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幸福路上的攔路虎——痛苦與無聊
- 人生的智慧
- (德)阿圖爾·叔本華
- 1596字
- 2024-10-11 15:31:31
對生活有細微觀察的人們不難發現:痛苦和無聊是我們追求幸福道路上的攔路虎。在這點上,我需要做一個補充:每當我們感到快活,在我們遠離上述的一個敵人的時候,我們也就接近了另一個敵人,反之亦然。我們生活在獨木橋上,兩邊分別蹲著“痛苦”和“無聊”。痛苦和無聊在外在和內在之間、客體與主體之間同時保持對立關系。二者在外在的,也就是屬于客體部分的對立關系其實就是生活貧困時產生痛苦,生活優渥安定時產生無聊。所以我們會看到這樣一幕:底層的勞動者無休止地與匱乏、貧困斗爭,而上層社會的富豪則持久地與無聊鏖戰。二者在內在的,即屬于主體部分的對立關系則由一個人的精神能力的大小決定,一個人對痛苦的感受能力和對無聊的感受能力成反比。因此,遲鈍的精神對應遲鈍的感覺,同樣對應興奮的缺乏,帶來的就是對各種強度不一的痛苦和要求的遲鈍反饋。
這種遲鈍投射到精神世界就表現為精神的空虛。精神的空虛不僅表現在人們的臉上,而且人們一刻不停地關注外在事物的舉動同樣暴露了他們空虛的精神世界。內在的空虛導致了無聊的泛濫,迫使人時時刻刻都在尋求外在刺激物,妄圖通過外物的刺激使他們死水潭般的精神世界產生一絲波動。他們選擇的刺激物單調乏味,更透露出他們空虛的靈魂對消遣的饑不擇食,萬年不變的社交談話和許許多多靠門而立的或者從窗口張望的人共同構成了他們的集體特質。精神世界的荒蕪浩浩蕩蕩地推著他們加入五花八門的社交、娛樂和窮奢極欲,最終以夢醒茶涼的痛苦結局草草收場。而避免這種事情發生的唯一手段就是充實我們的內心世界。充盈的精神世界會把無聊得以存在的空間逐漸占據,以多元的思想、積極的心態探索內外世界,甚至多種思想在重組融合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此時,卓越的頭腦不會再受到無聊肆意的侵擾,除非精神世界的運行在某些時刻放松下來。敏銳的感覺和強烈的意欲,即強烈的沖動和激情共同構成了突出的智力。情感的強烈程度在這些素質的綜合作用下被提高了,造成了對精神,甚至肉體痛苦的極度敏感。在這種狀態下,不要說災難性的事情了,即便是一些細枝末節的瑣事,都會讓人心態炸裂。包括違背本意的東西在內的所有表象,都被這些因素加強放大后投射于人腦中。這些表象在頭腦強烈的想象力的作用下變得異常活躍。從最愚笨的頭腦到最偉大的思想巨人,他們的精神思想能力全部囊括在上述內容之內。
我們可以明確知道,不管是從主體還是客體出發,一個人走近人生痛苦一端時,相應的也在遠離另一端,反之亦然。因此,在天性的調度下,我們會不斷地調節客體以適應主體,以便讓自己做好準備,避免滑向自己更不愿面對的痛苦一端。無欲無求,追求寧靜淡雅的生活是一個精神世界豐盈的人首要尋求的狀態。因此,一旦對所謂的人有所體悟,避世隱居的生活就會成為他們的選擇;如果他具備深邃、遠大的思想,他甚至會選擇獨處。因為一個人自身精神越是豐富,他對身外之物的需求也就越少,別人對他來說就越不重要。從這點我們也可以了解為什么一些精神世界熠熠生輝的人總是那么孤傲了。與你進行社會交往的人的數量,永遠別想代替質量,一百個傻子在一起,也不會產生一個天才。相比之下,處于痛苦的另一極端的人,一旦匱乏和需求對他的控制稍微放松,給他以喘息的機會,他就會不惜代價地尋找消遣和人群,輕易地將就一切麻煩。他這樣做不為別的,只是為了逃避他自己。因為在獨處的時候,每個人都只能求于自身,這個人的自身就會暴露無遺。所以愚昧的人只會拖著沉重的自身嘆息,而那些思想積極、精神優越的人卻用他們的思想在周圍營造出歡快的、富有生氣的氛圍。也基于此,我們不僅看到耶穌說:“愚人的生活比死亡還要糟糕。”同樣,塞尼加[1]也說:“愚蠢的人受著厭倦的折磨。”
我們可以發現:大致而言,一個人對與人交往的愛好程度,跟他的平庸智力及貧乏思想成正比。我們在這個世界上只有兩條路,要么孤獨,要么庸俗,此外我們再沒有第三條路可走。
注釋
[1]塞尼加(約公元前4—公元65):古羅馬哲學家、雄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