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總序

陳竺院士說健康

人民健康是現代化最重要的指標之一,也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礎。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2035年建成健康中國。社會各界,尤其是全國醫療衛生工作者,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加快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打下堅實健康基礎,為共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作出應有的貢獻。

為助力健康中國建設,提升人民健康素養,人民衛生出版社(以下簡稱“人衛社”)聯合相關學(協)會、平臺、媒體共同策劃,整合各方優勢、創新傳播途徑,打造高質量的紙數融合立體化傳播健康知識普及出版物《十萬個健康為什么叢書》(以下簡稱“叢書”)。叢書通過圖書、新媒體、互聯網平臺等全媒體,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知識服務。在深入了解叢書的策劃方案、組織管理和工作安排后,我欣然接受了邀請,擔任叢書專家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主要基于以下考慮:

建設健康中國,人人享有健康。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一直高度重視、持續推動健康中國建設。2016年黨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指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基礎,是全面提升中華民族健康素質、實現人民健康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國家戰略。健康中國的主題是“共建共享、全民健康”,共建共享是基本路徑,全民健康是根本目的。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實現全民健康,這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黨的二十大對新時代新征程上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作出新的戰略部署,賦予了新的任務使命,提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進政策”。叢書建設抓住了健康中國建設的核心要義。

提升健康素養,需要終身學習。健康素養是人的一種能力:它能夠幫助個人獲取和理解基本的健康信息和服務,并能運用其作出正確的判斷和決定,以維持并促進自己的健康。2008年1月,衛生部發布《中國公民健康素養——基本知識與技能(試行)》,首次以政府文件的形式界定了居民健康素養,我很高興簽發了這份文件。此后,我持續關注該工作的進展和成效。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國健康素養促進工作蓬勃發展,居民健康素養水平從2009年的6.48%上升至2021年的25.4%,人民健康狀況和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公平性、可及性持續改善,主要健康指標居于中高收入國家前列,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堅實的健康基礎。健康素養需要持續地學習和養成,叢書正是致力于此。

健康第一責任人,是我們自己。2019年12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該法第六十九條提出:公民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樹立和踐行對自己健康負責的健康管理理念,主動學習健康知識,提高健康素養,加強健康管理。倡導家庭成員相互關愛,形成符合自身和家庭特點的健康生活方式。從國家法律到健康中國戰略,都強調每個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只有人人都具備了良好的健康素養,成為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健康中國才有了最堅實的基礎。叢書始終秉持了這一理念,能夠切實幫助讀者承擔起自己的健康責任。

接受叢書編著邀請后,我多次聽取了叢書工作委員會和人衛社的匯報,提出了一些建議,并錄制了“院士說健康”視頻。我很高興能以此項工作為依托,為人民健康多做些有意義的工作。工作委員會和人衛社的同仁們一致認為,這件事做好了,對提高國民特別是青少年健康素養意義重大!

2022年11月,在叢書啟動會議上,我提出叢書建設要做到心系于民、科學嚴謹、質量第一、無私奉獻等四點希望。2023年9月,叢書第一個系列“健康一生系列”將正式出版!近一年來,叢書建設者們高度負責、團結協作,嚴謹、創新、務實地推進叢書建設,讓我對叢書即將發揮的作用充滿了信心,也對健康科普工作有了更多的思考。

一是健康科普工作需把社會責任放在首位。叢書為做好頂層設計,邀請一批院士擔任專家指導委員會的成員。院士們的本職工作非常繁忙,但他們仍以極高的熱情投入叢書建設中,指導把關、錄制視頻,擔任健康代言人,身體力行地參與健康科普工作。全國廣大醫務工作者也要積極行動起來,把社會責任放在首位,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之工作要求,把健康科學普及放在與醫藥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防治并重,守護人民健康。

二是健康科普工作應始終心系于民。健康科普需要找準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健康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方能事半功倍。叢書第一個系列開展的健康問題征集活動,收集了兩萬余個來自大眾的健康問題,說明人民群眾的健康需求是旺盛的,對專家解答是企盼的。叢書組織專家對這些問題進行了認真的整理、分析和解答,并在正式出版前后組織群眾試讀活動,以不斷改進工作,提升質量,滿足人民健康需求,這些都是服務于民的重要體現。叢書更是積極嘗試應用新技術新方法,為科普傳播模式創新賦能,強化場景化應用,努力探索克服健康科普“知易行難”這個最大的難題。

三是健康科普工作須堅持高質量原則。高質量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健康科普工作事關人民健康,須遵從“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把質量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以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傳遞科學的、權威的、通俗易懂的健康知識,要在健康科普工作中塑造尊重科學、學習科學、踐行科學之風,讓“偽科學”“健康謠言”“假專家”無處遁形。叢書工作委員會、各編委會堅持了這一原則,將質量要求落實到每一個環節。

四是健康科普工作要注重創新。不同的時代,健康需求發生著變化,健康科普方式也應與時俱進,才能做到精準、有效。叢書建設模式創新也是耳目一新,比如立足不同的應用場景,面向未來健康需求的無限可能,設計了“1+N”的叢書系列開放體系,成熟一個系列就開發一個;充分發揮專業學(協)會和權威專家作用,對每個系列的分冊構建進行充分研討,提出要從健康科普“讀者視角”著眼,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國民健康知識體系;精心設計各分冊內容結構和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系列IP形象;針對人民接受健康知識的主要渠道從紙媒向互聯網轉移的特點,設計紙數融合圖書、在線健康知識問答庫結合,文字、圖片、視頻、動畫等聯動的全媒體傳播模式,全方位、全媒體、全生命周期服務人民健康等。

五是健康科普工作需要高水平人才隊伍。人才是所有事業的第一資源。叢書除自身的出版傳播外,著眼于健康中國建設大局,建立編寫團隊組建、遴選與培養的系列流程,開展了編寫過程和團隊建設研究,組建來自全國,老、中、青結合的高水平編者團隊,且每個分冊都通過編寫過程的管理努力提升作者的健康科普能力。這項工作非常有意義。希望未來,越來越多的衛生健康工作者能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職業使命感,以無私奉獻的精神參與到健康科普工作中,以更多更好的健康科普精品,服務人民健康。

衷心希望,通過馳而不息的建設,叢書能讓健康中國、健康素養、健康第一責任人的理念深入人心,并轉化為建設健康中國的重要動力,成為國民追求和促進健康的重要支撐。

衷心希望,能以大型健康科普精品叢書為依托,培養一支高水平的健康科普作者隊伍,增強文化自信的建設力量,從而更好地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貢獻健康力量。

衷心希望,讀者朋友們積極行動起來,認真汲取《十萬個健康為什么叢書》中的健康知識,把它們運用到自己的生活里,讓自己更健康,也為健康中國建設作出每個公民的貢獻!

中國紅十字會會長

中國科學院院士

叢書專家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

2023年7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贺州市| 盖州市| 筠连县| 巩留县| 英吉沙县| 淄博市| 庆安县| 航空| 日照市| 定襄县| 中宁县| 通道| 临泽县| 娄烦县| 九江县| 望城县| 中西区| 芜湖市| 平罗县| 桂平市| 浦城县| 化州市| 监利县| 易门县| 大庆市| 仁寿县| 株洲市| 赣州市| 蒲江县| 潢川县| 柯坪县| 宁海县| 河曲县| 乌兰县| 乐东| 双江| 渝北区| 胶州市| 靖宇县| 吐鲁番市| 大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