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一般內科病癥(3)

中樞神經性病變包括腦部病變和中毒。腦炎、腦膜炎、腦溢血、腦血栓形成、腦瘤、中暑等引起的頑固性呃逆,常表示病變累及延髓呼吸中樞,預后嚴重。引起呃逆的中毒有尿毒癥、肝性腦病前期、酒精中毒,嚴重感染伴顯著毒血癥者,如敗血癥、傷寒等。

周圍神經性病變包括胃腸道、腹膜、胸膜、膈肌等器官的病變,可刺激迷走神經和膈神經而致呃逆。膈下病變如膈下膿腫、急性胃擴張、彌漫性腹膜炎以及各種原因所致的胃腸脹氣;膈上病變如縱隔腫瘤、食管腫瘤、食管裂孔疝、食管賁門失馳緩癥等。

偶發性呃逆大多不需治療而能自行停止。持續性呃逆往往使病人感到不適,妨礙休息。除針對病因治療外,也應加以對癥處理。針刺和耳針是解除呃逆的簡便而有效的方法。中藥丁香柿蒂湯也常能奏效。安定及氯丙嗪肌肉注射,或選用氯仿水、復方碘溶液口服。將紙袋套于病人口鼻部,讓病人重復呼吸紙袋中的氣體,利用自己呼出的二氧化碳氣,刺激呼吸中樞也可控制呃逆。如呃逆由胃腸充氣所致者,可限制豆類、奶類等易發酵產氣的食物。必要時可插置胃或十二指腸管,吸出積氣和胃腸道內容物,進行減壓。在由胃腸道麻痹引起的胃腸充氣時,可肌注新斯的明,以刺激胃腸蠕動而促進氣體的呼吸和排出;但在機械性腸梗阻時,則不宜使用。

嘔吐

嘔吐是將食物及痰涎等胃內容物經口腔排出體外的一種病癥。嘔吐是機體的保護性反應,而頻繁劇烈的嘔吐可引起水、電解質紊亂及營養障礙。嘔吐常見于西醫學中的神經性嘔吐、膽囊炎、胰腺炎、腎炎、幽門痙攣或梗阻以及某些急性傳染病等。

中醫學認為,嘔吐乃胃失和降、氣逆于上而致發,并有實證與虛證之分。實證多由外邪、飲食所傷,虛證多為脾胃功能減退所致。而二者又相互夾雜,實中有虛,虛中有實,故臨床多運用扶正祛邪的方法以期達到治療目的。

(1)實證。

①外邪犯胃:突然惡心嘔吐,并可伴有惡寒發熱、頭身疼痛,或兼有脘腹脹悶、腸鳴腹瀉、舌苔薄膩或白膩、脈浮滑。

②飲食停滯:嘔吐泛酸,脘腹脹滿、食后加重、吐后則輕,厭食腸鳴,舌苔厚膩,脈濡滑。

③肝氣犯胃:嘔吐吞酸,郁怒而發,噯氣頻繁,胸脅脹痛,口苦咽干,舌邊紅苔薄膩,脈弦滑。

④痰濁中阻:嘔吐痰涎,脘悶納呆,眩暈心悸,口干不欲飲,身體困重,大便不爽,苔白滑或白膩,脈濡緩或弦滑。

(2)虛證。

①脾胃虛寒:稍感涼即嘔吐,四肢困重,脘腹冷痛,面色蒼白,神疲乏力,喜熱喜按,大便溏薄,舌質淡苔白,脈濡弱。

②胃陰不足:嘔吐反復發作,饑不欲食,口燥咽干,舌紅少津或嫩紅苔,脈細數。

嘔吐病人應安靜休息,消除恐懼心理。嘔吐時,親屬應輕拍病人的背部,以免把嘔吐物咽下,吐后應用溫開水漱口。嘔吐后病人不能立即進食。

食滯傷胃所致嘔吐者,應使其胃中所停滯的宿食全部吐出,不宜單純止嘔。痰飲內阻及脾胃虛寒所致嘔吐者,要忌食生冷油膩食品;肝氣犯胃及胃陰不足所致嘔吐者,應忌食煙、酒、蔥、蒜、辣椒等辛辣刺激性食品。

