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第三條金融之路作者名: 朱鈞鈞本章字數: 1245字更新時間: 2025-02-13 15:47:28
生物進化與金融機構的演進
一是采用歷史研究的方法。熊彼特認為,歷史研究是最重要的研究方法。[6]經濟活動由一系列歷史事件組成,其重要性只有結合當時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環境才能理解。經濟研究需要結合個人、機構和組織在歷史事件之中的決策和博弈過程。本書試圖描述在各個重要歷史時期,德意志地區的各類機構和組織面對各項選擇和決策時的博弈過程。如果能夠了解它們決策的過程和考慮因素,或許我們將不再驚訝于這些決策的不同結果。
歷史是最好的老師。交易所演進和金融機構發展具有明顯的路徑依賴。現在的交易所規則、金融制度或許可以從400多年前交易所誕生之初找到痕跡。本書以交易所在各個時期的發展變化為線索,回顧德意志這片土地上曾經發生過的重要金融事件,分析事件發展過程,總結其中的規律。本書基于各個時期德文文獻所記載的金融史料和數據,盡可能地還原了當時歷史場景中的人和事。有時,歷史研究和歷史數據就能直觀地給出一個問題的答案,而不必展開冗長的邏輯分析。何況,喪失歷史溫度的邏輯分析往往是失真的。
二是從生物進化的角度看待交易所的演進。達爾文提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觀點,并用大量資料證明,形形色色的生物在遺傳、變異、生存斗爭和自然選擇中,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不斷發展進化。這種進化是生物相互競爭和適應環境的結果。借鑒生物進化的分析框架,金融機構乃至交易所也是市場競爭和適應環境的產物。本書尤其關注環境因素對金融機構演化的影響,而相對弱化金融機構相互之間的競爭。交易所是一類特殊的金融機構。直到20世紀80年代,交易所之間才開始直接競爭。在此之前,交易所演進更多是其與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
借鑒物種起源的理論,我們也特別關注德國這個小環境中所發生的特殊演化。達爾文在環球航行的過程中發現,每個地區都存在著既相似又不一樣的物種,比如南美洲的小島和大洋洲的小島雖環境相似,但島上的物種不相同。金融機構也類似。各個地區的銀行看似相似,然而起源甚至演化過程存在較大差異。這種差異自然是環境造成的。德意志地區在很長時期內保持政治松散的格局,而不似英國和法國很早就形成中央集權。在德意志的土地上,居民擁有共同的文化、語言,但沒有共同的國家。金融創新一旦進入德意志地區,又將產生哪些變異?此地的特殊環境將孕育哪些特殊的金融機構?
從進化論的角度,我們可以更加客觀地看待經濟金融發展。在歷史長河之中,一個地區是發達還是落后更多取決于那些中長期的環境因素。某類創新在某個地區率先出現,不一定意味著該地區先進,只是該地區存在這類創新的需求罷了。領先和落后往往是相對的。創新的種子進入落后地區,經常能冒出下一輪創新的嫩芽。
三是采用比較研究的方法,特別是比較德國交易所和英國交易所的演進之路。倫敦證券交易所和紐約證券交易所為多數人所了解,而法蘭克福和德意志交易所不為大眾所知曉。本書比較法蘭克福與倫敦在交易所演進上的不同路徑,并且比較這兩個城市的金融機構存在的差別,以及分析形成這種差別的原因,試圖給讀者展現一個更加立體的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