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中國學界研究概述

中國學界針對《古史紀年》展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古史紀年》中古羅斯民族起源、其所蘊含的各類俄羅斯文化現象等層面。目前《古史紀年》的漢語譯本有3部,即《往年紀事譯注》(王鉞,甘肅民族出版社1994年版)、《古史紀年:古俄語—漢語對照》(王松亭譯注,商務印書館2010年版)、《往年紀事》(拉夫連季編,朱寰、胡敦偉譯,商務印書館2011年版)。

(一)中國學界對《古史紀年》的譯介情況

曹靖華在其主編的《俄蘇文學史》(1992)一書中,在第一章“古代文學”部分對《古史紀年》進行了簡要介紹。曹靖華認為,作為流傳至今最古老的俄羅斯編年史,《古史紀年》又譯作“俄羅斯編年敘史”,其開頭部分具有濃厚的基督教色彩,自852年項之后開啟了較為貼近史實的史料記載。《古史紀年》充滿古羅斯民族對祖國命運的深切關懷、對制造內訌的諸侯之譴責,以及對祖國統一的熱切向往,表達了古羅斯人的世界觀、民族觀;《古史紀年》囊括了歷史紀實、故事、傳奇、傳記等諸多文學形式,是古代俄羅斯乃至中世紀歐洲文化寶庫中獨具特色的重要文獻。

楊雋的學術論文《〈古史紀年〉漢譯本簡評》(1995)對《古史紀年》漢譯本的三個構成部分、其記載年項的時間跨度以及其文本所被增補的內容(如945年項下的記載、莫諾馬赫的《訓誡書》等)進行了介紹與論述。楊雋認為,《古史紀年》涉及古羅斯政治、經濟、語言、文學、軍事、地理、民俗、國際關系等層面,堪稱古羅斯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王松亭在學術論文《俄〈古史紀年〉漢譯本簡介》(1995)中亦對《古史紀年》的成書過程、作者及其所呈現的歷史圖景進行了簡要介紹。

(二)中國學界對《古史紀年》起源說研究概述

李鐵匠的學術論文《從拉夫連季〈當代記事〉看羅斯的起源》(1980)以《拉夫連季編年史》為研究藍本,對古羅斯的起源問題展開研究。李鐵匠從世界史學界對羅斯起源的爭議、最初的羅斯國家之含義、“羅斯”一詞的歷史演變、蘇聯時期的偽羅斯起源說等問題出發,列舉了世界史學界關于羅斯起源的不同觀點,分析了“羅斯”一詞在《當代記事》中作為部落名稱、地名、部落以及國家的意義而出現的衍變歷程,指出最初的羅斯人是來自斯堪的納維亞人的一支;李鐵匠認為,隨著《當代記事》所記載的古羅斯國家之建立過程,“羅斯國家”“羅斯人”這些詞所涵蓋的意義范圍是逐漸擴大的。

張愛平的學術論文《從〈往年紀事〉看古羅斯國家的起源》(1991),借助一系列史料記載,對《往年紀事》文本6370(862)年項下關于羅斯建國內容的敘事、其文本所載羅斯國家的起源形式及不同民族展開研究。張愛平認為,不應將羅斯人與瓦良格人、諾曼人、瑞典人等概念混同起來,羅斯人實際上是隸屬瓦良格人的一個支脈;基輔羅斯并非東斯拉夫人自然發展而成的社會產物,而是由羅斯人與東斯拉夫人所共同形成的;而對古羅斯國家起源問題的考察,應置于北歐“海盜時代”的大背景下予以考量。

王丹的學術論文《對斯拉夫人發源地推論的分析》(2001)以《古史紀年》為主要參照文本,對世界史學界研究斯拉夫人發源地的三個階段(即以《圣經》史學思想為基礎、受拜占庭史學傳統影響的12—19世紀初階段;受啟蒙思想推動、以浪漫主義興起為背景的19—20世紀初古斯拉夫文獻考證階段;20世紀初至今受新史學思想影響,綜合人類學、史前考古學、民俗學等研究成果階段)之主要觀點進行了梳理與分析。王丹認為,對斯拉夫人發源地問題的探討與解決,還應依靠多學科研究的共同推動來完成。

(三)中國學界對《古史紀年》歷史學研究概述

勞作的學術論文《讀史記要——記古代羅斯在公元9世紀內幾個以“2”結尾的年份》(2007)對《古史紀年》所載6320(812)年、6360(852)年、6390(882)年項下“羅斯”一詞正式出現、留里克大公即位、定都基輔等內容進行了介紹,并對基輔羅斯歷史的起始、終止問題進行了探討。勞作認為,在探討基輔羅斯終止日期等問題時,應考慮因基輔公國的建立導致的基輔羅斯政治文化中心的遷移、其曾淪為強大鄰國之“附庸國”等歷史背景因素。

國春雷的學術論文《對“羅斯受洗”時間的爭論》(2010)以《古史紀年》記載為參照藍本,對“羅斯受洗”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的真正發生時間進行考證。國春雷列舉了世界史學界對“羅斯受洗”事件提出的三個時間——公元988年、989年和990年分別進行了分析,在世界各國學者(包括В. Г. 瓦西里耶夫斯基、東方學專家B. P. 羅森、11世紀阿拉伯作家葉海亞、А. Ю. 卡爾波夫等人)研究的基礎上,以天文學史中“火柱”[4]的真正出現時間為定位與時間參照點,以《古史紀年》與他國歷史所載該天文現象的時間、“羅斯受洗”事件在一系列歷史事件中的不同發生順序為依照,對赫爾松城被羅斯人攻陷、“羅斯受洗”事件發生的真正時間進行了論證。國春雷指出,目前俄羅斯學界、宗教界及官方政府對“羅斯受洗”事件發生的真正時間依舊存在不同意見,目前尚無法確認“羅斯受洗”前后事件的發生順序,該問題的真正解決,有待新史料及新研究方法的發現與突破。

