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晚清新小說的興起

第一節 晚清倫理變革

一、中國傳統倫理觀

我國倫理思想源遠流長,《孟子·滕文公上》曰:“當堯之時,天下猶未平。洪水橫流,泛濫于天下。草木暢茂,禽獸繁殖。五谷不登,禽獸逼人,獸蹄鳥跡之道,交于中國。堯獨憂之,舉舜而敷治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澤而焚之,禽獸逃匿。……后稷教民稼穡,樹藝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人之有道也,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于禽獸。圣人有憂之,使契為司徒,教以人倫。”蔡元培也說:“倫理界之通例,非先有學說以為實行道德之標準,實倫理之現象,早流行于社會,而后有學者觀察之、研究之、組織之,以成為學說也。在我國唐虞三代間,實踐之道德,漸歸納為理想。雖未成學理之體制,而后世種種學說,濫觴于是矣。”[1]雖然我國倫理思想具體源于何時,目前學界也難以達成共識。但已有文獻證明,我國殷商時期就有了孝之道德觀念,《尚書·無逸》記載殷高宗武丁為去世的父親守制的情形:“其在高宗……作其即位,乃或亮陰,三年不言。”至周代,倫理道德更是上升到了制度的層面。王國維先生曾經精辟地論道:“周之制度典禮,實為道德而設,而制度典禮之專及大夫士以上者,亦未始不為民而設也。周之制度典禮,乃道德之器械。”[2]在西周,天命神學的外衣下實質上包藏的是一種針對人間的道德律令。在西周的銅器銘文中,道德觀念已經堅固地樹立起來,諸如西周前期銅器銘文中有“敬德”“正德”“雝德”“秉德”等幾種,中、后期有“孔德”“安德”“胡德”“烈德”“介德”“懿德”“明德”“若德”“首德”“元德”“哲德”等等[3]。《尚書·周書·多方》曰:“惟我周王,靈承于旅,克堪用德,惟典神天。”《詩經·周頌·維天之命》曰:“維天之命,於穆不已。于乎不顯,文王之德純。”這種道德的傾向在銅器銘文、《尚書》《詩經》等資料中都有廣泛而明確的反映。至春秋戰國時期,已經建立了相當完備的倫理體系,提出了“慈”“孝”“友”“恭”等概念,對中國倫理思想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在中國倫理思想發展過程中,中國傳統社會又將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主要分為夫婦、父子、君臣、兄弟、朋友五種,即常說的五倫。《尚書·舜典》記載,虞舜曾對司徒契曰:“契,百姓不親,五品不遜。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寬。”馬融注:“五教,五品之教。”鄭玄注:“五品,父母兄弟子也。”《左傳·文公十八年》對此作了詳細的解釋:“舜臣堯,舉八愷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時序,地平天成。舉八元,使布教于四方,父義、母慈、兄友、弟共(恭)、子孝,內平外成。”舜認真推行堯的“五教”德政,天下太平興亡。堯舜時代沒有明確的五倫概念,但已經具備了五倫的雛形,指向父、母、兄、弟、子家庭內部的倫理關系。春秋后期,周禮崩壞,諸侯爭霸,社會動蕩不安,孔子將君臣關系視為重要的社會關系,豐富了倫理體系。《論語·顏淵》中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據《禮記·中庸》記載孔子曾以“五達道”劃分人倫:“天下之達道五:君臣也,父子也,夫婦也,昆弟也,朋友也。”《孟子·滕文公上》也對“人倫”做了具體闡釋:“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可以說,孟子繼承了孔子尊君孝親的思想,賦予“五教”以新的內容。從此,父子、君臣、夫婦、兄弟、朋友作為五倫的內容固定下來并成為倫理體系的核心,強有力地影響、支配了中國人的道德生活,其他人倫秩序則照此推衍出去,諸如師生比父子,堂兄、表兄比兄弟等。孟子提出“五倫說”之后,又強化了其中君臣、父子、夫婦三種關系的重要性。《孟子·公孫丑下》曰:“內則父子,外則君臣,人之大倫也。”《孟子·萬章上》又曰:“男女居室,人之大倫也。”這種“人之大倫”的思想在《荀子·天論》被表述為:“若夫君臣之義、父子之親、夫婦之別,則日切磋而不舍也。”顯然,經過儒家學派的整理,君臣、父子、夫婦三種關系被凸顯出來,但最初并沒有主從之分、尊卑之別。

