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躁動的無意識
- (美)丹尼爾·利伯曼
- 6348字
- 2024-10-15 18:03:45
序言
無意識與超自然
除了你自己,你的頭腦中還住著別人。
你以為一切都由你說了算——你的思想,你的感受,你的選擇,都由你掌控。但事實不是這樣。
關于你在生活中的那些思考和感悟,往好了說,你是它們的副駕駛員;往壞了說,你是個湊熱鬧的人,任由頭腦中的某個部分擺布。這個部分十分強大,足以壓倒一切,但你完全看不見它。這個部分有很大的影響力,但它對你來說是個全然的秘密。
它的名字叫作“無意識”。它是一直在工作的大量神經回路,你看不見它,便以為它不存在。它決定了你是充滿熱情,還是感到厭倦;是精力充沛,還是連眼睛都快睜不開。它可以令你充滿同情心,也可以使你滿腔仇恨。它幫你選擇想要的東西和想愛的人。靠著突如其來的靈感,它可以解決看起來不可能解決的問題。有時候,它會完全控制你,將你一把扔進神秘的陌生世界。
如果我們能夠學會識別無意識的影響,使其成為我們的同盟,幫助我們成為我們想要成為的人,那我們將會怎么樣?
如果做到這一點的關鍵不是現代科學,而是一本童話書或者一副塔羅牌,那我們又會怎么樣?
科學與魔法
歷史上,無意識在人類文化中扮演了隱秘但重要的角色。通過有關超自然存在(眾神、魔鬼和精靈)的神話,古人嘗試著理解無意識帶來的影響。此種思考方式已不被現代人認可,然而,與始終伴隨著我們的黑暗面攜手合作,這件事在現代的重要性卻一點不輸給古時候。
我們對大腦的現代認知來自心理學和神經科學這兩個學科。大腦遠比其他器官復雜,所以這些學科仍處于發展初期。這些學科表現最佳的時候,便是解釋那些可以在實驗室里被檢測的簡單行為之時。盡管這么說可能聽起來很奇怪,但是我們如果想要更深入、更巧妙地理解大腦中無意識的部分如何運轉,就需要將這些現代的科學發現與那些對古代神話的心理學分析結合起來。
來自瑞士的精神病學家卡爾·古斯塔夫·榮格[1]以他的集體無意識理論而聞名。憑借著榮格的研究成果,我們便能將科學與超自然結合起來,從而更好地理解頭腦中那個隱秘的部分。我們可以找出無意識影響行為的方式,找到與之攜手合作的方法,從而豐富我們的生活,使我們更為完整。
大部分人不怎么在意自己頭腦中無意識的部分。事實上,人們犯過的最大的錯誤就是低估了無意識的重要性。你可能看到過那種被拿來說明人類頭腦的冰山的圖片,冰山的絕大部分(無意識)是漂浮在水面之下的。無意識在頭腦中占據的部分要遠遠大于意識占據的部分。正因如此,無意識才能帶來如此超乎尋常的影響。此外,無意識更為原始,有其自身處理信息的方式,這種方式對有意識的思維模式來說是陌生的。
無意識施加其影響力的時候,我們會覺得好像是某種來自外界的力量在起作用。它會讓我們進入某種充滿激情的狀態,控制我們的所作所為,讓我們以不理性甚至自毀的方式來行事。但無意識也可以喚醒我們體內潛在的才能,那些我們想都沒想過的才能。這也是無意識在歷史上被認為是一種超自然力量的原因。無意識既強大到令人不知所措,又完全有別于有意識的思維模式。榮格有一項極為重要的發現,那便是關于無意識的知識中最好的那一部分來自和超自然有關的古代故事——關于魔法的故事。
這不是一個容易讓人接受的看法。我們生活在一個科學發現眾多的時代。在這樣的時代,對自然環境的理性調查已經將之前一代代人的迷信觀念驅逐了出去。此種理性調查認為,我們對環境擁有前所未有的控制能力。我們不再需要太陽神、樹精和個人心魔去解釋自然與心理現象。今天,我們可以自信地宣稱,那些解釋對我們沒有用,因為它們是錯誤的。
然而,我們依然對超自然的古代故事十分著迷。如今極為流行的一部分故事就是和魔法有關的。熱情的觀眾走進電影院,走進哈利·波特、中土和漫威超級英雄的世界。這種現象乍看之下好像很奇怪,為何魔法和超自然依然如此引人入勝?畢竟,其中蘊含的對世界運轉方式的描述早就被證明是錯誤的了。相比之下,科學理論一旦被證明存在錯誤,就鮮少能夠表現出此種持久性。比如說,現在很少有人會在意盧瑟福原子模型。但是哪怕魔法在幾百年就被證明是假的,到了現在,它依然以其神秘的吸引力使我們著迷。
