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十四年來家國
- 南明,朕的天命太抽象
- 公白渡河
- 2357字
- 2025-01-12 22:00:56
不納糧不納稅。
不代表我就不收稅。
轉嫁稅這玩意朱慈煊穿越前可太熟悉。
作為一個農村做題家,朱子宣沒有任何六個口袋的助力,畢業后望著高不可攀的房價,就開始研究這東西。
可惜房價剛開始大跌,他就穿越成朝不保夕的大明最后的太子。
李白二藩軍隊勤王救駕,肆掠洪沙瓦底,一路燒殺搶掠,作為補給,激勵士卒。
導致阿瓦蒲甘實脂等郡的洪沙百姓逃亡四散。
朱慈煊雖然身為一個現代人,見過真正的神圣軍隊。
對晉鞏軍隊的劫掠行徑十分不恥。
但也明白不能對封建軍閥有太多奢望。
按照那套階級史觀,南明就沒一個好人。
用民族史觀就很適用了,身為皇漢的朱慈煊對洪沙瓦底可沒啥好感。
東南亞和東北亞作為華夏傳統輻射地帶。
洪沙瓦底可和瀾滄真臘差太多,遠不如安南暹羅。
華夏最為忤逆的一個小弟。
朱慈煊穿越前都快歸入恐怖主義勢力了。
話說回來。
百姓逃亡。
及至朱慈煊攻克阿瓦城,奔逃的王公貴族又是攜帶一大批自己的阿赫木旦與奴隸,算上莽白和卑謬侯十萬大軍裹挾南下的百姓。
足有二十萬之多。
要想重新招募流民,編戶齊民,耕種土地,收稅收糧,非需一年半載。
寺院僧侶的號召力就有很大用處了。
加上洪沙官員逃往下洪沙瓦底,人手不足。
寺院僧侶來做包稅人便十分合適。
讓洪沙百姓上繳宗教稅。
轉移矛盾。
再抬高物價,用穿住來搜刮糧食。
配合【迎闖王】和【三清教育】,后勤勉強算是完備了。
拉攏完洪沙僧侶法師的朱慈煊,回到自己城外的行在。
嘉靖帝的天命再來幾次,阿瓦城就要成為一片灰燼了,不得已只能住在城外的軍中帳帷。
召集大明洪沙官員開了個臨時會議。
“阿達蘊,你用貴族們留下的金銀向寺院極低價收購糧食后,便以洪沙國百年進犯大明的賠償為名,轉給大明的官員。”
“等明年以后,以朝貢名義,將糧食直接送入大明軍中。”
阿達蘊俯首領命,旋即猶豫道。
“殿下,大明王師入洪沙一年有余,阿瓦諸郡陷于戰亂,糧種不齊,彼時國王平達力招二十余萬軍隊抗拒王師,逆賊莽白等人南下時又搶掠糧食。”
“眼下國中糧秣在供給大明晉王兩萬王師出征后,已經耗費半數,怕是無力再支持十萬大軍南伐逆賊莽白。”
“暹羅往我國的清邁一帶,山地難行,能運的糧食不多。”
朱慈煊笑了一聲:“誰說我有十萬大軍的。”
“是國王和僧侶……”阿達蘊愣了一下,醒悟過來,又是太子殿下的奸計。
斟酌片刻,阿達蘊又躊躇開口:
“殿下,即使無十萬大軍,上洪沙休戰屯田,積蓄糧儲,也最多供應五萬軍隊。”
光李白二藩的軍隊就有兩萬,若想反攻滇省,乃至川黔,哪是三五萬軍隊就夠的。
朱慈煊眉頭不由皺起,他還想洪沙瓦底作為復國的根基呢。
阿達蘊見狀,惶惶說出實情。
卻是,洪沙國的水稻不全如朱慈煊所想的和安南占婆一樣一年三熟。
占地最廣的上洪沙只能種雨季稻和夏季稻,十一月到二月的夏季稻要用渠堰之水、地下水及江河提水來灌溉。
下洪沙雨水充沛,方能一年三熟。
這也是東吁建國百年大半時間,王都在下洪沙的勃固。
他隆王從勃固遷都阿瓦,也是擴充屯田阿赫木旦的數量,把本屬于寺院的奴隸統統分散到大金沙江兩岸種植水稻。
就算這樣,屯兵備戰,也要每年從下洪沙運糧百船到上洪沙。
下洪沙糧食豐富,除了供應上洪沙,每年還能賣不少大米給東南亞的葡萄牙人和荷蘭人。
朱慈煊恍然頷首:“莽白活不了多久,下洪沙的糧倉早晚屬于孤。”
“征集寺院糧食后,能供三萬大軍南下便行。”
阿達蘊保證道:“只要各大寺院不怠,不需旬日就能準備好。”
處理完糧食問題。
朱慈煊看向換了一套干凈衣裳的黎維柞。
“黎卿,你來往滇西滇南和洪沙,可知滇省有多少大明忠良還在堅守?”