馬驪的學術論文《“俄羅斯編年史”歷史價值的探討》(2012)對俄羅斯編年史的編纂起始點、其重要歷史價值、俄羅斯學界對編年史的研究歷程等進行了細致梳理。馬驪以《往年紀事》《諾夫哥羅德第一編年史》等古羅斯文獻文本為例,對俄羅斯編年史的研究方法、文本重建與修復等問題進行了列舉與論述。

胡朝霞的學術論文《扭曲的歷史——話語視角中的〈往年紀事〉》(2012)運用米歇爾·??碌臍v史觀與權力觀理論,從《往年紀事》的民族意識形態、宗教意識形態及性別意識形態出發,探究《往年紀事》作者的歷史敘事策略。胡朝霞認為,《往年紀事》的作者通過對羅斯同其他民族(包括希臘人、保加爾人、突厥游牧部落及更邊緣民族)生活習俗的對比,以及對羅斯英雄(包括奧列格、伊戈爾、奧莉加等)的列舉,凸顯了羅斯民族的神圣與文明。

(四)中國學界對《古史紀年》所蘊含俄羅斯文化因素的研究概述

謝春艷的學術論文《從〈古史紀年〉看俄羅斯文化與文學》(2005)從《古史紀年》所體現的文學、宗教、民族精神、人物形象等層面出發,對《古史紀年》的“壁畫式”寫作手法,其文本所反映的古羅斯時期基督教、多神教雙重宗教共存的信仰狀況,其所體現的俄羅斯民族尚武精神,以及《古史紀年》中唯一的女性人物奧莉加等內容進行了探討。謝春艷認為,《古史紀年》是許多俄羅斯文學與文化現象的源頭所在。

皮野的學術論文《基輔洞窟修道院在俄羅斯文化史中的意義與價值》(2012)以《往年紀事》所載有關基輔洞窟修道院的文本敘事為研究中心,結合其他史料記載,探討基輔洞窟修道院和《往年紀事》在整個俄羅斯文化史中的重要地位。皮野認為,《往年紀事》作為現存最古老的俄羅斯編年史,是了解古羅斯文化的重要窗口;而基輔洞窟修道院的細枝末節,也已然生發為重要的俄羅斯文化現象,成為關涉古羅斯政治、經濟、軍事、宗教、文學、繪畫、建筑、造型藝術乃至圖書發行等層面的根系龐大、語義充盈的文化系統。

郭小麗的學術論文《俄羅斯認同中“我-他”身份構建的歷史流變》(2013)以《古史紀年》等古羅斯文獻為研究基礎,探討俄羅斯不斷在各類神話文本中尋求民族歸屬的文化認同歷程。郭小麗認為,《古史紀年》等古羅斯文獻反映了古羅斯人自我認知的歷程,記載了古羅斯人對“羅斯受洗”事件的認知;《古史紀年》的編纂者不僅以使徒安德烈的故事刻意回避了羅斯基督教源自拜占庭的事實,反而強調羅斯信仰來自上帝本身的思想,這不僅是古代俄羅斯人通過他者文化完善自身及對自身的認知,也是在與他者的交流過程中以希望的幻想所構建出的強大自信。

此外,紀明的學術論文《〈古史紀年〉中女性形象探析》(2015)對《古史紀年》中的女性形象(包括蕾別季、奧莉加、瑪盧莎、羅戈涅達、安娜、瑪利亞、葉夫普拉克西婭、卡捷琳娜、楊卡、普列德斯拉芙娜等)進行了統計學分析,認為其女性形象大致可分為四種類型:基督徒形象(其中包括奧莉加、安娜、瑪利亞、葉夫普拉克西婭、卡捷琳娜、楊卡、普列德斯拉芙娜等)、睿智統治者形象(奧莉加)、母親形象(奧莉加)、純粹陪襯形象(包括瑪利亞、瑪盧莎、羅戈涅達等)。紀明認為,能夠列入《古史紀年》記載的女性形象至少需符合兩個條件:屬于貴族階級,并且是虔誠的基督徒。對于《古史紀年》記載中女性形象數量明顯少于男性形象的現象,紀明認為,該現象出現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編纂者對于所記載形象具有明顯的性別傾向,以基督教文化為記載背景的《古史紀年》是傾向于對男性展開編纂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蓬安县| 犍为县| 彭山县| 扎囊县| 河西区| 湛江市| 准格尔旗| 长沙县| 海城市| 汾阳市| 高雄市| 广安市| 玉屏| 锡林郭勒盟| 金乡县| 衡水市| 岚皋县| 张家界市| 武隆县| 永修县| 六安市| 武乡县| 西乌珠穆沁旗| 平顺县| 水富县| 内丘县| 宜宾县| 思南县| 叶城县| 罗江县| 乐东| 望奎县| 福清市| 乌兰察布市| 和政县| 浦北县| 灵寿县| 盐池县| 靖安县| 广东省| 蕉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