魔法故事之所以對我們這么有吸引力,是因為它們揭露了我們的內心世界。人類的大腦不僅是一臺理性的思考機器,大腦里有著更為黑暗的角落,那里滋生著非理性——不受意識控制的東西。大腦中理性的部分使用語言和邏輯來處理我們經歷的事情,但非理性的部分(它們常常躲在隱秘處,不被我們發現)并不借助語言來思考,這個部分運用的是象征手法,也就是被過去幾百年間的那些思想家稱為“魔法”的東西。
“魔法”這個詞有許多運用場景。說到“魔法”,我們腦海中最先浮現的畫面可能是舞臺上的一名表演者正從帽子里拉出來一只兔子。但那并不是真的魔法,只不過是戲法。又或者,我們會想到魔咒、飛毯或占卜之類的形式,它們更接近真實的魔法了。然而,要是我們想理解心靈的隱秘部分,我們就必須回到一種更加古老,或許也是最為古老的魔法形式:與非現實世界的靈魂進行交流。有時候,我們甚至需要被這些靈魂附體。
魔法藥水光有蠑螈眼睛和青蛙腳趾還不夠,它必須被賦予某種看不見的力量,才能使人墜入愛河或令人擁有超能力。某種超越物質的東西必須在場,進入喝藥水者的體內,令其發生轉變。哪怕只是為了對羊皮紙卷施加魔法,某個看不見的靈魂也必須棲居其中,才能使之具有超越羊皮紙和墨水的力量。魔法發生在自然世界被靈魂世界侵入和占據的時候。
在古代有關先知、傳神諭者和女祭司的敘述中,我們最能清楚地看到這一點。在那時,這三種人士被認為是聆聽眾神言語的大門,有時被認為處于超自然生靈的直接控制之下。普通人也會受到眾神的影響。全力沖向戰場、全然不顧自身安危的古羅馬士兵,感覺自己被賦予了戰神馬爾斯的勇氣。正在經歷愛欲之激情導致的狂亂的戀人,認為他們被愛神維納斯附體了。詩人的靈感來自繆斯女神,冠軍感謝勝利女神賜予其獲勝的能力。看不見的生靈可以占據凡人的頭腦,將其意志施加于人類,這種看法流傳甚廣。
古人之所以將這些經歷歸因于超自然的生靈,是因為在這一切發生的時候,似乎是某種自身之外的力量在影響著他們的所作所為。愛是悄然而至的,并非你想讓它來它就來,詩歌的靈感也是如此。古人推斷,當他們做到了某件超出他們尋常的能力范圍的事情時,將此歸功于自己是毫無道理的。這種力量來自外部,有時候會帶來好運,有時候會種下禍根。
今天,我們不再相信超自然的生靈擁有無處不在的影響。我們認為頭腦內部發生的事情完全由自己掌控,我們將這個功勞歸于自己。我們傾向于認為,如果想改變自己的行為,只需要集中精力并且下定決心去做就可以了。自助類的那些書介紹了如何通過十個簡單的步驟來獲得自律、變得自信并且擁抱成功。這些書有用嗎?如果它們有用,那所有人都會是身材苗條、坐擁財富、幸福快樂、慈愛友好的狀態了。“我們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緒,我們可以召喚體內潛在的能力”,這樣的想法在現實那冰冷光線的照射下根本不成立。自從科學和技術取代了對魔法的信念之后,我們已取得種種進步,但我們依然被自己無法控制的力量隨意擺布與控制著。
我們為何會有自毀的行事方式?為什么我們會去做那種我們清楚地知道一周、一天,甚至一小時之后自己就會為之后悔的事情?精神能量的來源是什么?靈感從何而來?當代研究告訴我們,我們腦中存在著一些我們能夠覺察到的回路,也存在著一些我們覺察不到的回路,我們可以控制前者,而后者控制著我們,這些回路就是存在于我們體內的眾神。
這樣一來,我們便擁有了兩種理解人類狀況的手段:超自然手段與科學手段。超自然手段將非理性行為歸于魔法生靈(古代故事里的神靈與惡魔)的影響。當我們被盛怒攫住的時候,我們好似不再能夠控制自己的行為。我們自斷后路,我們辱罵心愛之人,有時候甚至會將珍貴物品摔得粉碎。隨后我們可能會說:“我剛才不知道是被什么附體了,竟做出了那樣的事。”人類有可能被看不見的力量控制,此種古代信念就這么嵌入了我們的語言之中。
