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積極養育:一種科學的家庭教育新理念
- 積極養育:為了孩子健康成長
- 李兆良
- 3758字
- 2025-04-07 10:56:17
當前的家庭教育突出的問題是父母對教育、對家庭、對孩子所持有的功利主義觀念,是父母自身科學家庭教育素養的缺失,是父母消極的教育心態和教育狀態,是父母家庭教育意識和責任的缺失。這些突出問題的背后是父母錯誤的人性觀、教育觀、家庭觀和兒童觀,導致單純以追求應試教育和考試成績為唯一目的的家庭教育錯誤傾向,忽略了對孩子全面健康成長更為重要的品格教育、價值觀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幸福教育、道德教育、情商教育、人際關系教育、習慣養成教育和親社會利他教育。很顯然,這是一種狹隘的家庭教育觀。
新時期呼喚一種科學的家庭教育新理念、新方法,來有效提升父母自身的家庭教育素養。積極養育是國際教育的前沿理念,它以積極心理學為理論基礎,用實驗數據做理論支撐,是對當下中國家庭教育實踐困境的積極理論回應,能夠指導和賦能當代父母,有效提高家庭教育的質量和效果。積極養育以“積極”為導向,主張充分發掘孩子自身的積極天性、潛能、力量、優勢和美德,培養孩子具有更多的積極力量,使孩子更好地適應社會和全面發展。積極養育能夠為當代家庭教育提供可資借鑒的科學理論和有效方法,值得深入研究和學習,是一種需要大力提倡和推廣的新家庭教育理念。
積極養育注重對孩子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是積極心理學的科學研究在家庭教育領域中的實踐和應用,是近幾年發展起來的一種前沿家庭教育理念。積極養育在中國正呈現強大的力量和蓬勃發展的態勢,研究者高度重視相關領域內容的探索和推廣。當前,父母存在的一些育兒問題和教育困惑,也迫切需要基于積極心理學研究的科學指導,但現實情況是積極養育理念備受關注,孩子積極心理品質教育實踐卻亟待落實。
積極教育是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是積極心理學應用的一個重要分支。積極教育被定義為促進受教育者全面發展的積極心理品質教育,是一種科學的教育形態,它以積極心理學為理論基礎,用科學實驗數據做理論支撐,倡導品格、幸福、學業并重的教育理念,認為積極心理品格培育能夠有力地促進孩子對科學知識的掌握、學習能力和學業成績的提高,并且能有效預防各種心理問題的發生和提升孩子的快樂感、價值感、意義感和幸福感。
從價值取向和功能來看,積極心理學不僅強調對問題的修補功能,更強調對積極品質的建構功能,主張以積極的價值視角來解讀人的各種心理行為現象,以此激發個體內在的積極力量、美德和優勢,幫助人們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潛能并獲得更加幸福的生活?;谏鲜龇治隹芍?,積極心理學的科學理念、方法論、研究對象和積極價值取向,能夠成為積極養育強有力的理論基礎和科學指導。
積極養育的核心是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讓孩子具有更多的積極心理品質并實現人生最大的幸福?;诜e極心理學的最新研究成果,結合中國本土化的積極教育思想資源和實踐探索,積極養育的內容是“6+2”模式,即六大模塊和兩套身心健康培養系統。六大模塊包括:積極自我、積極情緒、積極親子關系、積極投入、積極意義和積極成就;兩套身心健康培養系統包括:身心調節系統(運動、睡眠、飲食、放松等),積極美德與品質系統(六大美德24種積極心理品質)。
積極自我是指通過積極養育的科學理念和有效方法,培養孩子具有積極的自我意識、自我概念和自我評價,擁有良好的個性、認知、情緒、思維、意識。積極自我是個體在生命場景中對理性認知和積極行動的良好同一性意識,具體包括自尊、自信、自強、自控、自我效能感、自我調節能力和自我應對能力。研究發現,具有良好的自尊、自信和自我效能感等積極自我的孩子,能夠發現自身的優勢,擁有更加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能做到更好地認識自我和悅納自我,能有效地應對各種挑戰、困難和挫折,化解內在的心理沖突,讓生命體驗無盡的希望和擁有美好的未來。
積極情緒是指對有意義的事情的愉悅反應,是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取得進步或得到他人的積極評價時產生的美好感受。積極情緒包括欣喜、寧靜、感激、興趣、自豪、激勵、希望、敬畏、幽默、愛等。心理學研究發現,積極情緒能增進和提高個人的主觀幸福感。美國密歇根大學的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教授提出了積極情緒擴展建構理論,認為積極情緒為人們提供了一種安全、穩定的心理和行為環境,能夠拓寬視野,拓展個體智力、心理、身體和社會資源,增加個體的包容性和創造力,進而擴展個體的思維和行為范圍,并且能建立起長久的心理能量。積極心理學的創始人塞利格曼指出,人在樂觀愉快的心境下,對成功和幸福的渴望會更強,克服困難和應對挑戰的意志更堅強,更能堅持不懈,面對挫折不會否認自己。研究表明,孩子在心情好的時候,更愿意主動嘗試和挑戰,更愿意積極接受新觀念、新想法和新經驗。
