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通過伴侶,理解自己》:開篇 真正的親密,是能夠在對方面前獨處

真正的親密關系,是在伴侶那里享受獨處的能力,而彼此也愿意給對方騰出屬于自己的空間。溫暖又靠近,然而又有一定的距離。慢慢地,關系中愛的能力就會發展出來。

昨夜重溫了電影《千與千尋》。

我們不是欠宮崎駿一張電影票,而是虧欠自己一份感動。

千尋丟了名字,忘了往事,只是往前走再往前走,去找尋活下去的位置。

我蜷縮在影院中央,心隨著千尋踉蹌的腳步起起落落。當得知父母可能再也回不來時,她雙手抱住膝蓋,眼神空洞而絕望。此時白龍遞過來幾塊飯團,說:“這個是我用魔法做的,可以讓你精神百倍哦。”

小姑娘抬起頭睜大眼睛,拿起飯團一口一口咬了下去,眼淚也跟著滑落,繼而決堤般涌出,千尋終于可以放聲痛哭了。

彼時的恐懼與絕望似乎有了去處,那一刻,千尋知道:原來是可以用哭泣和淚水表達悲傷的。

讓千尋找回自我的,恰恰是白龍的親密,準確點兒說是:白龍給了千尋在親密中“做自己的空間”。

這讓我想起幾年前看過的一個短片:

一個3歲男孩生逢亂世,親眼看到父母死在身邊卻一點表情都沒有,旁邊的人大聲呼喊,他也像沒聽見一樣。

過了段時間,這個孩子被送到精神病醫院,依舊表情呆滯、身體僵硬。

直到有一天,鄰床一個小姐姐的痛哭聲把他驚醒,那女孩抱著毛毛熊止不住地流眼淚。

男孩突然抬頭問旁邊的護士:“阿姨,她怎么了,在做什么?”護士摸著他的頭、抱著他,輕聲說:“哦,可憐的孩子,她在哭泣,她很傷心。”

突然,這個男孩哇地哭出聲來,有種撕心裂肺的痛,哭聲頓時響徹整個病房。

如同千尋一樣,在一個值得信賴的人那里,在一段親密關系中,他們的痛苦有了去處。他們尋回了丟掉的情緒,撿回了一些基本的功能,比如吶喊和哭泣。在那一刻,他們活了!

