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治療藝術之治療師培訓手冊
- (美)杰弗瑞·薩德
- 3285字
- 2024-11-21 15:33:06
選擇點:全方位模式
為了讓大家了解心理治療培訓練習如何套用在治療師的工作情境上,我們用一個更大的全方位溝通模式來理解全盤。這個模式包括五個治療選擇點:目標、禮物包裝、量身定制、過程,以及治療師/溝通者所處位置。這個模式用來強化頓悟的經驗,可以運用在任何人際關系互動上。
鉆石選擇點模式
我經常用五個選擇點的體驗式練習來教導我的學生,幫助他們完整掌控概念。為了教導“治療師所處位置”,我一般會運用心理治療培訓里的體驗式練習。
我們可以在圖1-1中看到選擇點模式的樣貌,就像一顆鉆石擺在我們眼前。

圖1-1 鉆石選擇點模式
讓我們簡單地檢視一下模式里的前四個點,然后進一步討論第五個點,第五個點處于圖1-1中的核心位置,其他四個點在周圍變化發展。每個選擇點都有一個主要提問。
我們首先來看的選擇點是目標。關于目標我們要思考的問題是,“我想要溝通什么?”更精準地說,這個提問可以是,“我希望能夠誘發什么樣的反應?”
要提出一個目標看似簡單,但是很多時候,說話的雙方在溝通之前并沒有意識到特定目標是什么。人們很多時候說話是為了了解自己的思考,并不會策略性地思考他們想要達成什么樣的結果。
在醫學上,目標是有跡可循的。比如,個案感染某種細菌,10個醫師可能會有同樣的診斷,然后開類似的抗生素。這是一種清楚明了的情況。然而,心理治療的過程是一種啟發式歷程——根據過去的經驗來簡化假設。
因此,10個心理治療師可能有10種不同的治療目標,盡管個案呈現同樣的病癥。一個治療師可能建議改變想法,另一個治療師可能建議改變行為。一個治療師可能聚焦在情緒同理心上,另一個治療師可能提供伴侶治療。目標會因為許多不同原因而有多樣變化,其中一個原因是治療師自身的治療學派取向。
禮物包裝是第二個選擇點。禮物包裝的提問是,“我想要如何溝通這個目標?”知道要說什么或許很重要,但知道如何強化它才是至關重要的。治療師如何進行禮物包裝,其中的元素技巧可以說選擇眾多。它包含如何運用這些技巧,比如催眠、講故事、病癥描述,以及重新框架等。
藥房里的成藥可能治好感冒之類的小病,而把心理治療想成與藥房里的成藥療效一樣是錯誤的。心理治療技巧是用來將概念禮物包裝呈現給個案的,技巧本身沒有任何療效。適當的禮物包裝可以強化療效,特別是當我們的目標是誘發經驗上的頓悟的時候。
隱喻是禮物包裝一個信息的一種方式。
亞里士多德曾說,“到目前為止,最棒的事情就是成為隱喻的大師?!痹谝粋€隱喻里,包裝一個目標可以強化個案反應以及療效。隱喻會啟發個人從故事中找尋個人意義。隱喻會塑造一個人的心靈地圖,跟潛意識溝通那個不可預知的寶藏;對象和表征消失了,同時制式的圍籬和對立面也消失了。隱喻是一種概念化溝通,會喚醒沉睡的潛力及強化頓悟的情感,用來誘發經驗體現。隱喻會啟動頓悟的感覺,它不是呈現事實的工具。
禮物包裝一個隱喻會強化情感沖擊。隱喻是間接的方法。羅密歐說,“朱麗葉是太陽”,我們理解他在說什么。如果羅密歐去解釋他所說的話,那種深刻感受就不見了。隱喻比文字本身有更多意義,而且它是模糊的。每個人對于隱喻的詮釋都不一樣,但是概念上的意義是通用的,就像羅密歐說的那句話一樣。
第三個選擇點是量身定制,這是一個增強信息的關鍵方法。要量身定制一個信息,治療師會問自己,“個案/接收者處于什么位置?”這個元素聚焦于個案心靈世界與人際關系的評估面向。收集到的信息是用來修正禮物包裝技巧的,以符合個人最佳需求。量身定制也用在目標設定上。
治療方法應該進行禮物包裝,才能符合個人的獨特需求。要給一個實事求是的講究科學的人提供作業,我們需要一種特定的方法。對一個藝術風格的人,我們需要另一種方法。我們給予科學家的任務可能是合乎邏輯、線性合理的任務。對于藝術家,我們可能把任務框架成一種唯美的畫面。
了解個案所處的位置,可以幫助我們決定治療目標。如果個案抱怨抑郁癥,我們可以畫出一幅地圖看看個案是如何表達他的抑郁的。對某些人而言,抑郁是鉆牛角尖且害怕與人接觸。對另一些人而言,抑郁是黑暗恐怖的畫面加上嚴重的自我批判。對很多人而言,抑郁是感受不到快樂,并且感覺生活無聊。
