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健康第一,其他靠后

我們不得不承認,健康才是愉快心情的最強援手,而充裕的金錢在愉悅心情的主場中只配坐冷板凳。這也解釋了為什么我們在一些底層勞動者的臉上常常看到洋溢著幸福和滿足的笑臉,富貴者臉上卻布滿烏云。因此,我們應該著重于獲得和保持身體健康——愉快的心情就是從健康的身體里長出的花朵。眾所周知,一切縱欲放蕩的行為、令人不快和劇烈的情緒動蕩,以及長時間高強度的精神緊張,都將對我們的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傷害。為了保證身體健康,我們每天至少要在戶外進行兩個小時的身體運動;勤洗冷水浴,飲食要有節制。鍛煉身體是保持健康體魄最有效的方法,如果身體是一臺機器,那么不論是身體整體還是身體的各個組成部分,都需要動起來,身體才能保持良好的運行狀態。正如亞里士多德所說:“生命在于運動,生命的本質在于運動。”身體組織的內部像一臺不知疲倦的機器,不停運轉;心臟在不分晝夜地收縮、擴張,它每跳動28次,就把身體的全部血液沿著身體的大、小血脈傳送一遍;肺部就像一臺蒸汽機,一刻不停地換氣;大腸則像蟲子一樣地蠕動不已;體腺在不停地吸收和排泄中維持身體的機能消耗;大腦在脈搏跳動和肺部呼吸中不停地運轉,指揮著這臺復雜的機器。人體內部這種永不停息的運動對人體外部的運動提出了客觀的要求,那些缺乏運動的人,他們的體內和體外運動狀況極不協調,這無疑對他們的身體健康造成了重大的傷害。上述身體內外之間的不協調就類似于:某種情緒使我們的內在沸騰激動起來,但卻不得不竭力壓制這種情緒從我們外表流露出來。自然界中,即使樹木的健康生長,也需要風幫助其進行運動。“一項運動的速度越快,那這一運動就越稱其為運動”——這句話以最簡潔的拉丁文表示,就是“Omnis motusguocelerior,eomagismotus”——這一規則可以適用于這里。

強健有力的身體帶給我們愉悅的心情,愉悅的心情幫助我們獲得幸福。這一點可以從我們在健康時和在生病時對待外在事物的不同態度和對環境的感受方面截然不同的表現就一目了然。造成我們快樂或者難受的,不是眼前真實存在的事物,而是我們對這些事物的感覺和理解。這就是愛比克泰德[1]所說的“擾亂人們的不是客觀事情,而是人們對客觀事情的見解”。身體的健康程度決定了我們能夠獲得多少幸福,在健康的身體看來,一切都可以成為幸福的來源;如果我們拋棄了健康,那么健康同樣會裹挾著一切外在的好處遠離我們,其中甚至包括了諸如精神、情感、氣質等屬于我們內在主體的優點。這樣看來,在人際交往中我們詢問并祝愿對方身體健康是一件非常合理的事情,畢竟健康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追求幸福的根本。我們有理由這樣認為:最愚蠢的人才會為了諸如金錢、晉升、學問、聲名,甚至肉欲和其他片刻的歡娛而出賣自己的健康。健康第一,其他靠后。

從上述的討論中我們知道,愉悅的心情對我們追求幸福至關重要,也明白健康的身體是我們保持愉悅心情的有力保障。但事實上除了健康的身體外,還有其他因素對我們保持愉悅的心情有著很大的幫助。即使是完全健康的人也會生成憂郁的氣質和沮喪的心情。這些現象背后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人的最初的,因而也是不可改變的機體組織的構成,也就是一個人的感覺能力與肌肉活動、興奮能力及機體新陳代謝能力之間構成的比例是不同的。超比例的感覺能力會導致情緒失衡,表現為周期性超常愉快或者揮之不去的憂郁。成為天才的條件就是具備超越常人的神經力量——亦即超常的感覺能力。所以,亞里士多德才會認為所有杰出、優越的人都是憂郁的,“所有那些無論是哲學、政治學、詩歌或其他藝術方面表現出色的人,看上去都是憂郁的”。西塞羅在講述下面這句經常被人們引用的話時,他所指的肯定也是上述那段話:“亞里士多德說,所有的天才人物都是憂郁的。”我在這里對人的與生俱來的基本情緒——它因人而異——所做的考察,莎士比亞曾經異常優美地加以描述:

大自然造就了奇特的人,

一些人總是瞇縫著眼睛,大聲笑著,

就像看見蘇格蘭風笛手的鸚鵡;

