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學術界關于王充思想的研究

學術界關于王充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氣”論

“氣”論是王充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談論王充思想,“氣”是不可回避的話題之一。任繼愈在《中國哲學發展史·秦漢》一書中認為,“王充用氣、氣化來說明萬物與人的產生和各種自然現象”,“有時將氣與元氣通用,肯定元氣為宇宙本源,又是宇宙間的基本狀態”。[4]周桂鈿在《王充哲學思想新探》中認為王充之“氣”大體包括如下五個部分:第一,“王充經常把‘氣’和有形體的物相對為言”;第二,“無形體的氣和有形體的物的關系,王充認為是可分可合的”;第三,“王充認為,氣是沒有意識的”;第四,“王充認為,天地通過氣產生萬物,影響萬物”;第五,“王充認為,氣的本質是不變的”。[5]李維武在《王充與中國文化》中說:“王充認為,萬物是由‘氣’構成的。‘氣’是一種物質性的細微的基質,包括陰陽二氣。‘氣’有運動,有聚散,造成萬物的生成與變化。因此,在‘氣’的本原性這個意義上,‘氣’又稱為‘元氣’。”[6]鄧紅在《王充新八論》中認為王充“說的‘氣’是天地之氣,故為陰陽之氣”[7],所以,“王充的‘氣’和漢儒們所說的陰陽五行之氣并沒有什么本質上的區別”[8]。董平在《浙江思想學術史——從王充到王國維》中認為:“王充主張世界現象統一于‘氣’。按照他的見解,氣是構成物質世界的原始基質,其存在具有某種客觀的絕對性,在邏輯上則是先于任何一種具體現象之存在的。”[9]金春峰在《漢代思想史》一書中認為王充屬于氣一元論是毋庸置疑的:“王充認為,元氣是世界的基元。天地間的一切,包括天上的日月星辰,地上的飛潛動植,都是由元氣構成的。……人的精神智慧來源于精氣,即一種精細的具有精神屬性的氣。”[10]曾振宇認為:“王充繼承了前人‘和氣’思想。一方面將陰陽二氣看成是氣本原內在的屬性,這與《易傳》陰陽理論是一致的;另一方面,王充認為,只有陰陽二氣和諧,宇宙萬物才能正常地化育。”[11]以上種種關于王充“氣”論的闡述,都認為王充之“氣”具有客觀性、本體性、物質性以及自然性等特點。

(二)“命”論

王充客觀地分析了傳統“命分三品”說的內在矛盾,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命分二品”說,將“命”分為“強弱壽夭之命”和“所當觸值之命”兩類。關于王充“命定論”思想,學術界相關研究成果頗豐。如黃紹梅在《王充〈論衡〉的批判精神》一書中認為:“遇偶及遭累害‘皆由命’的‘命’,含有必然不可違逆的結果。來自外在的影響的遇偶及遭累害等觸值之命看似偶然,但卻是命定必然。”[12]不論是生死壽夭之命還是貴賤貧富之命,都受“觸值之命”的制約,王充“命定論”主要說的是個人命運在“稟氣之命”與“觸值之命”二者的制約中運行。鄧紅在其《王充新八論》一書中認為王充的“命”論大體有三種含義。一是“吉兇之主”,這種主宰針對的不僅是個體的人,還有由無數個個體的人所構成的國家;二是“自然之道”,“自然界和人類社會歷史的運行規律是‘自然’,也就是事物的必然性”,從本質上看強調的是一種不可人為的自然規律;三是“適偶之數”,從本質上看這種“適偶之數”說的是一種偶然性,這種偶然性由“自然之道”的必然性造成,正是因為自然規律具有不可人為性,才會有偶然性的存在。[13]韋政通在《中國思想史》中談到王充之“命”時,認為其屬于天命論,與子夏所謂“死生有命,富貴在天”思想相同,“不是教化能改變的”。[14]金春峰在《漢代思想史》中認為王充否認當時神學迷信的說教,“認為這些與神無關,也與他人的操行無關,而是由氣所命定的”,“‘命’只是決定人的‘命運’的潛在的可能性,它的實現,還取決于某種偶然性”。[15]金春峰通過一系列邏輯推演,得出王充自反對神學開始,最終卻又陷入神秘主義的結論。李維武在《王充與中國文化》中將王充的“命”與“時”放在一起,認為“命”與“時”對于人類來說是無常的,這種無常是“自然”的產物,并非“天命”的安排,李維武認為王充將“命”與“時”放在一起論述對后世的影響非常大:“王充的命定論凸顯出‘時’與‘命’對人的生存的巨大的限制,這在中國思想史上也同樣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王充之后,一些重要的思想家也用‘時’與‘命’來解釋社會生活中的種種不平等現象。”[16]董平在《浙江思想學術史——從王充到王國維》中則認為:“在王充思想之中,其命運論與其疾虛妄的批判精神顯得非常不和諧……命定論的建立幾乎否證了他所肯定的‘天道無為,人道有為’這一基本的理論前提。”[17]周桂鈿在《虛實之辨:王充哲學的宗旨》一書中認為王充相信有命,“肯定了人生吉兇禍福、富貴貧賤、強弱壽夭都是有命的”,但同時也不能忽視“時”的作用。[18]