嘔吐日久或量多引起脫水時表現為口干舌燥、皮膚干燥彈性差、眼窩下陷等,胃陰虛者尤易發生此種情況,應注意遵醫囑補充體液。

腹瀉

腹瀉又稱泄瀉,是指排便次數增多,糞便稀薄或伴有黏液、膿血、未消化食物等。有急性腹瀉與慢性腹瀉之分。

起病急,病程在2個月以內者稱為急性腹瀉,常由急性腸道傳染病、食物中毒、胃腸功能紊亂及飲食不當所致。起病緩慢,常反復發作,病程超過2個月者稱為慢性腹瀉,常由胃部疾病如慢性萎縮性胃炎致胃酸缺乏、慢性腸道感染、慢性腸道疾病、肝與膽及胰腺病變、內分泌及代謝性疾病、神經功能紊亂等引起。腹瀉嚴重者可造成胃腸分泌液的大量丟失,產生水與電解質平衡的紊亂以及營養物質的缺乏所帶來的各種后果。

中醫學認為,腹瀉是由于脾胃功能障礙、脾虛濕盛、傳導失常而致的一種常見疾患。可根據感受外邪、飲食所傷、脾胃虛弱、腎陽虛等不同病因辨證施治。

腹瀉的診斷步驟首先依靠病情、糞便次數、性狀、伴發的癥狀等。糞便顯微鏡下常規化驗是基本的,糞便培養對腸道感染性疾病是必須的。對其他病因的診斷要依靠纖維結腸鏡及X線鋇劑灌腸。

腹瀉的處理,一是針對病因治療,由細菌性引起的用抗生素,選擇革蘭陰性抗生素為宜,常用的有氟哌酸。如是炎癥性腸病可用免疫抑制劑,但要在醫師指導下選用。發現腸道腫瘤應予手術治療。如脫水明顯可適當靜脈滴注生理鹽水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如腹瀉次數多可對癥處理,少量用收斂劑。腸激惹綜合征可用調節腸道微生態的藥物如培菲康等,可調整腸道內分泌及功能而改善腹瀉癥狀。慢性痢疾也可肛直腸局部用藥,常用中草藥灌腸,如螞蟻草、紅藤、馬齒莧、地丁草、穿心蓮等。

失眠

失眠是臨床上常見的癥狀,是指睡眠時間不足,或入睡困難、睡得不深、不熟、易醒等表現。造成失眠的原因很多,常見的因素有:心理生理因素、抑郁癥、感染、中毒及藥物因素、酗酒及睡眠環境不良等。本癥患者因夜眠不足,造成白天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胃納不佳,一些人同時兼有耳鳴、健忘、手顫、頭重腳輕、煩躁易怒等癥狀。經常失眠,又容易引起心理失衡,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負擔。

中醫學稱失眠為“不寐”、“不得眠”等,認為其成因很多,有“胃不和則臥不安”、“虛勞虛煩不得眠”等說法,本病與心、肝、脾、腎功能失調及陰血不足密切相關。神經衰弱者多見此癥。

失眠患者應定時休息,入睡前避免興奮和緊張的腦力活動,不喝濃茶、咖啡,避免飲酒。盡量改善睡眠環境條件,學會自我入睡和松弛訓練。

醫生應向患者解釋失眠的原因以消除其疑慮,并給其發泄機會。由軀體疾病等伴發者應積極治療原發病。

水腫

機體組織間隙有過多的液體潴留,稱為水腫,可分為全身性水腫和局限性水腫。

全身性水腫,心臟性見于心力衰竭、縮窄性心肌炎;腎臟性見于急、慢性腎炎;肝臟性見于肝硬化、肝壞死;營養性見于高度貧血、癌癥晚期;內分泌性見于甲狀腺功能減退、皮質醇增多癥;藥物性見于長期應用皮質激素。

局限性水腫,局部炎癥性見于癰、癤、蜂窩組織炎;靜脈阻塞性見于血栓性靜脈炎或靜脈血栓形成、妊娠或癌腫壓迫靜脈;淋巴回流受阻性見于淋巴管炎、絲蟲病;變態反應性見于血管神經性水腫;物理性見于燒傷、凍瘡。

診斷與鑒別水腫,首先要注意水腫出現的部位。一側個肢體或局限性浮腫多為靜脈或淋巴管阻塞。低蛋白血癥多為全身性水腫。清晨眼瞼或顏面浮腫多為腎性。水腫初發于低垂部位者多為心源性水腫。

