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輕療愈:敲除內心恐懼
- (美)杰茜卡·奧特納
- 846字
- 2024-11-06 10:29:38
你是否總是迫切想要達成改變,卻總是深受打擊?
讓我們面對現實吧。當我們被困住的時候,我們的內心是十分清楚的。盡管我們表面上不想承認,但內心通常已經有了判斷,我們完全知道自己是不是毫無起色。我們也知道,要想找到出路,必須做出某種改變,于是一頭扎進了改變的深水中。問題在于,我們所做的改變是以恐慌為基點的。我們繼續向自己施加層層壓力,展開更激烈的自我批判。內心的恐慌不斷為自我批判的聲音煽風點火,我們對自己說:“打起精神!”“你現在應該走得更遠,你出了什么問題?”然后我們寫下目標清單,開始節食,或是承諾遵守各種運動、預算,以及你說得出的各種計劃。
最初我們可能會感到備受鼓舞,似乎能夠預見即將到來的人生逆襲。一切都會很棒的!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開始意識到,創造持久改變比期望中更難。它需要時間、耐心和毅力。我們累了,面對缺乏切實進展的現狀,深受打擊,甚至感到怨恨。不久,我們開始質疑:“真的值得這樣做嗎?”事實上,我們仍然感覺壓力重重,充滿不確定性。沒錯,還有恐慌,怕什么來什么,我們再次陷入了情緒困境。
最終,疲倦和憤怒勝利了,我們又回到了自我破壞的老路上。然后我們才發現自己陷入了同樣的循環:感到受困和恐慌,不顧一切地想要達成改變。而那種改變,我們似乎永遠無法達成和維持。
一旦我們陷入這個令人沮喪的循環,我們會變得迷茫,不知道自己是否能走出困境。我們感到意志耗竭、備受挫折和憤怒。我們已經習慣了生活在一種可控的恐慌狀態中,但我們也能感受到它的影響。這種潛在的恐慌會導致壓力,不斷地侵蝕我們的健康、幸福感、人際關系,甚至給我們的工作和財務帶來負擔。即便如此,我們仍然執著地聽從著內心那個微弱的聲音。它告訴我們要繼續努力,堅信自己會走出困境。
問題是,我們如何才能永久地從困境中走出來,輕松駕馭改變?答案一如既往。我們只有擁抱改變,而不是用過去嘗試使用的方式,才能走出困境。為了創造持久而令人滿意的改變,首先必須重建我們對改變的整個體驗。讓我們先來了解,大腦在我們受困的過程中扮演了什么樣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