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歷來論者都認為豪邁奔放是北宋詩人蘇舜欽詩歌風格的基本特征,這幾乎是眾口一詞。蘇舜欽的知友、北宋詩文革新的核心人物歐陽修評價蘇舜欽的詩文風格是“雄豪放肆”,他在《答蘇子美離京見寄》中寫道:“是以子美(舜欽字)辭,吐出人輒驚。其于詩最豪,奔放何縱橫。”宋人魏泰在談到蘇詩時也認為其風格是“以奔放豪健為主”(魏泰《臨漢隱居詩話》)。不必一一臚舉,從這些評語之中不難見出,前人基本是以雄放豪健來概括蘇詩風格的。

然而,中國詩史上以豪放風格著稱的決非蘇舜欽一人。李白、韓愈、蘇軾等大詩人的詩風難道不是都屬豪放范疇嗎?同是豪放,蘇舜欽又有著怎樣與眾不同的特點呢?我以為是否可以這樣加以區別:李白是“黃河之水天上來”的奔放氣勢與“舉杯邀明月”的飄逸神采的結合,可用“豪逸宕麗”概括之;韓愈詩則是“垠崖劃崩豁,乾坤擺雷硠”似的豪橫;而蘇軾,可說是“水枕能令山俯仰,風船解與月徘徊”似的豪逸。至于蘇舜欽,我以為“豪獷”二字差近之。豪,就是氣魄闊大,無拘無束;獷,就是剛猛勇悍,無所顧忌。在蘇舜欽的詩作之中,這種豪獷的風格特征頗為引人注目。表現在內容上,充滿著一種奮不顧身的氣概。揭露與抨擊時弊無所避諱,那些表達驅敵報國之志的篇什,則激蕩著甘灑熱血于疆場的一往無前的精神;在語言上,多用勁語、狠語,表現出詩人疾惡如仇的思想特質。詩人憤世疾邪,敢怒敢罵,“時發憤悶于歌詩,至其所激,往往驚絕”(《湖州長史蘇君墓志銘》),因而產生了“間以險絕句,非時震雷霆,兩耳不及掩,百疴為之醒”(《答蘇子美離京見寄》)的社會效果。這也便是“獷”的特質。

蘇舜欽的詩在豪獷之中又深深滲透了悲涼的色彩,使之又呈現出沉郁的風致。這是由于詩人生活的時代本身便充滿了無數的悲劇。內憂外患,危機重重,舉目四望,沒有令人歡欣之處,普天之下,盡皆使人憂懷之事。“愴事涕涔涔,憫時嘆。”(《檢書》)這位以天下為己任又兼“心膂血氣”(《上集賢文相書》)的詩人怎能不悲從中來呢?不由不帶著沉重的嘆息、悲愴的熱淚潑瀉他的詩句。《大霧》詩中那種凝重的氣氛、黯然的“沉憂”是充溢于他的許多詩中的。悲與壯的融合構成了蘇詩風格的基調。蘇舜欽在《題杜子美別集后》中概括杜詩風格為“豪邁哀頓”,這可謂知人之言。偉大詩人杜甫以那種“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的博大胸懷,感受那“風塵澒洞”的亂世景象,自己又“支離東北”“飄泊西南”,半生輾轉于顛沛流離之中,故而創作出那些“沉郁頓挫”的動人詩作來。杜詩“沉郁頓挫”的風格,的確包含著熔豪邁、哀頓于一爐的美學特征。蘇舜欽的思想與杜甫大有相通之處,有宏大的政治抱負,“少慷慨有大志”[2],表現出強烈深厚的愛國情懷,積極參與范仲淹、杜衍等人的進步的政治革新活動。詩人以敏銳的政治嗅覺,洞察了許多隱伏著的危機,他在詩文之中不遺余力地揭露時弊,對于那些昏庸腐朽、營私禍國的官僚政客們給予狠戾兇悍的抨擊斥罵;另一方面,他預感到國家的危難前途,在詩中表現了濃重的悲慨。他在杜詩里找到了知音,受著杜詩的絕大感染,精神實質上,蘇詩實在是可以在杜詩中找到一脈相承的淵源關系的。這里不妨略改一字,以“豪獷哀頓”來概括蘇舜欽本人詩風的基本特征倒是頗為合適的。那么,我們就來體味一下蘇詩這種豪獷哀頓的風格特征是如何體現在《滄浪集》中的。

