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現代日本的締造(理性國譯叢66)作者名: (美)馬里烏斯·詹森本章字數: 3429字更新時間: 2025-04-29 15:12:36
第四節 藩
日本有四分之三的土地在大名的控制之下,他們的領地從西南的九州一直延伸到北部的北海道。江戶時期,由于獎懲不一,藩和大名***的數量不停變化;一度超過500個,而且無論何時,數目都維持在250個左右?!胺边@個詞是現代稱謂,誕生于19世紀,和西方的“封建制度”一樣;只有當人們認為“藩”是不一般的、特別的,才會開始關注這個事物。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日本史學者埋頭研究日本帝國的根基,“二戰”結束以前,關于藩的研究寥寥無幾。1945年以后,關于藩的研究、關于“幕藩制國家”的分析如洪水般涌現;四分之三個國家都在大名的統治之下,這意味著有四分之三個國家不在將軍的直接統治范圍之內。我們有必要來看一下。
藩在規模大小和重要程度上差別非常大。最大的藩是前田家的藩,其藩廳位于金澤城,領100萬石以上。而更多的藩才過1萬石這個基準線。只有16個藩超過30萬石,而且僅有數十個藩主家族能在德川幕府兩個半世紀的統治時期內屹立不倒。
藩的社會結構多種多樣,要看武士在人口中的比例。有些藩的武士特別多,以至于城下町無法容納,最后,這些武士獲準在農村一帶生活。薩摩藩的軍事編制在戰國時期有所膨脹,到了江戶時代一直保持不變。這里到處都是武士家族,占總人口的20%~30%,而在別的地方,這個數字只有2%~3%,加上從屬的人員也只是5%~6%。結果,外樣大名領有的大藩絕大多數具有較高的軍事化程度,而且由于武士遍布整個地區,因此在經濟上落后于德川幕府所在的腹地。
我們曾提到,一方面,有些外樣大名的大藩如長州藩,對德川幕府的統治心懷憤恨并代代相傳。薩摩藩也一樣,每年一到關原之戰落敗的紀念日,上層武士都會穿上盔甲,出發前往神社,省思當年的敗績。薩摩藩專門有一套方法接待幕府的監察官,確保這些人不會知道得太多。為了迎接監察人員的到訪,他們特地安排了一些村莊待命,為了保證萬無一失,他們會把原來的農民趕走,然后由武士假扮農民在田地里干活。[15]但另一方面,許多大名因為幕府授予他們合法的統治權而心存感激,因此費盡心思地禮遇這些幕府的監察官。
藩的大小可能是藩與藩之間最重要的區別。由于御用畫師渡邊華山(1793—1841)生平的關系,田原藩在現代讀者中頗為有名,其實這個藩極小極窮,只領有1.2萬石。從江戶出發步行七天便能到達該藩,當地僅有一座臟亂不堪的城堡。因為田原藩的大名???從一開始就為家康打天下,所以獲得一塊江戶的土地,躋身德川家主要家臣之列。不幸的是,這份榮譽的代價實在太大,這塊領地有24個村莊,人口約為兩萬。這里有598戶武士家庭,其中296戶為步兵,212戶為寺院服務,27戶為神社服務,32戶屬于“罪犯、乞丐”。
結果,即使在田原藩的武士階層中處于頂尖位置,像渡邊華山家那樣課稅基數為130石的,也過著貧苦難熬的生活。渡邊家收到的津貼不足一半。對于這般艱難的境況,他有一段生動的描述:
我們境況之貧困,已不是文字所能公允道出的。因為供糧削減,我們不得不將一個弟弟送到寺院當學徒,然后送去一位旗本家里當侍從。14歲的我被告知,要把這位小弟弟帶到板橋[位于江戶,那位旗本在大名宅邸的居所]。我記得,當時雪花飄然落下,這個八九歲的小男孩被一位粗野大漢般的陌生人領走。我倆不停地回首顧盼,直到再也看不見彼此,每每想起此景,恍如昨日。[16]
身居田原藩高位的渡邊家果真如此的話,那么可以想見,其他地位更為糟糕的家庭又是過著怎樣的生活。像田原藩這樣的小藩,對中央江戶幕府的權力起不了多少約束作用。
大藩則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四國島上的土佐藩是一塊扇形地區,群山環繞,對外交通頗為不便。這個地方自成一體,以自然環境為邊界;作為地理實體,在一體化程度上或許只有薩摩藩才能更勝一籌。1600年土佐藩的人口為20萬,到江戶時代晚期這個數字幾乎翻了一番。根據表高,土佐藩的生產力在日本排第19位。它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森林茂密,還能利用林木生產紙張等產品,溫暖的海灣令捕鰹——主要的日常食物之一——和捕鯨成為有利可圖的行業。