秦漢以后,三倫觀念發展成為“三綱說”,不僅具備了傳統禮教的權威性,而且由原來交互性的平等關系畸變為單向度、絕對化的主從關系。《春秋繁露·基義》曰:“陰者陽之合,妻者夫之合,子者父之合,臣者君之合。物莫無合,而合各有陰陽……君臣、父子、夫婦之義,皆取諸陰陽之道。陰陽有別,故君臣、父子、夫婦便有差等,前者為主、后者次,前主動、后順從。是故仁義制度之數,盡取于天。天為君而覆露之,地為臣而持載之;陽為夫而生之,陰為婦而助之;春為父而生之,夏為子而養之。王道之三綱,可求于天”,而且“天不變,道亦不變”。董仲舒進一步發揮了韓非子的倫理觀念,從天人感應說以陽尊陰卑比附人倫世界,論述了君臣、父子、夫婦之間主從關系的合理性和永恒性,提出“三綱”說。關于“三綱”的內容,《白虎通義·三綱六紀》作了具體的解釋:“三綱者,何謂也?謂君臣、父子、夫婦也。六紀者,謂諸父、兄弟、族人、諸舅、師長、朋友也。故君為臣綱,夫為妻綱。”雖然西漢末年的《禮緯·含文嘉》提出了“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但三綱一詞最早是董仲舒提出來的,經過東漢官書《白虎通義》的論證和倡導,三綱之說迅速流行并成為倫理生活不敢僭越的禁忌。宋代理學家又把三綱上升到“天理”的高度,鞏固了君權、父權、夫權的絕對支配地位,《朱子語類》曰:“未有這事,先有這理。如未有君臣,已先有君臣之理;未有父子,已先有父子之理。”

明清時期,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雖然出現了不滿宋明理學的批判聲音,產生了具有啟蒙主義傾向的新思想,諸如李贄否定男尊女卑的觀點:“故謂人,有男女則可,謂見有男女豈可乎?謂見有長短則可,謂男子之見盡長,女子之間盡短,又豈可乎?”(《焚書·答以女人學道為見短書》)不僅如此,李贄還提出夫婦應該是平等的:“故吾究物始,而見夫婦之為造端也。是故但言夫婦二者而已,更不言一。”(《焚書·夫婦論》)黃宗羲反對把君臣等同父子關系,主張父子之間應是非常融洽的平等關系,而君臣是互助的平等關系——“治天下猶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許。君與臣,共曳木之人也”,君臣相處之道是:“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明夷待訪錄·原臣》)但新思想的燭光畢竟是極其微弱的,三綱編織的倫理思想依然有國家法律和世俗民風的強大支撐,官方政府的褒獎也起了極大的推波助瀾的作用,愚忠、愚孝、愚貞的悲劇不斷上演,而悲劇的行為主體卻表現出殉道者的無上榮耀,“這種‘愚’不僅體現在受動主體(臣、子、妻)被馴化為絕對服從的奴隸,更體現在以道德的名義對生命進行殘酷的摧殘”[4]。比如《吳孝子墓志銘》中就記載了一個迂腐近乎自殘的愚孝故事:“孝子吳翁,諱浚,字潮源,號素齋,世居山陰利樂村。……及長,修身表俗,務厚人道,常瀹肱劑父病。父死,侍母寢,足不至閨闥,冬燠衾,幾四十年如一日。”[5]《清史稿·列女傳》中記載了一個愚昧可笑的節婦故事:“季斌敏聘妻藺,……斌敏未婚卒,藺年十八,矢不嫁。居二年,聞有媒妁至,截右耳,逾三日,又截左耳。其父春以告季氏,迎以歸。女事姑甚孝,為夫補行喪服。喪終,歸訣父母,謂當死從夫,父母力勸喻之。女復還,見姑,言笑如平時,即夕飲毒死。啟篋封所割兩耳,識曰‘全歸’。”[6]諸如此類荒誕不經的倫理場景在地方志中也可以找到很多,明清濃厚的三綱思想嚴重戕害了生命,使人性異化、扭曲,這也是晚清倫理變革批判的主要內容。

