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自序 在親密關系中活出自己
- 親密而獨立:活出邊界,活出自己
- 冰千里
- 2124字
- 2024-11-21 15:26:37
我是一名心理咨詢師,我從別人的命運里體驗著跌宕起伏,也從每段關系里看見自己,看見彼此內心的吶喊與渴望,我深以為榮。
我在第一部作品《解鎖親密關系:愛為何會傷人》中,發現了一個廣為人知又極度糾結的事實:人在親密關系中被滋養著,同時也在親密關系中被傷害著。
而在這部作品中,我找到了一種途徑,可以讓傷害有個療愈的去處:在親密關系中活出自己,給予自己足夠的心靈空間及自我接納。
事實上,我本人正是最大受益者。
原生家庭曾讓我深受其困。我曾濫用親密,并投入混亂虛幻的親密關系中。那時我幾度迷失,惶恐度日,夜不能寐,后來又遠離人群、遠離關系,借此逃開親密。這樣我雖得到了某種狹隘的自由,孤獨感卻與日俱增并消耗著我的能量。
后來我知曉,關系中的困境最終還要回到關系中解決,那些動蕩親密只是無意識的假象,那些孤獨中的自由也只是臨時避難所。
于是,我回歸并直面親密關系,經過無數次沖突與挫敗,我認為自己已找到“關系中的自己”。我想繼續深入體驗這來之不易的成果。
我很幸運地遇見了我的太太。她對我始終包容,與我共同經歷苦痛、分擔憂傷、分享喜悅,我們找到了在彼此心中的位置。
我們還有一個執著向上的兒子、一個靈動通達的女兒。我極少給他們講述人生哲理,但他們每天都會看到我是如何對待自己的。比如我崇尚獨立思考,不會人云亦云;比如我看重自由意志,不會先顧及他人評價;比如我堅守夢想,從不輕言放棄。
親子關系中你告訴孩子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個怎樣的人。你是如何對待自己的,如何面對困境的,這些都會被孩子覺察,并內化為自己的原初信念。
所以,我認為任何孩子問題、伴侶問題都只能排第三位,第二位是你對待他們的態度,而第一位則是你在他們那里學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你忠于自己的內心嗎,你活出自我了嗎。
那么,活出自我究竟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呢?
活出自我,會有越來越多的自我接納、自我允許、自我寬恕。依據出現的階段性,大概有以下三種感受:
第一,爽快感。
你不妨想想,你做過的哪些事讓自己感到痛快、興奮、酣暢淋漓?
即便忐忑和愧疚,依然遏制不住地大呼過癮,那種突破限定的任性會定格在心中,永不磨滅。
這是一種綻放,一種毫不掩飾的真實,不取悅迎合,就像你拒絕了苛刻老板的無理要求,當著全體同事的面大聲告訴他“我不干了”。
這并不容易,需要足夠的面對沖突和恐懼的勇氣。如同樸樹的歌:“能不能徹底地放開你的手,敢不敢這么義無反顧墜落。”偶爾放飛一下自我,也是值得的。
第二,落寞感。
一旦爽快感增多,往往就會出現失落和寂寞,像丟失的東西再也回不來了一樣。
這是成長的代價。
你要丟失的是舊有模式。盡管舊有模式控制你、限制你、捆綁你,但它們陪你長大,可能陪了你幾十年,如今你正在突破它們。
這很像你第一次遠行告別父母在車廂發呆時的感受。雖未來有無限可能等著你,但過去無法重來,你悵然若失。這里更深層的心理機制是“背叛”,成長的代價就是一次次“背叛”過去。
第三,平和感。
經過興奮期和落寞期,你會再次找到新的平衡,適應新的親密關系模式。
一位來訪者告訴我,自從她不再討好、學會拒絕后,老公的態度有了變化,他不像之前隨意忽略她,和她溝通的次數多了。
你在關系中重視自己,他人自然會更重視你。
這個過程需反復輪回,并不容易,因為這意味著權力平衡的打破甚至轉移,對方也會用他的方式與你膠著很久。
最終,在相互試探中調整并達成新的平衡。此時你會感到平和,這是發自內心的安全感,是對內心爭斗的獎賞,你接納了全新的自己。
在這個過程中,你還會發展出兩種能力:
其一,享受獨處的能力。
關系中你有了更多話語權,有了屬于自己的心靈空間,而非處處受限。這個空間就是心理意義上的獨處能力。現實中你也會享受獨處時光,會允許自己無所事事而不自責。
很多來訪者找我的目的之一,就是尋找這份“在關系中做自己”的能力。
其二,價值感外化的能力。
價值感會體現在工作、愛好或其他關系中。首先,你是愿意的、喜歡的,而非應該的;其次,它們并不被你的親密關系影響。
如同寫作和咨詢是我的深愛,我享受其中并獲得價值,而不被他人包括我的家人限定。
也許你的工作自己說了不算,但你依然可以找到掌控的感受,而不是完全臣服于它。你也可以在其他領域尋得滿足。
事實上,為了活出自己,我用了很多年。尋求自由的路上絕非一帆風順。弗洛伊德說過,“信仰是不容易獲得的,如果你們很容易獲得,不久,它們便會失去其價值”,他接著又說,“你們一旦獲得,就有了用生命捍衛它們的權利”。
因此,你不必著急,更不必沮喪。本書中,我會詳細與你分享活出自我的過程,描述內心可能會經歷的沖突,以及任何覺察與頓悟。
這不是我一個人的自說自話,而是基于我大量心理治療的經驗,以及前輩們深厚的研究成果,比如溫尼科特的臨床實踐,比如依戀理論和潛意識理論。
寫這篇序言的當下,正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肆虐全球之時,作為人類一員,我深感命運的無常。
如果把地球比作家庭,人類與萬物生靈就是相互依存的親密關系,人類做到在關系中活出自己,也要考慮大自然的感受,將心比心,其他物種同人類一樣,也需要活出自己。
此刻,我停筆望向窗外,剛剛烏云密布的天空突然射下一縷陽光,格外耀眼絢麗!就如同人格,無論怎樣黑暗與陰霾,你總會找到屬于自己的那束光,它的名字就叫“活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