科學手段則不同,它借助神經化學活動——蛋白質、單胺和磷脂的活動——來解釋人類的行為。盡管只有專業人士能夠理解此類解釋(就算是他們也理解得很有限),但我們還是傾向于認為科學手段才是唯一有用的手段。這種觀念是錯誤的。想要充分理解人類的狀況,科學手段和超自然手段都不可或缺。
古代與現代
許多現象可以從不止一個角度去理解,物質就是其中的一個例子。1927年,英國天體物理學家阿瑟·愛丁頓爵士做了一次被他稱為“兩張桌子”的演講。他指出,日常經驗中的桌子是固體,如果你拿腦袋往桌子上撞,你會感到疼。然而,科學里的桌子壓根就不是固體。它是空空蕩蕩的空間,是幽靈般虛幻的一團霧,里面充滿了虛無縹緲的概率場。哪一種理解方式更好呢?這取決于你正在做什么。如果你是研究量子物理學的科學家,那么你需要的就是難以理解的霧蒙蒙的概率桌;但如果你正在找一個地方來放你手中的飲料,那么你想要的是一張結實的木桌。
人類行為也是如此。神經科學家通過原子和分子之間相互作用的唯物主義模型來推進我們對大腦的理解。但古代的那些魔法故事,那些已經發展了數千年、被提煉了數千年的傳統故事,給我們提供了另一種理解大腦的方式,這種方式在許多時候更為有用。關于超自然的古代故事或許在事實層面是錯誤的,但“桌子是固體”這個想法在事實層面同樣是不正確的。我們只是選擇了最適用于眼下問題的模型。如果我們一直提醒自己,我們對物質乃固體的本能看法只是一個幻覺,一個由我們不甚理解的量子相互作用帶來的幻覺,那我們的精神必定會疲憊不堪。大腦在進化中逐步形成了桌子乃固體的這種理解,因此我們只有在閱讀一篇關于亞原子粒子的文章時,才會去思考真正的、根本的現實。如果我們拒絕用魔法故事去解釋人類行為,我們便違背了我們理解世界和自身的本能方式。從史前時代[2]開始,魔法就在人類文化中扮演了核心角色,這是因為我們的大腦就是這么演化的,它逐步形成了這樣的思考方式。
我們若是想要盡可能充分地理解人類的狀況,就要將這兩個模型結合起來。隨著科學界對人類心靈的探索不斷深入,我們會在這兩個模型之間來回切換,以便理解科學如何幫助我們認識魔法,魔法又如何幫助我們認識科學。在古代和現代之間、比喻意義和字面意義之間跳來跳去,有時候會給人一種不和諧的感覺,但這是理解大腦的最好的方式,因為大腦便是以此種理性與神秘的奇異結合逐漸進化和演變的。在本書中,我們將榮格的研究成果作為指導。榮格認為,關于超自然的神話故事與民間傳說能夠展現原始的思考方式,它藏在理性的偽飾之下,直至今日依然與我們同在。
向暗處張望
榮格把大部分的職業生涯用來研究傳統魔法故事的心理學意義。通過對病人的分析,榮格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地上的精靈、天上的神靈和其他構成超自然萬神殿的生靈,關于它們的故事可以用來描述無意識的神經回路的運作方式。那些代代相傳的神話故事、童話故事和魔法藝術,為我們提供了一張隱秘的無意識世界的地圖。變鉛為金,像對待朋友一樣對待野生動物,將殘暴的怪物轉變為溫柔的王子,這些故事正是關于無意識的故事。它們教會我們如何促進大腦里的這兩個部分相互協調、融洽合作,讓大腦由此成為完整統一的存在。
根據其定義,無意識處于有意識的覺察之外,所以無法被我們直接觀察到。在某種程度上,無意識就像暗物質。按照物理學家的假設,暗物質使星系凝聚在一起。科學家認為暗物質占據了宇宙物質總質量的85%,并對宇宙結構施加了強有力的影響。然而,我們無法通過任何已有的儀器檢測出暗物質,只能觀察它為其他能夠檢測的東西施加的影響,由此知曉其存在。
無意識也是如此。盡管我們看不見無意識,但無意識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通常情況下,無意識居于幕后,自己忙活著,不被我們看見。然而,時不時地,無意識的內容會在噴發后進入意識。在這樣的時刻,我們就像是被附體了,我們的靈魂好似著了魔,賦予我們激情、熱情、靈感或某種我們原本都不知道自己擁有的全新力量。這種附體造成的影響是可以被我們觀察到的。