(一)表情方式:直抒崢嶸之胸臆,噴薄悲憤之激情

“詩者,情動于中而形于言。”[3]在諸種文學體裁中,詩歌最能集中地表達作者的情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缺少情感、“平典似道德論”的詩,難以撥動人們的心弦,不能引起讀者的審美快感,也起不到應有的社會作用。蘇詩的感情因素則頗為強烈,詩句之中,我們可以感受到詩人那澎湃的激情,在充蕩著、回旋著;同時,我們也會感受到詩人情感的熱度,似乎在炙烤著我們的身心。同樣是情之所鐘,詩人所采取的表情方式各有不同。或直抒胸臆,激情如瀑;或含蓄曲折,不露意脈。蘇詩大部分屬于前者。豪獷哀頓的風格特征首先在表情方式上突出地表現出來。蘇詩不是九曲回腸般的“堆壘”“吞咽”,而是飛流直下似地“噴涌”“奔迸”。不講求弦外之音、味外之旨,卻激情沖蕩,灼熱感人。激切,是蘇詩表情上的重要特點。諸如這類詩句:

奸兇喜欺罔,放意快目前。虎狼嚼生人,自適甘且鮮。烈士共劍起,忿發如危弦。人理已不勝,神報豈泯然,驚呼徹上帝,灑血透九泉。捫舌不敢語,咄咄徒自憐。(《苦調》)

詩中宣泄著何等憤激不平的情緒啊!短短十數句詩卻幾番跌宕,透露出思想情感的急劇翻騰與憤懣。詩人用極度的語言來噴吐悲慨,表現出對現實社會的絕望與否定。而在《城南感懷呈永叔》一詩中,詩人怒不可遏地直斥權貴們只顧營私,不恤民瘼:

高位厭粱肉,坐論攙云霓。豈無富人術,使之長熙熙?我今饑伶俜,閔此復自思:自濟既不暇,將復奈爾為!愁憤徒滿胸,嶸峵不能齊。

慷慨怒容似在眼前,切齒之聲宛在耳畔。詩人揭露出那些腦滿腸肥的權貴置百姓生死于不顧的丑惡面目,對他們噴吐出滿胸“愁憤”的火焰。他毫不掩飾、毫不委曲地直抒這種情緒。

我們不妨通過比較更為深入地品味一下蘇詩這種激情噴薄的表情方式。比如同是反映人民疾苦、揭露社會黑暗的作品,出自不同詩人之手,其表情方式與審美效果是迥異其趣的。試讀蘇舜欽的好友、北宋著名詩人梅堯臣這樣兩首詩:

無能事耕獲,亦不有雞豚。燒蚌曬槎沫,織蓑依樹根。野蘆編作室,青蔓與為門。稚子將荷葉,還充犢鼻裈。(《岸貧》)

日擊收田鼓,時稱大有年。濫傾新釀酒,包載下江船。女髻銀釵滿,童袍毳氎鮮。里胥休借問,不信有官權。(《村豪》)

這兩首詩,一寫岸民之赤貧,一寫豪紳之巨富。詩人未露聲色,僅是客觀而具體地把畫面呈現在人們面前。對貧民的哀憫,對村豪的憎惡是隱在形象之中的。讀上去似很平和,卻使人從畫面中自然產生或憐或憎的強烈情感。蘇詩則不然,雖也構寫畫面,但畫面本身就已充滿濃烈的情感色彩,浸著淚水或噴著火舌。同時,詩人在畫面之外,常常直接抒發自己的情感,表明自己對現實的態度。他用強烈的感情來感染讀者,或哭或罵,盡情噴涌。歐陽修在《水谷夜行詩》中形象地評價蘇、梅詩風之異:

