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出版說明

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標,健康是1,其他是后面的0,沒有1,再多的0也沒有意義。提升健康素養,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最根本、最經濟、最有效的措施之一。黨的二十大報告要求,加強國家科普能力建設,深化全民閱讀活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在這一重要指示精神的指引下,人民衛生出版社(以下簡稱“人衛社”)努力探索讓科學普及這“一翼”變得與科技創新同樣強大,進而助力創新型國家建設。經過深入調研,團結廣大醫學科學家、健康傳播專家、學(協)會、媒體、平臺,共同策劃出版《十萬個健康為什么叢書》(以下簡稱“叢書”)。

為了幫助讀者更好地了解和使用叢書,特將出版相關情況說明如下。

一、叢書建設目標

叢書努力實現五個建設目標,即:高質量出版健康科普精品,培養優秀的健康科普團隊,創新數字賦能傳播模式,打造知識共建共享平臺,最終提升國民健康素養,服務健康中國行動落實和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

二、叢書體系構建

1.叢書各系列分冊設計遵從人民至上的理念,突出讀者健康需求和視角。各系列的分冊設計經過多輪專家論證、讀者健康需求調研,形成從讀者需求入手進行分冊設計的共識,更好地與讀者形成共鳴,讓讀者愿意讀、喜歡讀,并能轉化為自身健康生活方式和行為。

比如,叢書第一個系列“健康一生系列”,既不按醫學學科分類,也不按人體系統分類,更不按病種分類,而是圍繞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會遇到的健康相關問題和挑戰分類。這個系列分別針對健康理念養成;到人生面臨的生、老、病問題;再到每天一睜眼要面對的食、動、睡問題;最后到更高層次的養、樂、美問題設立10個分冊,分別是《健康每一天》《健康始于孕育》《守護老年健康》《對疾病說不》《飲食的健康密碼》《運動的健康密碼》《睡眠的健康密碼》《中醫養生智慧》《快樂的健康密碼》和《美麗的健康密碼》。

2.叢書努力構建從健康知識普及到健康行為指導的全生命周期全媒體的健康知識服務體系。依靠權威學(協)會和專家的反復多次研究論證,從讀者的健康需求出發,叢書構建了“1+N”系列開放體系,即以“健康一生系列”為“1”;以不同人群、不同場景的不同健康需求或面臨的挑戰為“N”,成熟一個系列就開發一個系列。目前已初步策劃了“主動健康系列”“應急急救系列”“就醫問藥系列”和“康養康復系列”等多個系列,將在“十四五”期間陸續啟動和出版。

3.叢書建設有力貫徹落實“兩翼論”精神,推動健康科普高質量創新發展。叢書除自身的出版傳播外,還建立編寫團隊組建、遴選與培養的系列流程,開展了編寫過程和團隊建設研究,組建來自全國,老、中、青結合的高水平編者團隊,并通過編寫過程的管理努力提升作者的健康科普能力。叢書建設部分相關內容還努力申報了國家“十四五”主動健康和人口老齡化科技應對重點專項;以“《十萬個健康為什么叢書》策劃出版為基礎探索全方位、立體化大眾科普類圖書出版新模式”為題,成功獲得人衛研究院創新發展研究項目支持。

三、叢書創新特色

1.體現科學性、權威性、嚴謹性。為做好叢書的頂層設計、項目實施和編寫出版工作,保障科學性,叢書成立專家指導委員會、工作委員會和各分冊編委會。

第十二屆、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紅十字會會長陳竺院士擔任叢書專家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李斌、中國計劃生育協會常務副會長王培安、中華預防醫學會名譽會長王隴德院士、中國健康促進基金會榮譽理事長白書忠等領導擔任副主任委員,二十余位院士應邀擔任委員。專家們積極做好叢書頂層設計、指導把關工作,錄制“院士說健康”視頻,審閱書稿,甚至承擔具體編寫工作……他們率先垂范,以極高的社會責任感投入健康科普工作中,為全國醫務工作者參與健康科普工作樹立了榜樣。

人民衛生出版社、中國健康促進基金會、中國計劃生育協會、中華預防醫學會、中國科普研究所、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健康報、新華網客戶端《新華大健康》等機構負責健康科普工作的領導和專家組成了叢書工作委員會,并成立了叢書工作組,形成每周例會、專題會、組建專班等工作機制,確保叢書建設的嚴謹性和高質量推進。

