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解鎖一種余生都能輕松堅持的健康生活方式
我們該如何健康生活呢?這似乎是一個答案顯而易見的問題,卻也是很多人在努力解決的問題。有很多司空見慣的答案:多吃蔬菜、水果,定期鍛煉身體。這些的確是真理,但全無新意且收效甚微,因為這些建議基本不考慮人類是不盡相同的個體。在談及健康時,我們不能一味遵循數據,更需要明白是什么讓我們成為人類。
我認同的健康生活方式是這樣的:它不僅考慮到個體差異,還應該更簡單、不必依靠強大的意志驅動就能夠成功。因為我們的健康并不是僅僅靠一個月、半年或者一年的努力,它需要我們在余生的每一天都不間斷地關注自己的健康,它是一項日復一日的工作。
奇怪的是,每當我們思考生活的意義時,大多數人首先會想到的是自己的職業。我們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去思考自己夢寐以求的工作是什么,什么樣的職業和職位能帶給我們成就感和自由;我們會思考怎樣才能做到工作生活兩不誤,我們關注自我價值,重視自己的喜好和心儀的奢侈品,當然還有家庭。
我們的工作可以停擺,但健康不能停擺。
之所以思考以上問題,是因為我們知道:一生中除了睡覺,清醒著的時間有一多半都將用于工作,所以我們希望能找到喜歡的工作,而不是在工作中忍受苦難以度過余生。在很多人看來,薪水并不是考量工作的唯一標準,還要關注自己的工作狀態、工作與理想的契合度,以及工作是否會影響生活的其他方面,甚至觸及底線。即使夢寐以求的工作也不是每時每刻都那么美好,所以,我們有了重新審視“什么才是生活的意義”這個問題的意愿。
這是一個群體性現象:人們一般會優先考慮職業,卻忽略了同樣應該被重視的健康問題。除非萬不得已,我們不會給予健康和職業相同的關注度,更不會對生活進行反思。可是,我們的身體和心理健康卻真真實實地影響著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的工作可以停擺,但健康不能停擺。
一份沒有成就感的工作,或一種要靠意志力驅動的生活方式,最終都會讓人筋疲力盡,想要放棄;但有一種生活方式是我們余生想要并且能夠堅持的,那是一種有意識的、以我們的價值觀和樂趣為導向的生活方式。這意味著我們可以在慶祝生日時盡情地享用生日蛋糕,旅行時隨意品嘗當地美食,跟朋友在一起時盡情享受美好時光,做一切能給我們帶來成就感和滿足感的事,而不必為健康擔憂。可持續的健康生活一定是能讓我們感到自在、快樂、神清氣爽的生活。我們本就該如此生活,所以請開始關注并重視生活中這個至關重要的元素——健康吧!
平衡的藝術:不自虐不極端,佛系養生照樣躺贏
對于我來說,明白應該如何關注健康并不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分享一些關于我的信息可能有助于讀者理解。我小時候體重超標,并在脆弱的成長過程中一直背負著超重的負擔。人在年輕的時候,外表和體重幾乎是評判健康最純粹、最難以動搖的指標。
我是出生在美國的日本人。我的童年是在達拉斯和紐約度過的,我的健康理念也是美國化的。我是一個很容易受環境影響并渴望改變的人,我認為做事情就應該“要么做到最好,要么放棄”,如果要開始健康的生活方式,就必須進行極端的改造,必須徹底改變我以前的生活方式。我知道這是一個需要勇氣、毅力和努力的過程,有一段時間,我曾經每天計算自己消耗與燃燒的卡路里,并在每個周末測量體重指數;我竭盡全力嘗試了所有方法,幾乎迫使自己走向了極端。在這種狀態下,我的體重最終達到了目標!但我并不開心,因為總要顧及健康問題不僅使我的壓力很大,而且困難重重。
搬去日本生活后,我的觀點發生了變化。我發現當地人并不是很關注為了健康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健康生活對于他們來說就是一種平衡的藝術。它不需要極端干預或改變,最重要的是,我也找到了一種能夠使我的健康與價值觀保持一致的方法,一種適合我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它植根于自由和直覺,不受限制或意志力的支配。

我不會在書中講述吃蔬菜的重要性,也不會敦促你定期鍛煉身體,更不會說這對健康、長壽有什么益處。我認為這些都是公認的真理。
我將提供一種任何人都可以采用的方式,并且會告訴你該如何將其融入現代生活。該建議旨在適應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年齡段的人,無論你的健康目標是什么,是第一次還是第20次嘗試不同的健康生活方式。我希望你能發現:它執行起來真的毫不費力。
有一種健康法把“怡情”放在重要的位置上,那意味著我們的健康和幸福不僅取決于身體,也與心理健康關系密切。事實上,這兩個方面是協同運作的。當注重身體健康時我們會發現,這對心理健康也有好處;當照顧自己的心理時,我們會發現身體狀況也得到了改善。它們是如此緊密地相互關聯,以至于我們根本無法只關注一方,忽視另一方。
這些認知將擴大我們對健康的理解——健康并不僅僅是多吃蔬菜、多運動這么簡單,而是受到很多因素影響。我要分享給大家的,是通過四個基礎支柱來構建健康體系:
1.營養
2.運動
3.休息
4.社交

當然,并不是說營養和運動是專門用來維護身體健康的,而休息和社交是保證心理健康的——對于健康的每一個方面,身心兩者都是需要考慮的因素。例如,“吃得好”不僅僅是吃蔬菜,開心地參加聚會,并享受聚會上帶來愉悅感的食物,對健康也很重要。健康的社交生活不僅可以增強我們的歸屬感和自信心,還可以顯著改善身體狀況。
這些基礎支柱彼此密切相關:當我們有高質量的睡眠時,才能有足夠的能量來調動和鍛煉身體;白天與家人愉快相處,晚上就更容易入睡;若飲食得當,一天都會精力旺盛、積極活躍;白天精神飽滿,晚上就很容易睡眠充足——無論是在顯而易見的還是在細微的地方,這四大支柱都是相互作用的,加強其中的某一方面,其他方面也能看到效果。當然,過度關注某一支柱,也可能會忽視其他支柱。沒有哪一個支柱是“更重要的”,只有均衡發展才能構建起健康的網絡。
日語中的“wa”就是“和”的意思,即平衡的藝術。“和”經常被用來描述日本事物,如“和紙”就是日本紙,“和食”代表日本食品,“和服”指日本傳統服裝。它的含義源于和諧,即我們生活中不同因素組合在一起時所創造出的美好的總和。因此,當我在描述如何以日本人的方式過上更健康的生活時,我要闡述的不僅僅是關于“日本”的生活方式,還是植根于日本文化和日本傳統中的生活原則:始終相信“活得好就是活得平衡”。

歸根結底,健康的生活方式與多吃蔬菜、充分運動并無絕對的關系,而是致力于讓我們的生活過得更有意義、更充實。這是一種可持續的心態,使我們能夠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愛想要愛的人,以一種可以由自己掌控的、發自內心的日常方式去生活。它應該是獨特的、自由的、可控的,同時又兼具同理心、好奇心,并且令人愉悅。上述特性,將通過四大健康支柱與持續終身的健康生活方式相互平衡協調來實現。
為此,讓我們一起出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