子美氣尤雄,萬竅號一噫。有時肆顛狂,醉墨灑滂霈。譬如千里馬,已發不可殺。盈前列珠璣,一一難揀汰。梅翁事清切,石齒漱寒瀨。……有如妖韶女,老自有余態。近詩猶古硬,咀嚼苦難嘬。又如食橄欖,真味久愈在。

這里準確地概括了蘇、梅二人詩風及其表情方式的不同特征。梅詩在質樸平實中見真意,往往有意控制自己情感的強度;蘇詩則是極力加重感情的強度,不可遏制地噴放出激情。但這不等于說蘇詩的表情方式便是赤裸裸的情感傾瀉而不融于形象,相反地,詩人激切情感的傳達大多是通過活躍的形象實現的。情感的激切導致形象的活躍,而活躍的形象則飽浸激切的情感。如《夜聞秋聲感而成詠》一詩中,情感的悲郁寄寓于“八月天氣肅,萬物日已闌。庭前兩高桐,夜籟如哀弦”的形象描寫之中。反言之,這些藝術形象并非自然物象的寫生,而是詩人以其極為悲郁的心情去感受自然的產物。詩人崢嶸胸臆的抒發、悲憤情感的噴薄,是和形象的構寫融合在一起的。

(二)藝術境界:雄奇多姿,飛動壯美

蘇詩風格之豪獷尚表現于藝術境界的創造之中。詩人創造的藝術境界,多是富有壯美感與崇高感的,有著奇崛、雄勁、闊大、飛動等特點,有著蓬勃的生命力,突出地體現著蘇詩的基本風格特征。

首先,我們不難領略到蘇詩藝術境界這樣一個特點,既奇崛怪異而又磅礴狂宕,描繪出大自然的無限威儀,反映出詩人心弦的強烈悸動,給人以驚心動魄之感:

蒼崖六月陰氣舒,一霔暴雨如繩粗。霹靂飛出大壑底,烈火黑霧相奔趨。人皆喘汗抱樹立,紫藤翠蔓皆焦枯。逡巡已在中天吼,有如上帝來追呼。震搖巨石當道落,驚嗥時聞虎與狃。俄而青巔吐赤日,行到平地晴如初。回首絕壁尚可畏,吁嗟神怪何所無。(《往王順山值暴雨雷霆》)

這首詩的境界幾近于韓愈的《陸渾山火》。詩人描寫了暴雨驚雷的可怕景象,既是氣勢磅礴又是光怪陸離的。詩人用了極度夸張的手法與濃重的色彩,把這境界渲染得兇猛可懼。詩人甚至調動了上帝、神怪這些超現實的事物來加重藝術境界的怪異色彩。這種奇崛怪異、磅礴狂宕的藝術境界在其他詩人的作品中是罕見的。

蘇舜欽創造藝術境界的另一個特點是闊大壯麗、雄奇恣肆。《揚子江觀風浪》一詩,通過對風浪的描寫,抒發“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感慨,表現出對統治危機的預感。這里只是欣賞一下詩中境界的闊大雄奇:

日落暴風起,大浪得縱觀。憑陵積石岸,吐吞天外山。霹靂左右作,雪灑六月寒。

詩人把風浪描繪得氣勢吞天,境界闊大而奇麗。怒濤擊岸,吐吞高山,用霹靂來形容怒濤之巨響,用雪來比擬白浪滔天的景象,更使人感到風浪的威懾力量。此外,蘇詩中還有許多詩句創造出十分宏闊的境界。如寫江天之浩茫:“白煙覆地澄江闊,皎月當天尺璧孤。”(《宿華嚴寺與友生會話》)“濤面白煙昏落月,嶺頭殘燒混疏星。”(《松江長松未明觀漁》)境界都是十分闊大雄渾、極見氣勢的。詩人又常從俯瞰角度來寫視野之闊:“江外山從林下見,城中人向渡頭歸。”(《揚州城南延賓亭》)“危構岧峣出太虛,坐看斜日墮平蕪。”(《宿華嚴寺與友生會話》)寥寥幾筆便勾勒出闊大蒼茫的景象。

蘇詩藝術境界的一個普遍特點是動感。詩人常常描寫出動蕩飛騰的景象,使詩充滿了活力。如這樣的詩句:

修水崩騰落云端,傾入群山自縈轉。山回水抱三百里,邑號西安俯千澗。四時夾澗花濛濛,數步行人不相見,但聞千舸萬馬橫陣來,石激驚湍自相濺。(《黃雍于西安修水之側起佚老亭以奉親》)

詩人把這名不見經傳的修水寫得聲勢雄壯,動蕩飛騰,又頗有頓挫之勢,充滿飛動的氣韻。不僅是水,詩人甚至讓筆下的礁石也奔騰起來:“山前森列戰白浪,猶似百萬鐵馬群。雨昏浪打歲月古,千株萬穴僵復奔。”(《和菱磎石歌》)詩人把礁石雕成踴躍欲奔的群像,賦予它們以虎虎生氣,寫水,勢如千舸萬馬、橫陣而來,寫石,怒戰白浪、雖僵猶奔。一山一水,一水一石,在詩人手中都活躍起來。

詩人是如何創造出這些壯美之境的呢?這里試分析一下蘇詩賴以創造藝術境界的想象與比喻兩種主要藝術手法的特色。

蘇詩藝術境界的壯美,很重要的因素來源于想象的奇突。所謂奇突,便是出乎常識,令人難測。“夜中巖下埋斗杓”(《太行道》),北斗星被埋在了巖谷之下,詩人用這樣奇突的意象來形容太行峭壁之高,涉想十分奇妙。夏日苦熱,詩人想象到:“欲擘青天開,騰身出寥廓。”(《依韻和勝之暑飲》)一般地說,人們可以想象上天,而蘇舜欽則出人意料,翻進一層,擘開青天,跳出宇宙之外來擺脫酷暑的折磨。不僅是奇,蘇詩的想象又往往是瑰異多彩的,如《答梅圣俞見贈》,用想象之辭來表達讀梅作后的感受:

自覺異平居,恍惚忘世故,迥如出泥途,熏滌失臭污。衣之青霞裾,飲以紫蕊露。輶軒駕飛黃,蹀躞上夷路。

這是一種類乎游仙的想象。詩人讀了梅氏贈詩,覺得脫略了世俗的塵垢,而領略了仙境的美好,瑰異的想象給詩的境界增添了飄逸之美。

比喻也是詩人用來創造藝術境界的重要手段。蘇舜欽所用的比喻也頗見獨到之處。“斷岸如崩山,遠樹若奔馬”(《出京后舟中有作》),“箴言尚在耳,鏗如環佩隨”(《尹子漸哀辭》),這些比喻的特點是新奇貼切而富有動感。有誰說過樹如奔馬呢?詩人在這里十分生動地反映出人的感覺,扁舟順流而下,岸上的遠樹,飛快地向后倒去,因以奔馬形容之,襯出舟行之速。詩人又把箴言在耳,比喻成像環佩一樣久在耳邊鏗然作響,把言語這種抽象之物,通過聲音的聯系,化成了具體可見而又優美動人的事物,貼切而又極新奇。這兩個比喻又都富于動感,駿馬之奔馳與環佩之在耳,都是活動著的,一則雄健有力,一則深雋有味。再就是蘇詩比喻的深刻性,往往在喻體中寄寓了超越形象自身的深厚內涵。如“歸來悲痛不能食,壁上遺墨如棲鴉”(《哭曼卿》),這個比喻產生了雙重意義。一是墨跡形如棲鴉,生動、貼切而又極形象,再則烏鴉本是一種哀鳥,這個比喻極大地加重了詩的悲哀,表達出詩人對亡友石曼卿的沉痛追念。“男兒生世間,有如絕壑松”(《送李生》),這個比喻含義更深。以松喻男兒本不新鮮,而“絕壑之松”便非同一般了。正如下面兩句說的那樣:“誤為風雷傷,不與匠石逢。”雖是棟梁之材卻不遇知己,只是遭受雷擊火傷,冷落于山野之間。這不僅寫出李生的人品與處境,同時帶著詩人的自我感受,又可說是正直有為的賢能之士很普遍的遭際,形象之中,有很大概括意義。蘇詩這些比喻,對于創造雄奇多姿、飛動壯美的藝術境界起了重要作用,而這種藝術境界,又鮮明地體現著豪獷哀頓的風格特征。