還需要提及的是,在從五倫到三綱的畸變過程中,五倫的排序也不盡相同。在一定意義上說,關于倫理觀念和人們倫理方式最深刻、最集中的表現還應當為人倫順序的變化。《周易·序卦》曾經對人倫關系的產生過程做過這樣的系統論述:“有天地然后有萬物,有萬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婦,有夫婦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禮義有所措。”而孟子和荀子根據時代的需要對五倫順序作了調整,《孟子·滕文公上》中的“五倫說”,又將父子關系排置于五倫之首,夫婦關系位于第三。《荀子·王制》曰:“君臣、父子、兄弟、夫婦,始則終,終則始,與天地同理,與萬世同久,夫是之謂大本。”在荀子的倫理思想中,君臣則是五倫之第一,夫婦關于則位居兄弟之后。在君主專制的傳統社會,荀子所序列的先后順序成為社會主流的倫理意識,即先君臣,次父子,再兄弟,然后是夫婦,最后為朋友。相比較而言,《周易·序卦》從社會發展的角度對人際關系的發展進程做了探討和梳理,雖然只涉及夫婦、父子、君臣三種倫理關系,但就其自然發生的順序來看,先有夫婦,然后是父子、君臣關系。后來,關于人倫的內涵不斷豐富,出現了四倫、五倫之說甚至十種關系的稱謂,對其順序也出現了多樣化的演變。

清初毛奇齡在《四書賸言》曾對人倫排序的演變作了這樣的描述和分析:“蓋古經極重名實,猶是君臣、父子諸倫,而名實不茍,偶有稱舉,必各為區目。如《管子》稱‘六親’,是父母、兄弟、妻子。衛石碏稱‘六順’,是君義、臣行、父慈、子孝、兄愛、弟敬。《王制》稱‘七教’,是父子、兄弟、夫婦、君臣、長幼、朋友、賓客。《禮運》稱‘十義’,是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義、婦聽、長惠、幼順、君仁、臣忠。齊晏嬰稱‘十禮’,是君令、臣恭、父慈、子孝、兄愛、弟敬、夫和、妻柔、姑義、婦聽。祭統稱‘十倫’,是君臣、父子、貴賤、親疏、爵賞、夫婦、政事、長幼、上下。《白虎通》稱‘三綱六紀’,是君臣、父子、夫婦、兄弟、諸父、族人、諸舅、師長、朋友。雖朝三暮四,總此物數,而‘十倫’非‘十義’,‘五道’非‘五常’,《中庸》‘三德’斷非《洪范》之‘三德’。”

章太炎在1928年對傳統蒙學《三字經》進行修訂時進一步闡發和明確了:“五倫者,始夫婦,父子先,君臣后,次兄弟,及朋友,當順敘,勿違負。”從陰陽男女兩性結為夫婦生兒育女,然后衍生出父子家庭關系,再由父子之義延及君臣國家關系,再依據親疏遠近而推出兄弟與朋友關系。這種邏輯排序與《周易·序卦》中的排列極為相似,既遵循了自然生成法則,又重視血親親情,相當準確地體現了中國倫理系統特點。基于此,本論文結構安排依次是晚清新小說夫婦倫理敘事、晚清新小說父子倫理敘事、晚清新小說君臣倫理敘事、晚清新小說兄弟倫理敘事和晚清新小說朋友倫理敘事。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邵武市| 西盟| 宝坻区| 陆河县| 泸西县| 包头市| 道真| 沂水县| 加查县| 樟树市| 沽源县| 牡丹江市| 柘荣县| 东城区| 武宁县| 习水县| 建瓯市| 保德县| 屏山县| 夏津县| 察隅县| 青神县| 长汀县| 英德市| 老河口市| 木兰县| 宜城市| 隆安县| 闽侯县| 乌鲁木齐市| 鹤山市| 嘉义市| 修武县| 宽甸| 德令哈市| 凤台县| 体育| 吴忠市| 镇雄县| 株洲县| 阳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