來自相關學(協)會、醫學院校、研究機構等90余家單位的200余位在相關領域具有卓越影響力的專家組成了“健康一生系列”10個分冊的編委會。專家們面對公眾健康需求迫切,但優秀科普作品供給不足、科普內容良莠不齊的局面,均以極大的熱忱投入叢書建設與編寫工作中,召開編寫會、審稿會、定稿會等各類會議數十次,對架構反復研究,對內容精益求精,對表達字斟句酌,為叢書的科學性、權威性和嚴謹性提供了可靠保證。

2.彰顯時代性、人民性、創新性。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叢書以“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理念為指導,彰顯時代性、人民性、創新性。

叢書高度重視調查研究工作,各個系列都會開展面向全社會的問題征集活動,并將征集到的問題融入各個分冊。此外,在“健康一生系列”即將出版之際專門開展試讀工作,以了解讀者的真實感受,不斷調整、優化工作思路和方法,實現內容“來自人民,根植人民,服務人民”。

在叢書整體設計和IP形象設計中,力求用中國元素講好中國健康科普故事。叢書在全程管理方面始終堅持創新,在書稿撰寫階段,即采用人衛投審稿平臺數字化編寫方式,從源頭實現“紙數融合”。在圖書編寫過程中,同步建設在線知識問答庫。在圖書出版后,實現紙媒、電子書、音頻、視頻同步傳播,為不同人群的不同健康需求提供全媒體健康知識服務。

3.突顯全媒性、場景性、互動性。叢書采取紙電同步方式出版,讀者可通過數字終端設備,如電腦、手機等進行閱讀或“聽書”;同時推出配套數字平臺服務,讀者可通過圖書配套數字平臺搜索健康知識,平臺將通過文字、語音、直播等形式與讀者互動。此外,叢書通過對內容的數字化、結構化、標引化,建立與健康場景化語詞的映射關系,構建場景化知識圖譜,利用人們接觸的各類健康數字產品,精準地將健康知識推送至需求者的即時應用現場,努力探索克服健康科普“知易行難”這個最大的難題。

四、叢書的讀者對象、內容設計和使用方法

參照《中國公民健康素養66條》鎖定的目標人群,叢書讀者對象定為接受九年義務教育及具備以上文化水平的人群,采用問答形式編寫,重點選擇大眾日常生活中“應知道”“想知道”“不知道”和“怎么辦”的問題。叢書重在解決“怎么辦”,突出可操作性,架起大眾對“預防為主”和“一般健康問題”從“為什么”到“怎么辦”的橋梁,助力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

叢書是一套適合普通家庭閱讀、查閱和收藏的健康科普書,覆蓋日常生活中會遇到的常見健康問題。日常閱讀,可以有效提升健康素養;遇到健康問題時,查閱對應內容可以達到答疑解惑、排憂解難的目的。此外,“健康一生系列”還配有豐富的富媒體資源,掃碼觀看視頻即可接收來自專家針對具體健康問題的進一步講解。

《莊子·內篇·養生主》提醒我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如何有效地讓無窮的醫學知識轉化為有限的健康素養,遠遠不止“授人以漁”這么簡單,這需要以大型健康科普精品出版物為依托,培養一支高水平的健康科普作者隊伍;需要積極推進相關領域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發展,大力弘揚科學精神和科學家精神;還需要社會各界積極融健康入萬策,并在此基礎上努力建設健康科學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的建設力量,從而更好地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貢獻健康力量。

衷心感謝叢書建設者們和讀者們的大力支持,讓我們共同努力,為健康中國建設和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作出力所能及的貢獻。

叢書工作委員會

2023年7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山阴县| 苍溪县| 海伦市| 吐鲁番市| 从江县| 辽宁省| 炉霍县| 亚东县| 河北省| 长春市| 定州市| 庄河市| 阿瓦提县| 碌曲县| 西昌市| 剑川县| 大英县| 洪洞县| 瓦房店市| 习水县| 叙永县| 长泰县| 和龙市| 长丰县| 井陉县| 金塔县| 广东省| 隆回县| 肇庆市| 牟定县| 荆州市| 敖汉旗| 全椒县| 陆良县| 长子县| 商丘市| 温宿县| 阿城市| 瑞安市| 贵溪市| 华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