其次要注意水腫的伴隨癥狀及體征。水腫雜音及頸靜脈怒張者多為心源性水腫。水腫伴有血尿、少尿、頭暈、高血壓者多為腎性水腫。水腫伴有惡心嘔吐、腹脹、腹水、脾大或黃疸者多為肝原性水腫。水腫伴有代謝率降低的表現及非凹陷性水腫者,多見于甲狀腺功能減退癥。局限性水腫伴局部發紫者多為靜脈阻塞。為明確診斷,可作尿常規、血漿白蛋白檢查。

水腫是一種體征,對癥處理可采用利尿劑如氫氯噻嗪(雙氫克尿塞)、呋塞米(速尿)等,但需注意鉀離子丟失,中草藥中車前子、白茅根、玉米須、冬瓜皮、葫蘆瓢、馬鞭草、河白草等亦有一定的利尿退水腫功效。飲食宜淡鹽,水分較少攝入。全身性水腫大多數由疾病引起,故必須針對病因治療。

肝腫大

正常肝臟的上緣位于右鎖骨中線第五肋間,其下緣隱藏在右肋緣后。肝臟的位置亦可因年齡、性別、體型、勞動方式以及妊娠和肺氣腫等因素而異。因此,在右肋緣下捫及肝臟,并不一定表示肝腫大或有肝臟疾病。如在平靜呼吸時,于右肋緣下15厘米處捫及肝臟,則表示肝右葉腫大。正常肝臟在劍突下常可捫及。

肝腫大的常見原因有:感染,如病毒性肝炎、阿米巴肝膿腫和細菌性肝膿腫、血吸蟲病、華枝睪吸蟲病、包蟲病、敗血癥和瘧疾等;各種類型的肝硬化(后期常縮小);腫瘤,如原發性或轉移性肝癌、淋巴瘤、白血病等;肝淤血,如充血性心力衰竭、縮窄性心包炎等;膽汁淤積,如各種原因所致的膽總管梗阻或肝內膽汁淤積等;中毒性損害,如砷、酒精、氯丙嗪、氯仿、四氯化碳和某些農藥中毒,以及長期服用某些避孕藥等;其他,如結締組織病、營養代謝障礙性疾病(如糖尿病、肝豆狀核變性)等。

肝腫大的病因診斷較為復雜,必須將下列諸因素綜合起來考慮:

病史方面,如有長期大量飲酒史者,有可能得酒精性肝硬化;有輸液、輸血和輸入血制品史者,有可能感染乙型肝炎;在血吸蟲病流行地區,感染血吸蟲病的機會較多;在牧區則應考慮有無感染包蟲病的可能;有食生魚或魚粥史者,應考慮有可能感染華枝睪吸蟲病。此外,有否與病毒性肝炎病人的接觸史、有否服用和接觸損傷肝臟的藥物和毒物史,均應考慮。發病年齡對肝腫大的病因診斷也甚為重要。因為感染性疾病以青、少年為多見;肝硬化以中年人為多;肝癌則以中年以上者較易發生。

癥狀方面,肝區疼痛表示具有痛覺的肝包膜因肝臟迅速增大而受夸張,或被腫瘤、炎癥累及所致。肝硬化和營養代謝障礙一般無肝痛。肝淤血或病毒性肝炎常有隱痛或脹痛。肝膿腫和原發性肝癌常有較劇烈的肝痛。發熱多表示感染。化膿性病變多為持續性高熱。短期發熱,繼而出現黃疸,最可能是急性病毒性肝炎。肝癌病例常無發熱,但由原發性肝癌引起的持久的、不規則發熱,也不少見。黃疸多出現在急性病毒性肝炎的早期,一般約3周左右消退;肝腫瘤所致者則常在晚期出現,并呈進行性加深。食欲不振、惡心、嘔吐、消瘦、乏力等癥狀,在嚴重的病毒性肝炎、肝膿腫、肝癌和肝硬化晚期最為顯著。

