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眾不同(原書第2版)
- (美)杰克·特勞特 史蒂夫·里夫金
- 414字
- 2025-08-07 15:07:11
質量之戰
的確,20世紀90年代已經發生過一場質量大戰。企業的領導者們需要工具和技術來評估質量。一大批專家和學者推出著作,不斷爭論,討論如何定義、預測和確保這個叫作“質量”的難懂的東西。
這些人提出了大量首字母組合詞和流行詞,讓人六神無主。比如七個老工具(Seven Old Tools)、七個新工具(Seven New Tools)、全面質量管理(TQM)、統計過程控制(SPC)、質量功能展開(QFD)、CQL以及其他只要能湊在一起的三個字母的組合。
僅在1993年,市場上就有422本書的書名中印有“質量”一詞。如今,卻只剩下一半數量。(我們肯定已經贏了這場戰斗。)
多項調查顯示,今天的顧客能夠看到身邊的質量改進。汽車造得更好了,小電器更耐用了,電腦也附有用簡明英語敘述的使用說明。
民意調研公司思達奇國際(Roper Starch Worldwide)的編輯主任這樣解釋道:“如今所有品牌都得加倍努力才能領先。他們不斷加大資金投入以滿足顧客的需求。顧客還是上帝,這一點看來不會很快改變。經濟狀況改善的同時,顧客沒有放低標準,反而要求更高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