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南宋浙學研究的方法問題
- 平民哲學與社會發展:南宋浙學精神及其現代價值
- 朱曉鵬 趙玉強
- 2616字
- 2025-04-01 10:37:53
任何真正的思想家的思想和學說,都是針對著自己的問題而來的,而所謂“自己的問題”又是由自己所處的環境和條件,即已有的歷史傳統、現實的和思想的雙重環境等因素構成的。因而我們要去解讀一種思想、學說的內在意蘊和演進邏輯,就必須依循其據以產生發展的原有條件和環境進行。按照這種基本思路,南宋浙學研究應該力圖把南宋浙學的形成、發展和它對整個浙學傳統和浙江精神的意義、影響的研究,放在一個充分互動的關系模式中予以考察,即認為南宋浙學的形成和發展是歷史上長期形成的整個浙學傳統、浙江精神、浙江獨特的自然環境、地域因素、民風民俗及當時的社會經濟政治生活等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而同時,前者也反過來給后者重要而持續的影響,形成了兩者之間充分而良性的互動。所以,南宋浙學研究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探尋這種互動關系的內在機制、演化脈絡及其所包含的多方面的價值意蘊。
美國人類學家羅伯特·雷德菲爾德(Robert Redfield)在其《鄉民社會與文化》一書中提出,較復雜的文明中存在著兩個層次的文化傳統,即“大傳統”(Great Tradition)和“小傳統”(Little Tradition)。他把主要是由知識分子、思想家等少數人信奉和生產的精英文化稱為“大傳統”,把民間大多數人所奉行的民俗文化稱為“小傳統”。大傳統主要依賴于典籍記憶,尤其是哲學、宗教、文學經典所構造的記憶、想象與理想而存在、延續。小傳統主要以民俗、民間文化活動等“非物質”性的、活的文化形態流傳和延續。南宋浙學作為一種“大傳統”,其形成和發展就是在與“小傳統”的良性互動中實現的。南宋事功學派的“講求實效、注重功利”以及重視工商的精神無疑浸潤于浙江民間的社會實踐和思想觀念中,是對當時當地普遍的社會心態的概括與提煉。大傳統從小傳統中找到源頭活水。如果沒有地方民間社會不求經、理,但求功利、注重實用以及重視工商的社會心理基礎和社會背景,是難以產生與占統治地位的傳統理學針鋒相對的學術精神的。可見,發達的民間工商業無疑為浙東學派“講求實效、注重功利”以及“重視工商”的精神提供了極其厚實的社會土壤。
另外,浙東事功學的“講求實效、注重功利”以及重視工商的精神,不僅從民間得以提煉并為浙江地方民間的相應實踐活動提供了理論依據,而且經過廣泛的傳播,又反過來深刻地影響了浙江地方民間心理。隨著歲月的流逝,在浙江歷史上形成的“講求實效、注重功利”以及重視工商的精神,構成了浙江人的“遺傳因子”,這對改革開放以來浙江經濟體制變遷的演進軌跡也不可能不產生深刻的作用。正如諾斯所說,價值信念、倫理道德、習慣以及意識形態等統稱為文化的東西即非正式制度安排,是影響經濟體制演進軌跡的重要因素。
南宋浙學的學者們之所以能與民間形成良性的互動關系,一個主要原因在于其思想學術性格本身就具有特別強烈的平民性,可以說,平民性正是浙江思想家的一個突出特點!故而其思想能夠來自民間,又很容易地回到民間、作用于民間。事實上,這也是當代浙江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奧秘之一,如浙江經濟以中小企業、民營企業為主力軍,表現為典型的“老百姓經濟”;大多數改革都得益于“自下而上”的推進,是一種誘致性的制度變遷,等等。從這個意義上說,浙學也可以說是一種平民哲學、“草根哲學”。這種平民哲學正適合宋以來由工商業不斷發展、世俗化日益加強而導致的平民化趨勢愈來愈明顯的浙江社會。而這也是傳統浙學在當代浙江的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中仍具有重大生命力的一個主要原因。
由此也可見,對南宋浙學及整個浙學傳統中所蘊含的根本性“本土性問題”及其解決方案的研究,不僅有利于我們深入認識唐宋社會近世化轉型所具有的思想文化特點及其意義,而且它們本身就具有極深刻的現代性和普遍性價值,包含有可以導向現代理性和現代社會合理構建的豐富可貴的精神資源,如制度保障、平等精神、工商社會、市場經濟、自然人性論、權利意識、主體性觀念、追求功利實效、從道德人向經濟人的轉向、價值觀上的世俗化取向等等。這些具有重要的現代性和普遍性價值的思想資源,無論從歷史還是現實中來看,無疑都是值得我們深入系統地研究和挖掘的,也需要重新認識并闡明其在中國思想史上的特有價值和作用。
為了達成上述研究目標,在具體研究過程中,我們對南宋浙學的研究,就需要采取科學可行的方法,以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為指導,從哲學、文化學、歷史學、社會學、經濟學、思想史等多學科視角出發,采取歷史與邏輯相結合,文獻考證、整理分析與史跡考察相結合的方法,對南宋浙學的形成和發展的歷史過程、邏輯線索、基本史實等進行認真的考察梳理和客觀認定,避免主觀聯系、任意拔高、夸張比附的主觀主義研究方法。同時,通過考察辨析南宋浙學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的一些核心概念、主要理念的基本內涵和意義特點,分析南宋浙學的內在邏輯結構、基本精神及其與環境、歷史、社會、文化傳統等互動的機制、傳遞轉化途徑等。還要采用比較的方法將南宋浙學與不同的思想學說特別是程朱理學、心學,浙學和浙江文化與湘學、閩學等不同的地域文化,傳統浙學與現代社會的基本價值取向等等進行比較分析,從中提煉出科學的評價和理論,闡發其具有的重要的現代性和普遍性價值。
此外,還應該采取深入系統的實地考察調查方法。通過考察溫州、金華、永康等浙東事功學派的主要活動地方,調查有關南宋浙學的史跡史料,對南宋浙學的形成和發展的歷史過程、邏輯線索、基本史實等進行認真的考證,了解歷史上的浙學傳統與浙江精神互動的路徑選擇、傳承機制等,以積累各種第一手資料,厘清若干思想學術史上的是非。更重要的是,通過深入系統的實地考察調查,我們可以具體地了解和感受了南宋浙學的形成和發展過程、演進路徑、思想特質與浙江獨特的自然環境、地域因素、民風民俗、文化傳統及當時的社會經濟政治生活等因素的綜合作用下的互動關系,探尋這種互動關系的內在機制、演化脈絡及其所包含的多方面的價值意蘊,同時也可以特別考察了解浙東事功學“講求實效、注重功利”以及重視工商的精神等的“大傳統”,是如何從民間心理文化的“小傳統”中得以提煉并又成為浙江地方民間的相應實踐活動的理論依據的,以及浙江區域文化與當代浙江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互動關系。還可以從實地考察調查中具體地了解和感受歷史文化的留存、保護、影響等各種實際情況,并結合實際,提出歷史文化留存的保護、歷史文化旅游開發、當代思想文化的發展建設等各種意見、建議。這些對于當代中國重建鄉土社會、民間社會的良好秩序,恢復和延續傳統社會中優秀的自然和人文精神傳統,都能起到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