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他只是不語,不是不信?!睆埍V苷f道,“那天朱雄英讓手下教訓你,你應該感受到了,學過武功的人跟普通人完全不同?!?
“我不明白?!?
“你會明白的?!睆埍V苷f著留下好幾錠金子,“姐夫,錢就該用,別藏在地里生銹,別讓我姐吃苦了?!?
“我不是你姐夫,當年也是你爹張辰保(張士誠義子)逼我娶她的!”
“是不是逼的你自己心里清楚,她的身份有跡可循,你的身份也跑不了。”張保周說道,“是不是因為我姐不能給你生個孩子所以生氣,沒關系只要你一句話,我親自給你送幾個美人來。放心,保證黃花大閨女。”
“滾!”
“得令,姐夫安神。”
張辰保,張士誠義子,兵敗時尤帶在身邊,聽命于張士誠之妻劉氏火燒張家家屬所在的齊云樓。其實劉氏早在張士誠敗亡前就把兩個幼子放在民間,讓人假扮張辰保自縊而死,使張辰保假死脫身,并照顧兩個幼子。
起初張辰保還聽命,隨著張士誠徹底敗亡,余眾逃亡海外,漸漸分成兩派,一派徹底演變為賊寇,只為錢財,還有一派由張辰保主導,意圖反攻江南。
張士誠幼子的命運同樣凄慘,早期張辰保還有一些忠心,隨著勢力分裂,他也生出野心,或者說支持他的人背后推著他自立,為了生存,張辰保不得不殺幼子表態。
從這件事也能看出,劫掠對勢力的影響巨大,張辰保手上所謂的大周復國勢力已徹底退化成賊寇、海盜。
蕓娘于張士誠敗亡前被張辰保收為義女,嫁給立功的李三,并順勢把李三的功勞按在自己名下。也多虧了張辰保的貪功之舉,讓李三得以掩人耳目,活了下來。
別人不認識李三,以前與李三同一軍陣的士兵認識他,這些人后來就成了李三游手好閑的小弟。
張辰保認識李三,張辰保的兒子張保周認識他,還時常來看他。至于張辰保給李三的錢可不是真的給李三的,更不是給蕓娘的,是讓李三去收買官吏的。
“李哥,嫂夫人沒事吧?”
“嫂夫人能有什么事,那可是故……”
李三清冷的眼神令小弟閉嘴,訕笑道:“大哥,今天干什么,還去看著紡織廠?”
嘆了口氣,李三低聲說道:“新知府黃文來了兩月,好打交道嗎?”
“文主簿去談過了,又是一個黃知府(上任知府黃彥端),一樣?!?
“那就請文主簿為我引薦一二?!?
“小事?!?
另一名小弟問道:“李哥,我們結交知府卻什么事都不做,還有必要結交嗎?”
“要是不結交,官府不就把我們掃出街面了?”
“那也不用結交知府啊,文主簿足夠了?!?
“李哥決斷的事,你少插嘴。”
能當上知府的人不會太傻,一個街頭混混沒有重大原因不會花大價錢收買他,黃文與文主簿喝完茶,心思活泛起來。
他還沒上任前就見到了許多人,收到了許多禮,目的很簡單,搞砸朱雄英想做的事。
前任就因為不作為,被人舉報抓去了京師。但黃文也知道,要是他做了事,恐怕就要皇帝親自動手抓人了。
朱雄英死而復生都快兩年了,朱雄英也在人前做事一年了,要不是屁股坐在哪的問題,任何人都會夸耀朱雄英。
黃文本不想摻和蘇州這個亂局,無奈任命到達,想不去都不行。臨行前他做了決定,錢照收,事不做。
大明律規定,犯枉法贓的八十貫以上絞,不枉法贓的一百二十貫以上流三千里,差距巨大。
既然個人已經注定沒有好結局,不如貪點留給家人,流三千里便三千里。
對于送上門來的賄賂,早有心理準備的黃文怎么可能不接。
“既你兄弟懂得做人,我也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多謝知府,小人還有一事相求,若知府應允,小人有更多禮物送上。”
“說來聽聽?!?
“小人聽聞皇太孫游覽我蘇州,欲建園林,小人等多貧苦,愿請建此園林,謀個差事。”
“道聽途說!”黃文說道,“殿下從未有久居蘇州之意,殿下要建什么本官不清楚,愛莫能助?!?
“上官此言差矣,太孫建設多用人工,然農忙在即,人手不足,若上官為殿下排憂解難,必得殿下賞識?!?
“此事待我思之,你先下去?!?
朱雄英建設的工業園區進展確實不快,那些愿意進入紡織業的商人也都和沈家一樣,先找個地方開起來,熟悉工廠運行,以后再一起搬入園區。
其他人不知道朱雄英對工業園區并不太過著急,還以為朱雄英體恤民情,不愿意發動勞役。
黃文也是這么想的,作為北方人,小家族出身,要不是朱元璋抓官吏、殺官吏太過頻繁,他都沒機會補知府的缺。
要說黃文完全沒有進取心是不可能的,只是來之前遙聽江南事變,加上許多人事前送禮,嚇壞了他。
經過這么一提醒,黃文突然發現自己也是有機會的,只要投靠朱雄英,得到朱雄英青睞,別說自身安全,更進一步不是沒有可能。
唯一的艱難是朱雄英在士大夫那里口碑非常差,投靠朱雄英等于背叛士大夫。
殺頭的買賣有人做,賠錢的買賣沒人做。
都已經做好流放準備的黃文,很容易就做了背叛士大夫的決定。
可惜有人愿意背叛,也得有人要。
朱雄英到江南,不是沒有士大夫向他投降,但朱雄英要解決整個士大夫階層,不可能受士大夫以往的那一套。
斬首、收下當狗都被朱雄英一一堵死、反擊,又怎么可能吃請客這一套。
“黃知府請回吧,殿下無暇相見。殿下還說,有多少人辦多少事,不用強求。殿下還叮囑黃知府,不得私自征發勞役,否則斬立決。”
吃了閉門羹,黃文臉色很難看。
文主簿主動上前詢問,聽完述說后,笑道:“上官,殿下愛民如子是好事。我等身為臣子,也要為君分憂。”
“太孫什么都不要,如何分憂。”
“太孫只說不允許征役,沒說不允許其他人幫忙?!蔽闹鞑菊f道,“城中有許多流民、無賴,每日無所事事,正好派去協助太孫,以工代賑?!?
“這才幾個人?!?
“人不在乎多少,只要太孫收了,這江南諸府都會感謝上官。”
黃文也反應過來了,重要的不是送人,重要的是搭上關系。
此刻朱雄英油鹽不進,才讓人難受,只要知道朱雄英喜歡什么,需要什么,后面就好辦了,重要的是撬開一條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