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眾不同(原書第2版)
- (美)杰克·特勞特 史蒂夫·里夫金
- 924字
- 2025-08-07 15:07:07
任何東西都能實施差異化
哈佛大學營銷學大師西奧多·萊維特(Theodore Levitt)寫了一本名為《營銷想象力》(The Marketing Imagination)[3]的書,他在該書第4章中指出任何東西都能差異化,他的觀點無疑和瑞夫斯先生的觀點一致。
西奧多·萊維特的觀點是必須給產品增值,即向顧客提供超出他們認為需要或期望的東西,可以是附加服務或支持。通用電氣就做到了這一點,它根據在全球不同地方開展業務的微妙差別向客戶提供咨詢意見。通用電氣還擴充了它的服務能力,這樣客戶就無須雇用服務人員了。
奧的斯電梯公司把遠程診斷作為自己的差異化戰略。在客流量較大的辦公樓中,維修電梯對住戶及訪客大為不便,奧的斯利用它的遠程診斷能力預測可能發生的服務故障,派員工在客流量較少的夜間進行預防性保養。
歐樂B建立了強有力的差異化,它的牙刷能提醒顧客何時該換新的(它發明了一種注冊了專利的位于中間刷毛中的藍色染色劑)。
貨品的差異化
甚至肉類和農產品這樣的產品也能找到差異化的方法,進而開創出獨特銷售主張。它們的成功戰略可以歸納為五個方面:
● 識別 普通香蕉貼上金吉達(Chiquita)的小標簽就變成了更好的香蕉。都樂(Dole)也是這么做的,它在菠蘿上貼上都樂的標簽。萵苣種植者把每棵萵苣裝入透明包裝內,也是一樣。當然,你接著要告訴人們如何認準這些標簽。
● 擬人化 在多種形式上,綠巨人(Green Giant)人物是蔬菜家族中的差異化存在。弗蘭克·柏杜(Frank Perdue)是鮮嫩雞肉背后的強硬人物。
● 開創新品類名 香瓜的生產者想為一種特別的大個香瓜尋找差異化。他們并沒有簡單地把它叫作“個大”,而是起了一個新品類名,叫克倫肖瓜。泰森公司(Tyson)想推銷一種迷你雞,可名字聽起來不那么好吃,于是管它叫考尼司游樂雞(Cornish game hens)。
● 換個名字 有時候,產品的原名聽起來不像是人們愿意吃的東西。比如中國的獼猴桃,把它改名為奇異果后,世界上突然多了一種頗受人們喜愛的水果。
● 為品類重新定位 多年來,豬肉就是豬的同義詞,這讓人們頭腦中聯想到的畫面就是在泥中打滾的小動物。后來,豬肉搭上了雞肉的順風車,變成了“另一種白肉”。這是個非常好的做法,因為當時紅肉在認知層面出現了問題。
只要有決心,總能找到實現差異化的辦法。
[1] Rosser Reeves,Reality in Advertising(New York: Knopf,1960),pp.47-48.
[2] “Creative Differences,”Advertising Age(November 17,1997):1.
[3] 此書已由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編輯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