(三)語言特色:猛悍如雷火,銳利似劍戟

語言是文學的第一要素,藝術風格是由作品語言來體現的。蘇詩那種豪獷哀頓的風格特征,在詩歌語言上得以十分充分的表現。這里粗淺地分析一下蘇詩語言上的幾個特征,使我們對蘇詩風格有一個更為直觀的認識。

猛悍。由于詩人感情的激憤,內容的尖銳,蘇詩語言有著奮不顧身的猛悍氣概。他疾惡如仇,對丑惡事物的抨擊怒罵毫不留情,因而他詩中的語言,尤其是政治批判詩的語言,往往是猛悍如霹靂電火,銳利似鋒刃劍戟,這在歷代詩人中是罕見的。如在《獵狐篇》中,詩人描寫象征著邪惡之輩的“老狐”被打死的場面,語言狠戾非常:

鉤牙作巨顙,髓血相潰沫。喘叫遂死矣,爭觀若期會。何暇正丘首,腥臊滿蓬艾。數穴相穿通,城堞幾隳壞。久縱此兇妖,一旦果禍敗。皮為榻上藉,肉作盤中膾。

語言的狠戾痛快淋漓地表達出詩人對“老狐”的極度憤恨,表現出正義力量嚴懲邪惡的大快人心。又如:“奸讒囚大幽,上壓九昆侖。”(《夏熱晝寢感詠》)“喋血鏖羌戎,胸膽森開張,彎弓射欃槍,躍馬掃大荒。”(《舟中感懷寄館中諸君》)這些詩句,都是異常猛悍的,充滿了對奸佞之人及侵略者殊死斗爭的氣概。

激切。中國古典詩學要求詩歌語言要典雅含蓄。“溫柔敦厚”的傳統詩教,要求詩人要“顏色溫潤”“情性和柔”,詩歌創作要“樂而不淫,哀而不傷”。蘇舜欽則不顧這些,為了抒發胸中的悲憤,抨擊社會上的丑惡事物,他決不為了典雅溫柔而使詩歌喪失鋒芒。蘇詩的語言是十分激切的:“謗氣慘不開,中者若病疫。”(《過濠梁別王原叔》)“舉杯欲向口,荊棘生咽喉。”(《哭師魯》)“賤生罹兇喪,日與死亡逼。羈危困猜嫌,動步畏蛇蜮。”(《送施秀才》)“失足落坑穽,所向逢戈矛。”(《舟至崔橋士人張生抱琴攜酒見訪》)這些詩句激切悲憤,迥異乎典雅溫柔的詩學規范。

新奇。蘇舜欽常常使用一些突破正常感覺經驗的詞語,使人觀感一新甚至十分驚詫。如:“徒使腸胃沸”、“裂耳發浩歌”、“賓車塞破甘泉坊”、“直恐潰爛腸與脬”、“去興草茁不可薅”等。這些詞語造成的意象令人駭然。這當然也是為了表達詩人那種悲憤情感之需要。

上述幾方面所舉的這些例子,都是加強語言的力度,寫到了十二分,這樣便構成了總的語言風格,感情強烈而有刺激性。蘇詩沒有那種溫柔典雅的“中和之音”,卻是對詩的傳統勢力的大膽挑戰、大膽變革,詩人在有意識地追求著詩的解放。在詩歌創作上的這種傾向,是與詩人政治改革派的精神狀貌相表里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林右旗| 鹿泉市| 宁化县| 绥德县| 额敏县| 舟曲县| 太康县| 宾阳县| 黄平县| 尖扎县| 岗巴县| 吉林省| 太湖县| 太仓市| 葫芦岛市| 静宁县| 石渠县| 昭觉县| 临海市| 宣城市| 交城县| 灵石县| 体育| 常德市| 浮梁县| 股票| 柳州市| 淳化县| 马山县| 太保市| 荆州市| 吉木萨尔县| 布尔津县| 雷州市| 镇赉县| 钟祥市| 三河市| 县级市| 姜堰市| 大英县| 合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