不幸的人,最大的幸運就是能遇見這樣一個環境,能夠讓自己獨處,繼而釋放原始的恐懼與悲傷。

也是這種力量,讓千尋再次走進那個世界,歷盡艱辛磨難,重新回到爸媽身邊。

在溫尼科特的理論中,成長的關鍵就是“享受孤獨的能力”。

真正的親密關系,是在伴侶那里有享受獨處的能力,而彼此也愿意給對方騰出屬于自己的空間。

一個人能安心享受獨處時,內心深處一定根植著某種形象,這種形象是穩定的、可靠的、連續的。

這種形象是早年發展出來的。

比如嬰兒餓了,會用哭喊來表達需要,媽媽敏銳捕捉到后開始喂他。需求被滿足,嬰兒不哭了。

但有時媽媽忙,必須處理完一些事情才可以喂養嬰兒,比如掛掉電話、放下圍裙、離開衛生間之類,那么嬰兒的需求和需求被滿足之間就有了一個等待的過程。

嬰兒必須延遲滿足,必須在發出“餓的信號”到“被喂養”之間發展一種能力,來抵御這種饑餓。這個過程就叫作獨處。

獨處能力,就是在這個過程中產生的。

這不能提前預防,否則就會形成挫折。焦慮的媽媽會提前預防,在嬰兒不餓時硬把乳頭塞給他,哄他入睡,防止自己被打擾。長此以往,這個嬰兒就發展不出獨處的能力。

一個3歲孩子玩游戲,媽媽在不遠處忙著,孩子玩一會兒總要看媽媽在不在,或叫一聲看她答應不答應,若媽媽還在或回應了,孩子就會轉身繼續玩。這也是獨處能力產生的過程。

媽媽如果突然消失,對孩子來說就是創傷;媽媽不停地為孩子喂水擦汗,或時不時打擾,就叫“侵入式養育”。

足夠好的媽媽,總會自然給孩子提供某個空間,讓孩子安全做自己,不受外界任何打擾。這樣,孩子的獨處能力就能健康發展出來。

這種形象被內化后,不管將來是否真有這個人都無所謂了,因為孩子每次獨處時都會“帶著她”,直到終生。

因此,所有享受孤獨的人,都是在心中“另一個人”陪伴下的獨處。

早年沒發展出獨處能力,會影響親密關系,特別是伴侶關系。

一般情況下,經過短暫熱戀就走進婚姻的人,往往婚后沒幾年就會出現兩個極端。

一個極端是夫妻之間沒有共同空間,特別是孩子出生后。

假如丈夫很依賴妻子,而妻子又被孩子“霸占”,丈夫就會失落,彼此之間很可能爆發沖突或冷戰,影響夫妻感情。這在本質上是因為丈夫早年沒發展出獨處的能力。

另一個極端是雙方過于黏合。

我認識一對夫妻,婦唱夫隨,形影不離,無論買菜、散步還是聚會,在我們眼中儼然是模范夫妻,近期他們卻在鬧離婚。

通過交流,我發現了一個模式:他們內在是渴望擁有自己的空間的,然而一旦獨處就無法忍受。時間久了,他們發現彼此不能獨活簡直太可怕了,這讓他們感到窒息。

歸根結底,這就是早年的依戀問題,他們都是被父母捧在手心里養大的,獨立簡直是奢侈。

當然,還有種情況是一方依戀,另一方想要逃,這更常見。

如果逃脫的一方很獨立,對方的依戀剛開始還能承受,久了就覺得對方是在控制自己,親密關系勢必被破壞。

在我的咨詢經驗中,給對方騰出足夠空間的婚姻,更持久。

當然,騰出空間絕不是逃避的借口,如同3歲男孩回頭看媽媽一樣,這需要恰到好處的距離。

這個距離如何把握呢?答案是:對方有需求是第一步,對方向你表達是第二步,你滿足對方是第三步。比如,千尋對白龍的表達、男孩對護士的表達,以及白龍和護士對他們的滿足。

除此以外,盡可能給彼此做自己的空間。不要頻頻侵入。

需要特別說明兩點:

第一,你希望不表達,對方也會滿足你,這是種幻想。

真相是:表達后被滿足就已經很親密了,對方能做到不敷衍、不應付就已經很不錯了,婚姻更多的是去理想化,是沒有了激情和浪漫依然相伴。

第二,你在為關系苦惱,是個誤區。

真相是:你痛苦的不是關系,至少關系不是第一位的,而是你本人在這段關系中感到自己很差勁。是對方的態度讓你感到了挫敗,是對方照出了你的難堪。

關系只是種媒介,婚姻和愛情都是自身的投影。

如果你有以上兩點困擾,都是因為你在和自己獨處時,并不能完全理解自己。

所以,獨處能力和是否是一個人無關。

有的人在人群中、在嘈雜環境中、在事情亂如麻的時候,甚至在其他人都很焦慮的時候,依然很鎮定,并不慌張。

這個人就具備了獨處的能力,他雖在人群,但依然享受穩定和冷靜。

相反,有的人即便是一個人、一杯咖啡、一段音樂,甚至身在寺廟,也無法掩飾內心翻江倒海的沖突,表面看起來是一個人,但內心住著太多無處安放的思緒,讓他無法安靜下來。

雖然他是一個人,但他無法享受獨處,有的只是短暫逃避和孤單的感受。相反,他被近期的某些事件,重新激活了他早年的焦慮。

千尋看似是在與白龍的親密中有了獨處空間,其實千尋的獨處能力早就存在了。

親密發展出獨處,獨處又促進親密。這是種良性循環。

那么,你要問了:“我不能享受獨處空間,怎么改變?”

其實,就算早年父母沒給你機會,現在你依然可以在關系中習得。

比如,有過心理咨詢體驗的人一定深有感觸,最終讓你成長的不是咨詢師高超的解釋、嫻熟的技巧,也不是其名望和理論,而是這樣的感覺:

這個人總是溫和在場,他的鎮定不是偽裝的,他的共情不是照本宣科的,他的氣場不是故弄玄虛的,而是一種真實的獨處能力,一種讓人平和心安的感覺,不管你的表現是多么焦慮和慌亂。

久而久之,你會發現自己不知不覺也有了這樣的獨處能力。

盡管你遇到問題還會焦慮,但多了份思索;在與他人的關系中還是會別扭,但多了份從容,沉靜的獨處能力就這樣被內化了。

你會不斷在倉皇中體驗沉靜,在迷茫中體驗鎮定。

你還會發現這樣的事實:在他面前你是可以獨處的。你是有空間的,或是沉默或是痛哭,他都會讓你做自己,在你不需要時他對你毫不“侵犯”。

而這種體驗,在你的早年是缺失的。

只有某種缺失體驗被重新連接上,這種體驗才算完成了使命,人才會在那個缺失的點上重新往下一個階段發展。這就是所謂的成長。

同時,你也會把這種體驗帶給身邊的人,比如伴侶和愛人,他們都會潛移默化地被你的獨處感染。

而這一切,不過因為:有人透過焦慮看到了渴望獨處的你,照見了你獨處的所有含義,允許你自由地獨處。

慢慢地,關系中愛的能力就會發展出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建宁县| 镇巴县| 多伦县| 广丰县| 区。| 剑阁县| 会同县| 从江县| 南陵县| 陈巴尔虎旗| 京山县| 滦平县| 买车| 北辰区| 安龙县| 丰城市| 清水河县| 华宁县| 始兴县| 桦南县| 偃师市| 罗定市| 晋宁县| 永城市| 神池县| 义乌市| 广东省| 启东市| 上林县| 阿坝县| 绥化市| 连云港市| 鄂托克旗| 岳阳市| 沁水县| 义马市| 油尖旺区| 新郑市| 石家庄市| 蒲江县| 福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