也有一些人陰沉著面孔,笑不露齒,

雖然奈斯特發誓那笑話的確值得一笑。

——《威尼斯商人》

柏拉圖更直接地用“郁悶”和“愉快”來形容這兩種不同情感狀態,不同的情感感受能力導致這兩種不同情感的出現。所以,面對同一件事情,有的人痛哭流涕,有的人卻捧腹大笑。一般而言,一個人對愉快情緒的感受能力越弱,那么他對不愉快情緒的感受能力也就越強,反之亦然。同一件事情有可能是一件令人愉悅的事,同樣可能是一件令人悲傷的事。性格“郁悶”的人會對事情的“不好”的結果而感到悲傷和抑郁,同時他們對事情的“好”的結果同樣不會表現出多大的高興勁兒。反觀性格樂觀“愉快”的人,這種人不僅對事物的好結果深感高興,而且也不會為不幸的結果悲傷難過。性格“郁悶”的人只會盯著十個目標中未完成的那一個,而完全忽視了已經完成的那九個,他們為這個少數生氣苦惱;性格樂觀“愉快”的人恰恰相反,成功實現的目標始終是他們愉悅心情的來源。

當然兩種性格的人各有各的優勢,就像我們找不到十全十美的事情一樣。性格“郁悶”的人雖然比性格樂觀“愉快”的人承擔了更多他們預支或者想象出的不幸和痛苦,但他們在遭受到真正的不幸和痛苦時抗擊打能力更強。這種能力是在他們一次次把事情往壞的地方想,把未來看得漆黑一片的過程中錘煉而成的。也正因為如此,他們時時刻刻在為不幸的事情做著準備,所以相比較于那些性格樂觀“愉快”的人,他們的失算更少,栽的跟頭也更少。我們想象一幅畫面,一個性格“郁悶”的人,不小心得了神經系統或者消化系統的疾病,性格原因加上疾病的折磨,我們很可能看到這個人萌生自殺的念頭。我們可以看到,基于性格“郁悶”的原因,生活中一些細小的不便與煩惱就可能導致這個人自殺。在某些更糟糕的情緒狀況下,一個性格“郁悶”的人可能完全由于持續得不到改善的低落心情而結束自己的生命。這樣的人并不是一時沖動,沒有勒住失控的生命,反而是經過冷靜地思考后才決心實施自殺計劃。這樣的事情也并不罕見:一個受到全面監控的病人,仍然會不遺余力地利用每一個監控的空隙,迫不及待地抓住死神的鐮刀把兒,來個對他們而言再簡單不過的一了百了式解脫,這個過程中我們看不到恐懼、不甘、退縮和內心斗爭。埃斯基羅爾[2]在《精神疾病》一書中對自殺進行了詳盡地論述。當然事情永遠不是絕對的,在一些情況下,即便身體健康或者心情愉悅的人也會走上自殺的道路。當痛苦和不幸步步緊逼且不可避免,它的力量已經超過了人們對死亡的恐懼和對生存的依戀,這種狀態下人們也只能選擇自殺來擺脫痛苦。兩種性格的人面對自殺,區別只是選擇自殺所需的誘因大小不同,誘因的大小與人的“郁悶”情感成反比例,越“郁悶”,誘因越小,越可能自殺。到最后,誘因甚至可以降為零。相比之下,愉快情緒越強烈,維持這一情緒的健康狀況越良好,自殺的誘因就必須越大。因此,導致自殺的原因大小不一,但構成兩個極端的就是:與生俱來的憂郁和不滿的心理得到了病態的加劇;天性是健康、愉快的,只是客觀的原因所致。

美貌非常重要,它與健康有著某種聯系,它是屬于主體的好處,因此它不會直接帶給我們幸福,但是它卻可以通過留給他人好印象的方式間接增加我們的幸福。當然美貌不僅對女性有用,對男性同樣如此。美貌可以拉近我們與他人的距離,贏得良好的開端。荷馬的一些詩句可以恰如其分地概括:

神祇的神圣饋贈不容遭到蔑視,

這些饋贈只能經由神祇的賜予。

任何人都無法隨心所欲地獲取它們。

——《伊利亞特》

注釋

[1]愛比克泰德(公元約50—公元約138):古希臘哲學家,晚期斯多葛派主要代表之一。

[2]埃斯基羅爾(1772—1840):法國早期的精神病學家。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城市| 涿州市| 原平市| 喀喇沁旗| 姜堰市| 崇阳县| 库伦旗| 龙岩市| 江川县| 安新县| 隆子县| 无极县| 柳州市| 古浪县| 吉木萨尔县| 四川省| 汉沽区| 弥渡县| 子洲县| 屏南县| 安龙县| 丁青县| 南华县| 大埔县| 任丘市| 额敏县| 珠海市| 新昌县| 淅川县| 泾阳县| 华阴市| 横山县| 六盘水市| 抚宁县| 增城市| 海淀区| 齐齐哈尔市| 肃北| 眉山市| 方城县| 蓝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