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用好企業中的“二流人才”
- 管事先管人,管人要管心
- 謝國計
- 575字
- 2025-06-24 16:37:34
在某地的人才招聘會上,一家美國公司北京分公司居然打出“北大、清華畢業生一概不收”的告示,他們的理由是:公司只需要“二流人才”。盡管這種舉動引起了頗多爭議,但在招聘會中,“二流人才”受歡迎的現象并不少見。
按理說,畢業于清華、北大等高等學府的人才,應該成為企業的“搶手貨”,可為什么很多用人單位寧可要“二流人才”,也不要“一流人才”呢?其實,原因有這樣幾個:
第一,企業的用人標準已經不講究畢業的院校、學歷、籍貫、年齡,而主要看人的能力。畢業于重點大學、名牌大學的學生,不一定就有真才實學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二,“一流人才”要求的待遇相對較高,對同樣的待遇,一流的人才覺得是理所應得的,而“二流人才”會感到備受重視,進而努力工作。
第三,“二流人才”充滿潛力,稍加培養,有可能成為一流的人才。
第四,“一流人才”企業不敢要,因為“廟小留不住人”。
綜合上述原因,很多企業在招聘人才時,寧要“二流人才”,不要“一流人才”。事實上,這種現象在美國也有表現,并不是所有的企業都渴望得到哈佛大學畢業的人才。因為哈佛畢業的人才價碼太高,鑒于用人成本的考慮,企業更希望用“經濟適用”的“二流人才”。因為有些工作,大專生、本科生就能勝任。
管理心得
企業重視“二流人才”,既是對“二流人才”的尊重,也是一種務實的發展態度,從唯文憑論、唯名校論走向唯能力論,這是企業用人的一種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