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劍橋羅馬騎士等級史
- (澳)凱蘭·達文波特
- 965字
- 2024-12-17 17:16:42
君主制與貴族(續)
直到西羅馬帝國作為一個獨立的政治組織逐步瓦解,而文官行政體系中的機會逐漸減少,西歐的貴族階層才變得愈加炫耀其軍事色彩。公元5世紀,高盧的一些貴族拿起了武器,有的試圖保衛羅馬國家,有的想要自己掌握權力,也有的支持入侵的蠻族。(111)從西部帝國的軀殼中誕生的后繼國家,比如西哥特王國、勃艮第王國和墨洛溫王朝,都采用了君主制。它們持續不斷地處于戰時狀態,因此王權意識牢牢地建立在了勝仗之上,而非個人的品格或公民美德之上。(112)社會等級中最重要的是那些能夠在戰斗中支持國王的人。(113)高盧貴族不再選擇文武結合的元老生涯,因為6世紀時不再有能夠讓他們成為執政官或長官的羅馬官階。(114)唯一的文官生涯就是教會職務。(115)公元5世紀后期和6世紀之間在中部及南部高盧的這些變化導致貴族風俗在性質上變得日益尚武。(116)在盧瓦爾河以北的地區也出現了新的公職貴族,他們擁有鮮明的武人氣質,依附墨洛溫諸王。到了公元7世紀,在高盧各地(當時稱為法蘭西亞[Francia])都可以看到世襲的軍事貴族。(117)
公元6世紀后期和7世紀,意大利貴族的軍事化背后也有類似的原因。(118)當西羅馬皇帝不復存在后,意大利的元老精英最初還很活躍,因為他們新的東哥特人領主維持了原有的體系,將他們自己的普通士兵充實到軍隊和軍事精英中。(119)不過,東哥特人統治的崩潰和拜占庭入侵意大利導致了公元7世紀時“元老貴族和與其相關的制度的式微”,就像布朗(Brown)所指出的那樣。(120)與后羅馬時代的高盧一樣,整個意大利都出現了軍事封地制。(121)羅馬國家及其制度的崩潰也導致了其貴族文官價值體系的滅亡。在西部,取代帝國的不是“共和國”,而是由武人國王統治的赤裸裸的專制政權。在東羅馬(或拜占庭)帝國,“共和國”的文官制度和理想的延續推遲了真正的軍事貴族的發展。(122)拜占庭的變化過程直到公元7世紀才開始,原因是舊有的元老等級的衰亡,近乎不間斷的戰事壓力,作為帝國行政基礎的軍事主題的確立,以及越來越多像亞美尼亞人這樣的外來者涌入帝國公職體系擔任指揮官。(123)不過,世襲的拜占庭軍事貴族是科穆寧王朝時期的產物,這一發展同那位皇帝對尚武美德的重新強調密切相關。(124)在此時期,權力和恩蔭網絡的重組導致了舊有元老精英的消失。(125)因此,直到那些后繼王國在西歐站穩了腳跟,東部的拜占庭帝國拋棄了早前的結構和制度,王政時代存在過的那種軍事貴族才回歸地中海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