研究發現,積極的情緒情感體驗能夠促進孩子智力的發展,有助于良好品德的形成。在積極情緒情感狀態下,孩子會擴展認知和行動的范圍,心智更靈活、態度更積極、做事更主動、行動更自覺、注意更集中、想象力更豐富、記憶更牢固、思維更敏捷。在家庭教育過程中,父母應不斷增加孩子的積極情緒情感體驗,讓孩子在快樂中成長,在成長中體驗到快樂。
積極親子關系是以安全的情感依戀為基礎的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親密關系,是一種關愛、尊重、平等、信任、和諧的關系,是家庭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是決定家庭教育成功的關鍵,是孩子健全人格發展的基礎。研究表明,個體的發展,自嬰幼兒期與父母的親密關系開始,而后由家庭到學校,再由學校到社會,其間發展的心路歷程是否正常,其關鍵決定因素在于起點的親子關系。自嬰幼兒開始,能在積極家庭環境中獲得父母的關愛,從而建立積極的親子關系,就等于奠定了此后人格發展的基石。
積極投入是訓練和培養孩子專注、忘我投入、沉浸于當前所從事的活動和任務中,做到目標明確,反應靈敏,有控制感,有效激發孩子的求知、探索、讀書、交友、利他和成長的內在動機。積極心理學研究發現,受內在動機驅使而自主從事某種活動時,孩子會表現出更強烈的興趣、興奮、熱情、主動性和自信心,他們會完全沉浸于其中,表現為目標明確,物我兩忘,全身心投入,會有更出色的行為表現,發揮自身最佳的水平,會有更持久的堅持性和較高的獨創性,并伴有強烈的自尊感、價值觀、快樂感和幸福感的體驗。
積極意義是孩子體驗到自身的存在感、價值感和意義感,知道自己的優勢是什么,并使用自身的優勢做自己擅長的事情,通過積極行動有益于他人和社會。積極養育是培養孩子熱愛生活,敬畏生命,關心他人,引導和激勵孩子做出有利于他人、社會和國家的親社會行為,從而切身感受到自身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孩子的成長是一種自我真實體驗和主動探索的過程,需要父母用愛心和智慧讓孩子感受到生活的美好,體驗成長的意義,追求生命的價值,獲得人生的幸福。
積極成就是在學習、生活和成長過程中,父母通過積極養育的科學培養和引導,為孩子設定適當目標,給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教會孩子掌握為人處世的方法,鼓勵孩子積極進取,勤奮刻苦,刻意練習,經過自身的不懈努力達到要求、實現既定目標、學到知識、掌握技能、懂得道理。積極養育就是通過科學的教育理念、有效的方法和可操作性的技術,讓孩子在求知、讀書、交友、生活和成長中不斷積累成功的經驗,取得成績,形成良性循環,具有成長型思維和成長型價值觀,通過自身的積極行動,激發自身探索世界的內驅力和自信心。
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是積極養育的核心,建立積極的親子關系是積極養育的關鍵,讓孩子擁有獲得幸福生活的積極品質是積極養育的目標,讓孩子有更多的積極情緒情感體驗,有成就感和意義感,是積極養育的重要內容。
家庭教育的目的不僅僅在于去除孩子心理或行為上的問題,而更要幫助孩子形成一種良好的、適應性的心理和行為模式。沒有問題的孩子并不意味著就一定是一個健康、快樂、幸福的人,同理,去掉孩子心理或行為上的問題也并不意味著他們就能自然而然地形成良好的心理或行為模式。人的生命系統不是由問題構成的,它是一個開放的、自我決定的系統,它既有潛在的自我內心沖突,也有潛在的自我完善的內在能力。因此,家庭教育應改變這種偏向問題的取向,把工作重心放在培育和發掘孩子自身固有的積極天性和潛能上,通過培養和激發孩子人性中固有的積極力量、優勢和美德,使他們真正健康、快樂、幸福地成長。
積極養育正是按這種積極價值取向發展起來的一種科學的家庭教育新理念。積極養育倡導父母在傳統知識教育的基礎上,更加注重對孩子品格、幸福和積極心理的培育。積極養育,可以彌補知識教育的不足,讓孩子的身心發展更平衡、更全面,使孩子變得更優秀、更幸福。
積極養育主張,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應具有積極的教育心態,建立積極的親子關系,表達積極的情緒情感,使用積極的教育語言,營造積極的家庭環境,進行積極的親子溝通,保護孩子的積極天性,培養孩子積極的行為習慣,讓孩子具有更多的積極心理品質。通過應用積極養育的科學理念、實用方法和有效策略,促進孩子全面健康成長。
積極養育是一種科學的新型家庭教育,是一種更人性化、更符合孩子身心發展規律的教育。積極養育能充分激發孩子的積極天性、積極潛能和積極力量,能有效培育他們具有優勢、力量、美德等積極心理品質,能培養他們從小具有善良之心、感恩之心、寬容之心、敬畏之心、進取之心。一個具有積極心態、積極思維、積極行動和積極價值取向的孩子,心中會充滿力量,會有夢想、有目標、有希望,人生也因此會有成就、有價值、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