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劍橋羅馬騎士等級史
- (澳)凱蘭·達文波特
- 2051字
- 2024-12-17 17:16:44
騎士的財產(chǎn)級別
將羅馬公民吸納進百人隊大會是兩位名為監(jiān)察官的高級行政官的責任。(39)在每五年一次的人口調(diào)查中,監(jiān)察官會根據(jù)財產(chǎn)條件將全體17歲及以上的羅馬公民劃分成各個級別。(40)騎士有18個百人隊,從國家最富有的成員中選出。他們被要求作為騎兵入伍10年,這也是所有想要開始從政生涯的公民的最低服役要求。(41)公民在共和國作為騎士服役究竟需要什么樣的財產(chǎn)條件仍不確定。我們主要依靠后世的描述。哈利卡納蘇斯的狄俄尼修斯寫道,騎士百人隊中的羅馬人是從“那些在人口級別中排名最前和出身高貴者”()中選出的,西塞羅也有類似的表述,說他們擁有“最高的人口級別”(censu maximo)。(42)記錄中的最高級別是一等步兵(prima classis)的10萬阿斯。根據(jù)阿斯來劃分公民的做法不可能早于公元前3世紀羅馬引進鑄幣,盡管這當然不能排除更早之前有過基于財產(chǎn)的財權政治劃分,因為羅馬在此前用過非鑄幣形式的金屬。(43)西塞羅和狄俄尼修斯的表述似乎暗示,公元前3世紀初的騎士需要與一等步兵相同的財產(chǎn)條件。(44)因此,除了財富,被選為騎士百人隊成員的特權還取決于其他因素。在選擇可以獲得這種榮耀的羅馬公民時,監(jiān)察官會考慮他們的身體狀況是否適合在軍中效力,以及性格和道德上是否合適。(45)據(jù)說監(jiān)察官在將公民納入和逐出百人隊的過程中非常謹慎,不會隨意或沒有理由地使用這些權力。(46)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騎士的財產(chǎn)條件被提升到高于一等步兵的水平。(47)這次提升很可能發(fā)生在公元前3世紀末,即第二次布匿戰(zhàn)爭時。(48)它可能與羅馬錢幣體系的重組有關,伴隨著公元前211年引入第納里。(49)條件提高的證據(jù)來自波呂比烏斯,他在公元前2世紀描繪了羅馬軍隊的組成。他表示,每個軍團的騎兵由監(jiān)察官“根據(jù)財富”()選出,暗示當時騎士的標準要高于軍隊中的步兵所需要的。(50)李維對公元前214年的事件的描繪——當時公民必須提供奴隸作為羅馬艦隊的槳手——為高等騎士級別的潛在數(shù)量提供了指征。在國家遭遇危機時,被監(jiān)察官認定擁有10萬阿斯的公民需要為艦隊提供3名奴隸,擁有稱號過30萬阿斯的需要提供5名,擁有100萬阿斯以上的需要提供7名,元老需要提供8名。(51)我們并非一定要認為這些數(shù)字對應著具體的財產(chǎn)條件,因為元老院可能只是臨時定下這些標準。(52)但它們的確表明,可以很容易地在高于一等步兵成員所需的10萬阿斯的標準之上對公民進行劃分。
我們能進一步確定騎士級別的精確標準嗎?最熟悉的數(shù)字是近乎權威的40萬塞斯特斯這一標準,它最早出現(xiàn)在賀拉斯《書信集》的一首作品中,時間是公元前20/19年。(53)拉斯伯恩(Rathbone)指出,對這一調(diào)查排名的描繪用的都是塞斯特斯,表明這一具體標準很可能是公元前141年之后的。(54)羅馬人在那年調(diào)整了自己的幣制,作為貨幣單位的阿斯被貶值,行政當局對“國家支付和官方價值評估”的計算從阿斯改為塞斯特斯。(55)因此,克勞福德(Crawford)提出,這一改變導致騎士級別的條件從40萬阿斯(改革之前)變成了40萬塞斯特斯(改革之后)。(56)賀拉斯提到的40萬塞斯特斯無疑暗示這成了被普遍接受的數(shù)字,至少可以上溯到公元前67年的《洛斯基烏斯法》(lex Roscia)。(57)不過,我們無法確定它是否出現(xiàn)在更早的時期,即公元前141年的改革之時或早于公元前67年的某個時間。(58)我們也不能言之鑿鑿地表示,級別標準沒有多次改變過。我們能說的只是,騎士最初與一等步兵有著同樣的級別,但后來超過了步兵,很可能是在第二次布匿戰(zhàn)爭時。公元前141/140年的幣制調(diào)整后,財產(chǎn)級別的數(shù)字單位從阿斯變成了塞斯特斯。到了公元前1世紀后期,標準被定為40萬塞斯特斯。
雖然富有且擁有特權,18個百人隊中的騎士卻無需為馬匹自掏腰包。相反,是由國家出錢向每人提供馬匹,稱為“公共馬”。(59)按照傳統(tǒng),財庫為這些所謂的“公共馬騎士”每人撥款1萬阿斯購買馬匹(稱為“騎兵費”[aes equestre]),另外還有2000阿斯用于馬匹的給養(yǎng)(“草料費”[aes hordiarium])。(60)這些資助來自向寡婦和孤兒征的稅。(61)與他們顯赫的地位相對應,18個公共馬騎士百人隊最初擁有在百人隊大會上率先投票的特權,甚至還在第一級別之前,盡管這在公元前3世紀時變了。(62)不過,即便當羅馬的領土擴大到整個意大利時,沒有改變的一點是監(jiān)察官選出的公共馬騎士的數(shù)量。1800人的數(shù)字在整個王政時代都是固定的(18個百人隊各100名騎士)。(63)這些公共馬騎士中的300人最初被劃撥給前四個軍團。(64)這很快被證明不夠,于是從公元前403年開始,所有具備必要財產(chǎn)條件的羅馬公民都被允許加入騎兵,盡管他們不得不自掏腰包準備和供養(yǎng)馬匹(因而被稱為“自備馬百人隊”[equites equo suo]),不被納入百人隊大會的騎士百人隊。(65)自備馬百人隊的人數(shù)最終大大超過了公共馬百人隊。到了公元前225年,在第二次布匿戰(zhàn)爭期間,羅馬和坎帕尼亞共有2.3萬人有資格作為騎士在騎兵中服役,但其中只有1800人作為公共馬騎士被正式納入騎士百人隊。(66)能夠作為騎兵入伍的羅馬人數(shù)量的上升使得更高比例的富有公民能夠以精英身份參與國家事務,并因自己的努力獲得認可。公共馬騎士和自備馬騎士之間的人數(shù)差異證明了公共馬帶給其擁有者的威望。不過,這兩個群體都被認為是,而且都被稱作“騎士”。(67)他們組成了一個通過為共和國服役而聯(lián)合起來的貴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