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職場跨越:從默默無聞到不可替代
- 胡浩
- 885字
- 2024-12-03 17:57:46
第一封信:學歷普通的人,能擁有美好發展前景嗎
我學歷不高,目前在一家小公司里從事行政工作,每天起早貪黑,疲倦不堪,也看不到有什么發展機會。而那些學歷高的人,起點高很多,在大品牌公司工作,收入高,公司有完善的培養體系,與我們有天壤之別。可是我不甘心,起點低了就沒有發展嗎?
身上仿佛有沉重的枷鎖,無力去打破它,心里有兩個聲音,一個告訴自己要改變命運,而另一個聲音又告訴自己,認命吧,競爭太激烈,有份工作就行了。每次鼓起勇氣想學習新技能或者制訂長遠規劃時,又覺得很難實現,就放棄了。請問老師,我這樣沒有高學歷和特長的人,也能期待有所發展嗎?
來信分析:自我設限才是影響發展的首要問題
除了信里的情況,也有不少條件優秀的人在進入職場一段時間后,也開始懷疑自己是否命中注定就這樣了,沒有長期的目標,每天都在一種近乎死循環的狀態下度過,這是進入了“自我設限困境”。
經過對數百位職場人的調研,我發現陷入這一困境的人,大都經歷了表1-1中的心路歷程而在行動上停滯甚至放棄。
表1-1 走向自我設限困境的心路歷程

從表1-1可以看到,從一開始的滿懷希望到最后的懷疑自己,在所謂的“認清現實”中放棄了對自我成長的主導,自我設限的人往往認為成功是因為有天賦或者命運眷顧。
破解困境的關鍵在于走出“舒適區”,我們一般將儲存舊想法的領域稱為舒適區,盡管并不怎么舒適——只是熟悉而已。努力讓自己從舊想法的束縛中解脫出來并開始改變,需要一次又一次地跨越熟悉區域的界限。[2]你需要下定決心進行認知的更新升級,這一內容在本書第二篇中進行詳細解讀。
成功本身是個較為主觀的概念,對它的定義取決于你重視的內容和你周圍的人,人們容易通過對比物質標準來判斷是否成功,比如有多少財富,在公司里的職位高低等。[3]理論表明,不斷將自己與周圍人進行對比的人永遠不會感到滿足。當我們通過比較來衡量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時,我們就將自己放在了失敗的位置上。[4]所以不要羨慕那些成功人士,事實上每個人都可以成功,因為天才是指我們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才能,通過適當的方法,我們也一樣可以充分利用。[5]
我們需要重新定義成功:成功,是找到了自己最好的狀態,即合理且滿足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