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刺激小腿肚子,血流就會變好,血管負擔也會減輕,高血壓亦會明顯改善
我們在臨床上常言:“肥胖乃萬病之源”。這對于血壓而言亦是如此。因為肥胖者相較于瘦弱之人,體積更大,毛細血管數量更多,所以心臟輸出的血液量隨之增加,血管的負擔也就變重。
此外,肥胖會導致內臟脂肪增加,脂肪細胞膨大,這也會對血壓產生不良影響。由于膨大的脂肪細胞會使胰島素功能降低,為了彌補這一缺陷,胰腺會促進胰島素的分泌。然而,一旦血液中胰島素過剩,腎臟的鈉排泄功能就會下降。為了維持血液中鈉的濃度,機體通過調節使水分進入血液,血液量增加,最終導致血壓上升。
而且,肥胖會導致呼吸道變窄,從而在睡眠中增加呼吸道閉塞的風險,這會導致大腦無法獲得充分的氧氣供應。如此一來,交感神經會在夜間處于優勢而使得人興奮,從而導致血壓上升。
為了阻止這種由肥胖帶來的高血壓負性連鎖機制,在堅持均衡飲食的同時,搭配適度運動,采用能夠燃燒脂肪的有氧運動可以減輕體重,這已被證明是有效的。
我們特別推薦的有氧運動是走路,也就是散步。散步無須準備特別的工具,眺望周圍的景色也能夠緩解精神壓力,而且由于經常活動腿和腳,小腿肌肉自然能夠得到鍛煉,這一點與改善高血壓的狀態密切相關。
對于高血壓的改善,小腿肌肉變得至關重要,這是因為由心臟輸送到下半身的血液是通過下肢肌肉的收縮而返回心臟的。特別是小腿肌肉強大時,擠壓回到心臟的靜脈血的力量就會變得強大,因此小腿肌肉在臨床上也被稱為“第二心臟”。
與動脈相比,靜脈由于血管柔軟,血液流動的力量較弱,所以逆重力的下半身血液很難回到心臟,因此需要肌肉收縮的幫助。但是,隨著汽車的普及和公共交通的發展,人們走路的機會大大減少,許多現代人的小腿肌肉開始衰弱、變得僵硬,以至于將血液返回心臟的力量也變弱了。
小腿的肌肉和血流結構

最有效的方法是通過拉伸運動和肌肉鍛煉等方式重新鍛煉衰弱的腿部肌肉,但如果難以確保鍛煉的時間,那么在平時生活中,盡量增加走路的時間和機會會更好。例如,將乘坐自動扶梯改為步行下樓梯就有效果。但是,上樓梯容易引起血壓升高,因此推薦上樓梯時使用自動扶梯,下樓梯時采取步行的方式。
在家中,根據本章介紹的“雙小腿肚子砰砰拍打法”,給小腿帶來刺激是非常適宜的活動。
雖然人們可能認為扭動身體或大腿能更好地鍛煉肌肉,但實際上,拍打局部也能促進血液循環從而降低血壓,因此也很有效果。
因為小腿的面積較大,一旦變得僵硬,為了緩解僵硬,就需要較大的握力進行揉搓,但僅僅通過揉搓并不能鍛煉小腿肚子的肌肉,血流改善的效果也只是暫時的,因此需要每天持續進行。而且,如果揉搓的力量過強,反而會使小腿的血流變差,也會存在對毛細血管、神經、肌肉造成損害的風險,因此不太推薦這種做法。“雙小腿肚子砰砰拍打法”的魅力在于,即使沒有很大的揉搓握力,也能輕松達到鍛煉效果。
人的血管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衰退。對于非常纖細的毛細血管,其內側的內皮細胞之間的縫隙會變寬,導致水分從那里滲出,使血流變得匱乏。最終,這些毛細血管會喪失功能。
但是,如果每天刺激小腿以改善血流,就可以預防血管內皮細胞的縫隙擴大,也能預防毛細血管數量的減少。也就是說,這將減輕其他毛細血管的負擔,從而降低血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