黎維柞沉默許久,方才出列俯首。
“殿下,自圣駕南幸洪沙,滇省諸將皆已灰心,投降東虜,除晉王鞏昌王,和從桂省追駕的廣國公。”
“滇省,滇省已再無我大明一將一兵。”
聞言,朱慈煊頓時怔住。
數萬,近十萬的大西軍啊。
孤那么多軍隊呢!
“咸寧侯祁三升呢,懷仁伯吳子圣、總兵高文貴呢,他們去歲不是和鞏昌王一同救駕嗎?”
“此前還有消息說穎國公楊武收復了騰越,準備迎駕?”
首輔鄧士廉出列對道:
“殿下,你忘記前事。”
“卻不知黔國公沐王府世守云滇,土漢皆有威望,雖主張南幸洪沙瓦底,卻也提出文武將士分二。”
“一半隨圣駕入洪沙,一半奉殿下監國于茶山以御諸將。”
朱由榔點了點頭,若以其計。
哪怕他沒穿越來,都還有至少兩三萬軍隊。
匯同李白二軍,即便守不住滇西,也能翻山越嶺,至桂粵,會師鄭延平。
鄧士廉抿了抿嘴唇:“陛下未曾聽納,及至洪沙國井梗城。”
“身陷囹圄,黔國公欲要行孟艮,匯晉王所部,經大撒至安南國。”
“卻被奸賊馬吉祥所阻,彼時馬賊便把持朝野,蒙蔽圣聽。”
“咸寧侯祁三升曾殺入蠻莫安撫司,上表迎駕,皇上卻發敕言已航閩,將軍自為計。”
“馬吉祥又以天子名義,發敕給洪沙國各關口,說圣駕已航閩會師延平郡王,后有一切兵,都殺了。”
“怕是彼時追駕諸將聞言便灰心降了東虜。”
朱慈煊仰躺椅子,腦子里已經一片空白。
不說大西軍守川走川的軍隊。
其余的各部,在四月份聽到祁三升帶回的敕令后,便紛紛投降代清固倫。
東閣大學士張佐宸、戶部尚書龔彝、兵部尚書孫順等大臣也相繼投降。
永歷帝這一逃,讓維系十四年的殘明朝廷立即土崩瓦解。
黎維柞吸了兩下鼻子,抬首間,雙目已經通紅。
“總兵高文貴在救駕不及,回返永昌后,郁憤吐血而亡。”
“懷仁伯吳子圣迫不得已率部降清。”
“將軍楊武跋扈,吞并高文貴所部八百精兵,索取國公之位,猶不滿足,挾持僉都御史劉苣等文武投于吳三桂。”
黎維柞頓了頓,又開口:
“滇中雖無兵將,然中土忠義廣布天下,云貴土司仍戀國恩,除臣得孟定土司義兵,黔省馬乃土司也得晉王敕印仍奉大明。”
朱慈煊抬了抬手,又將手放下,一時寬慰安撫的言語說不出口。
大明洪沙群臣看著太子殿下面無表情,也是疑懼不斷。
半響,朱慈煊總算有所動作。
卻是舉起案幾上盛水的瓦罐,憤然投擲于地。
瓦裂水濺。
“一而再三,三番五次。”
“大明就亡在他這逃跑天子身上!”
“他還好意思讓孤放了那些誤國奸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