體征方面,急性感染病例常呈急性病容,而消瘦不明顯。癌腫和肝硬化晚期病例,往往明顯消瘦或呈惡病質。蜘蛛痣、肝掌、腹壁靜脈曲張、皮膚黏膜出血傾向等,均可提示為肝硬化。有頸靜脈怒張、心臟增大、全身性水腫等充血性心力衰竭體征者,提示為肝淤血。肝臟腫大的程度,在病毒性肝炎輕度腫大,而原發性肝癌則可高度腫大。肝臟的質地,在急性肝炎時柔軟;肝硬化時中等堅硬;原發性肝癌則可高度堅硬。肝臟的表面形態,在急性肝炎時平滑;壞死后性肝硬化時可有大小不等的結節;血吸蟲病性肝硬化時,肝臟可呈分葉狀;原發性肝癌時,肝臟可有結節和大塊隆起;在包蟲病時,肝臟表面平滑隆起,并可能有波動地震顫。肝硬化通常無壓痛;急性肝炎和肝淤血時,肝臟可有輕度壓痛,而在肝膿腫時,則有顯著壓痛。

實驗室檢查時,血液白細胞計數在肝膿腫時顯著增高,而在病毒性肝炎大多正常或偏低;肝硬化伴脾功能亢進時則顯著降低。血清膽紅素增高或尿膽紅素試驗陽性,提示有膽汁淤積或肝細胞的炎癥和壞死,如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活動性肝炎和肝硬化活動等。鋅濁度增高和球蛋白以及Y球蛋白的增高,多提示為慢性肝病或免疫功能紊亂有關的肝病,如慢性活動性肝炎、肝硬化和結締組織病等。血清堿性磷酸酶增高,提示膽汁淤積、原發性肝癌或阿米巴肝膿腫可能。甲胎蛋白及Y—谷氨酰胺轉肽酶活力的增高,則原發性肝癌和活動性肝病的可能最大。HB2Ag陽性提示肝腫大與乙型病毒肝炎有關。糞便檢查如發現血吸蟲卵、華枝睪吸蟲卵或溶組織阿米巴,分別提示血吸蟲病性、華枝睪吸蟲病性或阿米巴性肝腫大的可能。胸部X線透視顯示右膈面局限性隆起、運動受限制,提示位于肝右葉上部的原發性肝癌、阿米巴肝膿腫、肝包蟲病或肝臟血管瘤可能。此外,肝臟的超聲波檢查、放射性核素掃描、腹腔鏡檢查、肝穿刺活組織檢查和肝動脈造影,對確診肝腫大的病因,均有重要價值。

對肝炎、肝硬化早期、藥物性肝病、酒精性肝病的病人,日常生活中應忌酒,盡量少服對肝臟有刺激性的藥物,如鎮靜藥、麻醉藥、抗生素、抗結核藥等。此外尚應注意休息,多吃營養豐富、易消化的食物。保肝藥可選用肌苷、維生素B、C、D、E等藥物,千萬不能亂服保肝藥。

中暑

中暑,俗稱發痧,是炎夏易發的疾病。輕者頭昏腦漲、心慌、惡心、嘔吐,重者突然昏倒、臉色青紫、出冷汗、脈快而弱、呼吸急促甚至停止。

中暑是由于較長時間在日光下曝曬或在高溫、悶熱的環境下引起的。預防中暑的辦法是注意合理安排時間,早出工,晚收工,中午多休息,不要長時間在太陽下曝曬,不要在悶熱的環境下工作、學習。野外工作時,最好穿淺色或白色的衣服,戴草帽,勞動一段時間后到樹蔭或涼棚下適當休息一會兒。注意多喝清涼飲料、涼鹽開水、綠豆湯等,或者服些人丹、十滴水,也能起到預防作用。

發現中暑者,應盡快把病人抬到蔭涼的地方,解開衣扣和褲帶,把上身稍墊高,然后用溫水敷頭部及擦全身,或用酒精遍擦全身。同時給病人扇涼,按摩四肢及皮膚,促進血液循環,增加散熱能力。也可針刺人中、曲池等穴位。重患者應盡快送醫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静安区| 三门县| 英吉沙县| 陇西县| 三台县| 海淀区| 衡阳市| 育儿| 达拉特旗| 武威市| 柳林县| 淮安市| 肇东市| 松阳县| 亳州市| 贺州市| 无为县| 红桥区| 确山县| 桑日县| 张北县| 额尔古纳市| 石河子市| 洪泽县| 涟源市| 凤山市| 永修县| 白山市| 宜兰县| 江油市| 临清市| 阿城市| 兰州市| 江北区| 宁晋县| 康定县| 沁源县| 剑川县| 晋江市| 蓝山县| 石家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