我們或許可以從“個案是如何經歷他的問題的”這幅地圖上找到蛛絲馬跡,找到治療目標。個案對于問題狀態結構的傾向,或許可以給我們提供一盞明燈。心理治療方法的原則是治療元素,而不是診斷。問題的表面陳述是一種診斷。當我們改變了足夠多的元素,整個問題自然改變。
第四個選擇點是過程,核心提問是,“一個戲劇化過程如何活化禮物包裝和量身定做的目標?”有三階段過程:設定(伏筆)、主要方法、跟進。整個過程是:進入、提供解決方法、離開,即治療師在治療之前、當中、之后。
我們思考一下網球和高爾夫球的擊球。力量來自一開始的設定和之后的跟進。用電影的術語來說,整個過程是開場、主題呈現、結局。比如,開場的一幕是一棟高樓大廈,鏡頭接著轉到辦公室里在聊天的兩人,然后音樂或是說話聲音引導到下一個場景。
一個好的治療師,想要個案產生深刻的情緒感受,會將他們的信息用這三階段呈現出來。比如:(1)“你正在讀這本書?!保?)“你可以理解書中的想法?!保?)“你可以體悟書中的概念。”(4)“你可以運用這些體悟去強化你的溝通技巧,并產生深刻感受的效果?!保?)“你想要更有效的溝通,是吧?”在這個例子里,三個“跟隨的陳述句”(句子1、2、3),引導到一個目標建議(句子4),這個“三明治溝通法”是夾在跟隨句和引發動機句(句子5)之間的。在這個例子里的三階段過程是:跟隨、建議、引發動機。
當我們聚焦在這四個選擇點上時就會使整個治療更有效率。這個模式有個好處是它立即的效用:治療師在面對抗阻時會有更多的選擇??磿r機需要,我們可以改變目標、禮物包裝、量身定制,或是創造一個過程。
再次強調,我們可以運用教條式方法或是體驗式方法教導這四個元素。我更傾向于用體驗式方法,因為經驗會加速學習的過程。通過引導的練習可以直接被學員記憶在身體里。這四個選擇點背后有個更大的提問:治療師如何做治療?
最后一個選擇點,治療師所處的位置,這對提升療效有重要幫助。這個選擇點的提問是:一個人如何成為治療師?為了提高接收者的能力,溝通者可以探索之前隱藏的潛力。心理治療培訓練習可以使治療師的狀態變得更靈活有彈性,以幫助個案得到最佳的療效。
治療師的狀態
要研究治療師的狀態,我們先要思考一下這個問題,“我應該采取什么樣的位置/姿態/狀態?”治療師的狀態可以切分成四個部分:濾鏡、肌肉、心、帽子。每個部分都有個人層面和專業層面。
濾鏡,代表的是看事情的角度。在專業層面上,研究家庭治療跟研究行為治療的濾鏡是不一樣的。在個人層面上,出生在你的原生家庭跟出生在隔壁鄰居家的人的濾鏡是不一樣的。
肌肉是執行能力,是做事情的方法。比如,精神分析學派會鍛煉他們的“詮釋”肌肉,然而艾瑞克森學派會鍛煉“講故事”的能力。
心指的是一個人的慈悲心,跟專業治療取向及個人風格息息相關。
帽子象征的是一個人的社交角色。“她戴著很多帽子”,意思是她有很多個社交角色,善于人際交往。作為藝術家是一個社交角色,作為運動員,作為父母親,或是有自信的專業人士都是社交角色。一個精神分析師的帽子是不同于一個艾瑞克森學派治療師的帽子的。
我們發現在圖1-1的模式中,治療師所處的位置在正中間。它會影響其他四個選擇點,而這些選擇點也會交互作用。起始點不見得從目標開始。
有些治療師在跟個案會談之前就已經決定要用什么技巧(禮物包裝)了,可以熟練地運用這些選擇點并發揮它們的最大效用,然后就會看到療效和正向改變接踵而至。有些治療師強調特定目標,在改變發生的基礎上與個案共創一個合約。其他治療師可能不強調特定目標,而考慮治療的自然發生是建立在“你——我”關系的基礎上的。比如,存在主義治療學派,幾乎不看目標、技巧和策略過程,把治療的核心放在——在咨詢室里建立直接的人際互動關系。有些時候,我們最好花點時間從量身定制開始,在決定治療目標前,深入了解個案所處的位置(價值觀)。
為了有效溝通,我們必須考慮五個選擇點。治療師的狀態,是這本書的中心思想,我們在下一章節會進行深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