(三)人性論

學術界關于王充人性論的研究大體分為三類:一類將之定義為“性三品”說;一類將之定義為“性有善有惡”說;一類則認為二者兼有,“性有善有惡”說同“性三品”說都是王充人性思想的基本內容。

周桂鈿在《虛實之辨:王充哲學的宗旨》一書中認為:“人性有善惡差別,也就有了上中下之分。王充認為孟軻言人性善者,中人以上的人;孫卿言人性惡者,中人以下的人;揚雄言人性善惡混者,是指中人。”周桂鈿還認為王充對人性進行的上、中、下三等劃分,對后世“性三品”說的影響是巨大的。[19]董平在《浙江思想學術史——從王充到王國維》一書中則認為:“孟子提倡性善,荀子言性惡;王充則主張性有善有惡,其理論依據是人稟天地之氣以生,其所稟之氣有薄厚,便即決定了人性有善有惡。”董平還認為“‘用氣為性’是王充人性論的特點;稟氣有厚薄,故人性有善惡,則是其基本觀點”。[20]陳少峰在《中國倫理學史》中認為王充人性論最大的貢獻是“否定了開始流行起來的性善情惡的人性論”。[21]李維武在《王充與中國文化》中認為:“根據人性善惡之分,王充把人分為上中下三類:中人以上是人性善者,中人以下是人性惡者,中人是人性善惡混者。”李維武還認為,在王充看來,“中人以上”和“中人以下”都只占極少數,唯“中人”占大多數,然后又提出通過教化與學習的途徑來改造人性的主張。[22]黃紹梅在《王充〈論衡〉的批判精神》一書中認為王充受孔子的“惟上知與下愚不移”影響而做人性的區分[23],并“依所稟德性、智慧及情欲的不同,分為中人以上、中人以下和中人三等”[24]。楊國榮在其主編的《中國哲學史》中明確指出:“性有善有惡和性三品是王充人性論的基本觀點。”[25]

以上三種觀點在學術界較為普遍,除此以外,還有部分學者對此問題持不同的觀點。如王舉忠在《王充論》一書中認為王充對人性的看法是“性無善惡”,并認為王充用“異化”的概念來解釋“善可變為惡,惡可變為善”的理論,從本質上看,說的就是“改變原來的質性……并且修正了他的稟氣說之人性論”。[26]概言之,王舉忠認為在人性論問題上,王充“既反對人性善說,又反對人性惡說,克服了以往人性論單純先驗性,并與物質生活緊密聯系起來。他提出的人性論是無善惡說”。[27]韋政通在《中國思想史》中認為王充人性論的主要觀點是“用氣為性,性成命定”,還認為:“在政治社會的環境中,王充又認為‘可教告率勉,使之為善’。”[28]

(四)鬼神論

學術界普遍認為王充是無神論者,但是,也有部分學者認為王充對鬼神并沒有進行直接否定,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錢鍾書,他認為:“充雖勿信神仙,而甚信妖怪,其《論死》、《紀妖》、《訂鬼》諸篇所持無鬼論,亦即有妖精論。”[29]可見,在錢鍾書看來,王充依然是有神論者。