土佐是在戰國大名長宗我部氏統治的時候統一的。16世紀80年代,長宗我部家的家督???率領本地武士,統一了土佐。他一度將要把整個四國島并入自己的統治范圍內,但1585年豐臣秀吉打敗了他,令其野心受挫。此后,長宗我部參與了秀吉在九州和朝鮮發動的戰爭,并在關原之戰時加入西軍。這一選擇為他在土佐的統治畫上了句號。此前,他的繼任者繼續推進檢地,為德川幕府在高知的統治奠定了基礎。在行政程序、行政法的影響下,四國島和日本其他地方的發展大體保持一致。[17]
德川家康取得關原之戰的勝利后,把土佐藩封給了山內一豐。對于不是德川氏家臣的人來說,這份獎賞實在非同一般——雖然他在關原一役中提供了些幫助,但在最后一刻才伸出援手,而且作用也不大。山內家對這份好意心懷感激,這種感激之情對山內家在幕府末期的政治策略造成了影響。山內一豐是尾張一位地方貴族的弟弟。尾張,就是關原之戰后德川御三家之一所在的地方。土佐藩的地主階層曾是長宗我部的家臣,他們不愿承認新的藩主,有意反抗。農民也擔心新領主到來后會加大剝削力度。他們拒絕配合新藩主的統治,許多人翻過邊境,逃到鄰藩。
新藩主只帶了158名騎士就來土佐藩上任。他采取明智的做法,借助外力來宣示自己對這片土地的所有權。他用詭計和暴力手段把異見鎮壓下去,很快就掌握了控制權。山內一豐派出兩艘船,載滿273個首級前往德川幕府的總部,借此表現自己多么高效。另外73個異見分子則在岸邊被處以磔刑。
現在,藩主山內一豐可以把精力放在開發自己的領地上。重要的家臣都分有領地,成為當地的統治者,而山內家自留的土地在產量上比長宗我部家的糧倉地多一倍。類似地,家康自留地的產量也比秀吉的多。山內在海灣處建了一座全新的城堡——高知城。這時,能夠贏得地方豪族配合的長效合作機制還沒有建立,他們很多人曾是長宗我部家的追隨者,其中約有900人因為有務農之功而享有“鄉士”§§§的稱號。藩主的一名叫作野中兼山的官員實施了一個大型的河岸工程項目,以提高生產力。德川幕府的建設項目給土佐藩帶來了沉重的財政負擔,后者不得不花大力氣去開發財源。身處和平年代,大名們不再需要在戰場上拼殺,他們的義務也隨之一變,分擔幕府的項目,并以此來作為衡量義務大小的標尺。將軍新城堡的修建、寺社的重修、各種各樣的公共工程,都需要從土佐藩那里運來大量的木材。負擔如此之重,致使土佐的大多數步兵(足輕)覺得自己成了苦力隊——在山林中砍伐,將木材拖曳到河邊,讓木材漂流到某些沿海地點,然后在那里裝載上船,運到大坂和江戶。[18]
像土佐藩這樣的重要大名的藩,其政體就是小型的江戶幕府。首要的家臣都被封有領地,他們所在的官位逐漸為來自宗家的養子所占,然后設立為庶家。高知城有11位老中,各領有1500到1萬石的土地。另外的11名中老則領有450到1500石的土地。騎馬的正規武士(馬廻)有800人,各自分到的土地的石高在100到700石之間,他們輔助大多數官員完成村莊的治理和稅收工作,正是這些村莊的收成保證了上述官職的運作??梢哉f,馬廻如同德川家的旗本。除了自己的領地,上層武士在高知城的城下町也有自己的居所,這些居所統一按照權力、收入的大小順序來分布。
不久,一套以幕府為模板的復雜行政體系建立起來。其中的首席官員執掌與幕府的關系,監督那些掌管郡治、漁村、稅收、寺社的地方官。監察官在領地上巡視。由武士擔任的行政官員組成各個部門,負責治理整個藩,管理藩主的家內事務和糧倉地,維護江戶的藩邸。與幕府的譜代大名一樣,位高權重的大家族占據了大部分的重要職位。在農村地區,對于山內氏到來之前的日子,人們仍久久不忘,有著很深的眷戀,使得長宗我部家的傳統依舊活躍;到了19世紀的時候,這一傳統將會以城下町的武士(上士)、農村武士(鄉士)、村役人互相對抗的方式再度出現。
幕府會要求藩與藩在某些建設項目上協作共事,但幕府不會直接對藩征稅。領地是一個藩的財源所在。幕府在兵力方面設有指導方針,但它無權控制藩的武裝力量。幕府可以在自己的管轄范圍內發布指示,說明哪些貨幣可以流通,但是,藩主可以發行藩內使用的紙幣,甚至能自己鑄幣,雖然原則上應該得到幕府同意。德川幕府末期,有上百種通貨在流通,大部分只能在自己藩的范圍內使用??偠灾?,有好幾十個藩幾乎等同于獨立的國家,它們有自己的軍隊、行政章程、法律法規、稅收制度和稅法。無怪乎在像土佐藩、薩摩藩這樣的大藩,百姓會覺得自己的藩就是一個國家,對于藩主以外的權力制度完全沒有概念?!澳环茋摇敝小胺边@一環,代表了一股強大的約束力量,限制著中央集權和日本民族國家的發展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