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困難
下面讓我們聊一聊人格困難。請你問問自己問卷1中的基礎問題,如果你愿意的話,也可以向你熟悉的人問問這些問題。(注:××代表你或你選擇問的那個人。)
◎問卷1◎


接下來,我想請你完成問卷2,并算出你的得分。
◎問卷2◎
請你閱讀下面的問題,并選擇最能反映你日常情況的回答。
1.我能夠比較滿意地完成我的工作和家務事。
□大部分時間 0
□相當頻繁 1
□有時 2
□完全不是 3
2.我發現做工作和做家務事對我來說非常有壓力。
□大部分時間 3
□相當頻繁 2
□有時 1
□完全不是 0
3.我在建立和維持親密關系方面存在困難。
□特別困難 0
□有些困難 1
□偶爾有困難 2
□沒有困難 3
4.我感到孤獨,與他人關系疏遠。
□幾乎一直 3
□大部分時間 2
□不太經常 1
□完全不是 0
5.我很享受自己獨處的空閑時間。
□幾乎一直 0
□大部分時間 1
□不太經常 2
□完全不是 3
現在,請你算一下自己在問卷2中的總分。如果你誠實地回答了上面的問題,總分介于0到3分之間,那么你可以認為自己幾乎沒有人格障礙,也不用產生人格方面的憂慮。如果你的總分是4分或5分,那么你可能有一些比較明顯的需要處理的人格困難。如果你的總分是6分或更高,那么你肯定存在人格方面的問題。
注意,這里還有一個需要考慮到的附加條件:如果你患有比較嚴重的身體疾病,已經影響到自己日常生活,那么你就需要把問卷2中前兩個問題的得分刪掉,不計入總分中。
需要補充說明的是,這是一份簡化版本的評估社會功能運作情況的問卷,而不是直接測量人格的問卷。使用這個問卷的原因是,我們發現與需要花費數小時才能完成的更為復雜的評估相比,這份問卷的形式更為簡單,它的得分也已經被證明是衡量人格障礙的一個很好的指標5。
你在做這個問卷時還要特別注意一點,這些問題具有一定的主觀性,可能會因為你的主觀看法而影響到最后的測試結果。就像下面這句話說的那樣:“當我們審視自己時,我們往往會戴上一副玫瑰色的眼鏡;而當我們審視他人時,則可能會戴上一副藍色的眼鏡。”(When looking at ourselves we tend to have rose-coloured spectacles,when we look at others, they may become blue.)所以,我們必須承認這種偏差的存在。
如果你有足夠的勇氣,也可以請他人根據問卷2對你進行打分。如果你的自我評估得分和他人對你的評估得分結果不一致,你們就可以對此進行討論,但請不要爭吵,而是要理性地看待。
在進行這項任務時,不要被那些宣稱只有專家才能診斷人格問題的人嚇到。對于大多數的人格問題,你自己就可以成為專家。如果我們希望有一個可以大方承認和分享人格困難的世界,那么參與其中的就不能只有專家,還應該有其他更多的普通人。
在和他人討論你的評估結果時,要保持理性。對于人格問題,你相當于是自己的專屬專家。
通過做這樣的問卷,你就可以將你目前的人格狀態或者你選擇的那個人的人格狀態對應圖1-1,相對輕松地了解人格問題的嚴重程度。
有些人可能不接受這種理念,覺得這么一個簡短的問卷評估不可能準確地得出關于人格狀態的結論。如果問卷結果表明一個人可能有人格障礙,那么他也許會變得非常惱火,覺得整本書都是騙人的。
在你把這本書扔進垃圾桶之前,請先思考一下,為什么很多人對于“把人格障礙作為一種診斷結果,甚至是把人格困難作為一個一般概念”這種事會感到如此的緊張不安。原因很簡單,不同于其他的精神類疾病,這些人格問題會被視作對他們的批評和譴責。
斯蒂芬·弗萊(Stephen Fry)在為我的另一本書所寫的前言中說得很好:
我們中的一些像我這樣遭受雙相情感障礙困擾的人,喜歡為自己至少在人格上所保持的純凈和恒定感到慶幸。我們對自己說,這種疾病就像天氣一樣,來源于我們自身之外。
當情緒高漲時,我們可能會變得異常熱情、精力充沛、舉止浮夸和過度自信;而當抑郁像鉛灰色的云一樣籠罩在我們身上時,我們會變得脾氣暴躁、沉默寡言、愁悶憂郁和悲觀厭世。但在我們的內心深處,我們還是原來的那個自己,一切都安好,穩如泰山。
人格障礙是怪物或惡魔才會遭受的痛苦,是黑暗和危險的領域。假如我們被告知患有人格障礙,這會威脅到我們的自我意識和我們對于自己是誰的那種確定感。
斯蒂芬·弗萊說得很對,至少在西方社會,這是現今大多數人對人格障礙的看法。人格障礙被視為對自我意識的嚴重打擊——但事實并非如此。一旦我們接受自己在人格障礙譜系的某個位置上,我們的自我就可以得到完整保存。無論你在譜系的哪個位置上,你都可以放心,因為你旁邊還有很多人與你為伴。
處于人格障礙譜系上的你不用過于擔心,你的自我會得到完整的保存,因為你的身邊有很多同伴在陪著你。
但如果你剛好處在譜系的極端位置上,那么你確實是有理由擔心的。那些位于譜系最右端的人在正常社會中太過危險,很可能會被送入一些特定機構。而那些位于譜系最左端的人最可能被污名化,這些擁有完全正常人格的人通常會被其他人排斥,因為他們表現得太無趣了。相對來說,我們這些位于譜系其他位置的人都很安全。
了解上面這些內容后,你完全有理由問出下面的問題:為什么要使用“障礙”這個術語?我們對“人格”這個詞很滿意,為什么要破壞它呢?別著急,本書后面會闡明這一點。
“人格障礙”是一種有效的溝通方式,主要在專業人士之間使用——他們在工作中需要使用“障礙”這個詞來溝通交流。通常情況下,普通人不需要使用這個術語,除非是一般意義的泛指。我認為,用“在人格障礙譜系上更偏向右側(重度)一端”等類似的表述來描述你認為有人格困難的人是一種不錯的表達方式。
現在,請你來做一個實驗。首先找出圖1-1的人格障礙譜系,之后將某個人(你或其他人)放在這個譜系中你認為合適的位置上。這里的位置只是大致的,如果有些不準確也無關緊要。如果在你認識的人中患有重度人格障礙的人極為罕見,你可能會考慮將這個人放在嚴重程度較低的三個類別中的某一位置上。這樣,你可以算是從剛剛完成的問卷2的結果中獲得了一個強有力的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