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瑰寶:藥食同源話紫蘇
- 周晴中 張華德 王坤編著
- 854字
- 2025-03-17 18:18:59
(一)紫蘇適應性強,可廣泛栽培
紫蘇是一種成活率很高的野生油料植物,對生長環境沒有特殊要求,在荒坡、河灘、溝邊等廣大地區都可種植。紫蘇對種植技術的要求不高,生長周期短,投入少,既能作為觀賞植物,也能帶來豐厚的經濟效益。紫蘇生長因受到基因與環境相互作用的影響,不同環境下生長的紫蘇中化合物的含量及植株表型會呈現一定的差異。紫蘇性喜溫暖濕潤的氣候,對生長環境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只要選擇當年新籽,存活率可達到95%以上。紫蘇籽屬深休眠類型,采種后4~5個月才能逐步完全發芽。紫蘇生長在潮濕、水分充足、排水良好、肥力高、溫度適宜的條件下,其化合物含量和品質都表現較好,相反,如果生長在干燥環境下,其葉和梗相對粗硬,纖維多,品質差。紫蘇對土壤的適應性較廣,在較陰的地方也能生長。紫蘇在較低的溫度下生長緩慢,夏季生長旺盛。紫蘇籽在地溫5℃以上時即可萌發,適宜的發芽溫度為18~23℃,苗期可耐1~2℃的低溫。開花期適宜溫度為22~28℃,相對濕度為75%~80%。紫蘇較耐濕,耐澇性較強,不耐干旱,尤其是在產品器官形成期。長江流域及華北地區可于3月末至4月初露地播種,也可育苗栽種,6月至9月可陸續采收,保護地9月至翌年2月均可播種或育苗栽種,11月至次年6月收獲。江南地區育苗以3月中旬用小拱棚播種育苗的方法最佳。每公頃紫蘇用種量3 kg,按種植面積的8%~10%準備苗床,苗床播種量為10~14 g/m2。播前苗床要澆足底水,紫蘇籽均勻撒播于床面,蓋一層見不到紫蘇籽顆粒的薄土,再均勻撒些稻草,覆蓋地膜,然后加小拱棚,以保溫、保濕,經7~10天即發芽出苗。要注意及時揭除地膜,及時間苗,一般間苗3次,以達到不擁擠為標準,苗距約3 cm見方。為防止秧苗瘋長成高腳苗,應注意及時通風、透氣。進入4月份即可揭除小拱棚薄膜,促使植株粗壯,增強定植后對外界環境的適應性。如果要進行紫蘇反季節生長,進行低溫及赤霉素和新高脂膜處理紫蘇籽,均能有效地打破休眠。如將剛采收的紫蘇籽用100 mL/L赤霉素處理,并置于低溫3℃及光照條件下5~10天,后置于15~20℃光照條件下催芽12天,發芽率可達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