黃紹梅在《王充〈論衡〉的批判精神》一書中認為王充的“無鬼論”是“針對當時厚葬鋪張奢侈的社會風氣而發”,并認為王充提出“無鬼論”主要是為了批判東漢厚葬的社會現象、儒家的厚葬思想、墨家的明鬼思想以及漢代的社會習俗。[30]李維武在《王充與中國文化》中認為“王充思想的一個極顯著的特點,就是具有強烈的批判精神”,而王充“無鬼論”思想便建立在對鬼神迷信進行批判的基礎之上。李維武還認為王充對鬼神迷信的批判主要包括對鬼神觀念的批判、對卜筮活動的批判以及對禁忌迷信的批判等方面。[31]周桂鈿在《虛實之辨:王充哲學的宗旨》一書中認為,“王充利用墨家的‘三表’駁斥它的有鬼神論,論證無鬼神論”,還從生理、倫理等諸多層面“肯定人死以后不會變成鬼去害人,鬼也不可能是人的精神變成的”。周桂鈿先是論述了王充對鬼神的否定及批判,接著又論述了鬼神現象存在的原因。[32]田昌五在《王充及其論衡》中肯定了“王充是我國歷史上少有的偉大的無神論者”,認為王充以為“鬼神是人們思維的產物。不是神創了人,而是人創造了神”。[33]王舉忠在《王充論》中認為“王充把人的生死原因看成是元氣運動變化的過程”[34],“不僅大膽地否定祭祀鬼神的傳統迷信,否定鬼神的存在,同時還指出祭祀鬼神迷信產生的原因。把迷信鬼神歸結于政治的腐敗和人們的愚昧以及統治者的提倡”[35]。徐敏在《王充哲學思想探索》一書中認為王充將人的“精神”與“形體”對立起來,認為“人依靠有精神才能活著,如果精神消亡,人就死亡了”[36];王充的無鬼論不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面,甚至還“運用他的無鬼論觀點開展對社會的批判”[37],而且,“還表現在他用無鬼論,批判祭祀以及其他迷信的宗教儀式”[38]。

鄧紅在《王充新八論》一書中認為應該全面地檢討王充的鬼神妖論,并認為:“王充只反對死人(的靈魂)變鬼之說,而主張鬼神妖是由萬物之精靈即死人以外之怪物變來的。也就是說,王充的鬼神妖說是二元論。”[39]陳拱在《王充思想評論》一書中認為在王充視界中“人死不為鬼、無知、不能害人”[40],還認為“王充雖然否認人死為鬼,但在名義上,依然是承認有鬼的,而且,在名義上,鬼與神也是可以有其不同的”[41],“鬼雖然不是客觀的真實存在,而只是人在不正常狀態下所產生的虛像,但它又是可以歸屬于妖的。妖是多的,而鬼是其中的一種”[42]。董平在《浙江思想學術史——從王充到王國維》中也認為王充對有鬼論的批判并不徹底,王充之“無鬼的論說僅在于證明精氣一旦脫離形體即喪失其知覺意識之功用”,但是,“未進一步論證精神不能獨立自存于形體之外”。[43]董平指出:“王充對有鬼論的批判及其關于鬼神之形非死人之精的論證,在其本人的觀念系統當中,乃是為其薄葬主張所作的一種理論鋪墊。”[44]

總而言之,學術界對王充是無神論者持較為一致的看法,少量持不同觀點的學者,也只是認為王充的無神論思想不徹底而已。筆者認為,受認識能力和科學水平的限制,王充能以無神論思想來反對厚葬的社會風氣,實屬不易。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苍南县| 含山县| 高淳县| 松阳县| 天峻县| 莱州市| 固原市| 平和县| 专栏| 枝江市| 读书| 遂昌县| 凭祥市| 石河子市| 邵武市| 梅河口市| 冷水江市| 岳池县| 时尚| 华池县| 杭锦后旗| 新化县| 靖西县| 阳山县| 仙游县| 沽源县| 安国市| 自贡市| 自治县| 马鞍山市| 永安市| 青海省| 普陀区| 原平市| 旺苍县| 长海县| 库车县| 靖边县| 乌拉特中旗| 渑池县| 海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