人群里有拄拐杖的老人,也有抱著孩子的年輕媽媽。
“……這閥門是我師父裝的!1959年獻禮工程,全城就這一套進口的……“周建國的聲音嘶啞。
拆遷辦劉主任不耐煩地揮手:“老同志,您說的這些沒列入保護名錄。明天挖掘機就進場了,您……“
周曉陽快步上前,掏出工作證:“我是本項目的總設計師,有什么問題可以……“
他的話戛然而止。
周建國轉過頭,眼神陌生得可怕。老人慢慢舉起那個閥門,銅質表面在夕陽下泛著血色的光。
“設計師?“他冷笑,“你曉得這閥門轉過多少圈?曉得它救過多少條命?“
突然,他猛地將閥門砸向地面!
“砰——!“
金屬撞擊聲驚得鴿群騰空而起。閥門滾到周曉陽腳邊,他彎腰撿起,發現內側刻著一行小字:
**「1959.10張李莊全體工人敬贈」**
遠處,推土機的轟鳴聲越來越近。
周曉雯蹲下身,幫父親拍打褲管上的灰塵。她抬頭時,與周曉陽的視線相接,嘴唇動了動,卻最終什么也沒說。
王向陽悄悄按下手機快門。
取景框里,文化宮穹頂的鎏金裝飾正在最后一縷陽光中燃燒,而地面上,那個被遺棄的閥門影子拉得很長,像一道永遠無法愈合的傷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