在本書的第一部分,我們會研究日常生活中的此類影響。此外,我們還會回顧一下科學界已發現的那些和無意識有關的運行機制。(這部分或許看上去跟魔法毫不相干,但是在扎入無意識這片神秘的深海之前,我們需要理解無意識的常見影響。)我們還會看看榮格對無意識的理解如何引領著我們從科學實驗來到神秘莫測的經歷。
在本書的第二部分,我們會探索古代的神秘故事和若干重要的魔法傳統。這些故事要比大部分人認為的更加重要。人類的大腦需要故事來理解這個世界。事情不能就這么簡單地發生了,事情的發生必須有原因。我們的大腦將事件塑造成故事,以便賦予其意義。不過,在通常情況下,我們無法察覺這樣的塑造過程,因為敘事是在無意識的部分形成的,這就使其被心理學方面的“暗物質”所影響。心理學家研究這些故事,就好比天體物理學家為了獲取和暗物質有關的知識而研究星系現象。這些故事揭露了我們看不見的東西。
從這個角度來看,最好的故事就是那些古老的故事。大部分故事在一兩代人之內就沒什么吸引力了,但是有些故事卻流傳了數千年。這些故事之所以一直不褪色,是因為它們將我們的內心活動有效地具象化了。我們今日依然在講的那些古老的傳奇故事和神話故事,它們的內容與超自然有關。這并不是什么讓人意外的事。現代作家有時候會借用這些故事的主題(也即神話的主旨),以此為他們的敘事提供支柱。我們會在這些現代故事中選取一些故事來研究,由此闡明古代的想法如何依舊影響著今天的文化。不過,在本書中,那些為我們打開通向無意識的窗戶的故事主要是童話故事、煉金術方面的猜測和對數字神秘特性的哲學沉思。我們還將探索神秘的塔羅牌,牌上的那些圖案頗具象征意義,生動地描繪了從內部影響著人類命運的無意識的力量。
第二部分的每一小節都強調了榮格心理學的終極目標:自我與無意識的融合。心靈的各個方面統一起來,以形成完整的自性,即一個人的真實身份。本書的最后一部分將詳述這個過程,并剖析該過程如何引導人們通往超越。超越是一種平衡且滿足的狀態,在此狀態下,人們不再過分關注個人需求,擁有了更為廣闊的視野。我們會分別從科學和神秘力量的角度來增進對超越的理解。此外,我們還將研究一門古老的學科,該學科提供了一種形成完整自性的方法。說到超越,我們或許會聯想到智者、圣賢與神秘主義者,但普通人同樣可以走向超越,只要他們愿意開始這場艱難的攀登,這場通往生命最高峰的攀爬。我會在本書的最后一部分介紹達到該狀態的方法。
在這本書中,我們會研究在人類的行為被無意識那非理性且不可控的力量所影響時,人們會有什么樣的感受。我們會分析這種比喻意義上的附體如何導致了意識的非尋常狀態。這些狀態有時難以察覺,有時又強烈得令人不知所措。但無論如何,它們都能帶著我們超越日常生活中的體驗。不管是通過啟發你、令你感到恐怖還是使你發生轉變,它們總能讓你感到更加有活力。干預無意識的世界是危險的,因為這可能會釋放出一條無法控制的湍流。種種強烈的情感、非理性的信念和毀滅性的沖動一涌而出,它們可能會顛覆一個人的生活。但是對這些來自遠古的能量、生命與智慧的源頭進行發掘之后所能獲得的回報,使承擔這些風險變成了一件完全值得的事情。
“我們大腦中的很大一部分受到我們無法控制的隱秘力量的影響”,這樣的看法接受起來并不容易。或許我們并不總能控制自己的身體,但我們總該能夠控制自己的頭腦吧。所以我們想象自己的意志獨立存在于雙眼后面的大腦之中,從不轉身看向充滿魔法生物的暗處。每一天,這些魔法生物都在起作用,要么幫助我們,要么傷害我們。
我把這本書寫給冒險家,寫給那些有勇氣轉身一看的人。
注釋:
[1]卡爾·古斯塔夫·榮格(C. G. Jung,1875—1961),瑞士心理學家,分析心理學的創始人。——譯者注(本書腳注如無特別說明,均為譯者注。)
[2]通常是指從人類出現到文字出現之前的時代。——編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