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能量狀態
- (美)蘇·瓦爾瑪
- 1803字
- 2024-10-08 19:07:25
譯者序
王佳瑩
本書作者蘇·瓦爾瑪是一位美國資深心理治療師。她職業生涯的開始是在紐約市一家醫院擔任實習生,并在“9·11”恐怖襲擊后參與心理救援工作。后來,她成為世貿中心心理健康項目(WTCMHP)的首任醫療總監和精神科主治醫師。作者在個人生活中也面臨過挑戰,包括自己的健康問題和家人生病的困境,這些經歷促使她深入探索如何保持更好的生活狀態。經過多年的理論研究和豐富的工作經驗積累,她提出了實用樂觀主義行動框架,這是一種結合了積極心態和實際行動的有效方法,治愈了許多向她尋求幫助的人。
我在大學里做心理學教師,給學生們上心理健康課和做心理咨詢。看到那些“碎掉”的年輕人,他們因對過去耿耿于懷而抑郁,因擔心未來而焦慮;他們努力而緊繃,無法放松地享受快樂時光;他們小心翼翼卻難以走進親密關系;他們白天若無其事,夜里輾轉反側;他們明明做得很好,卻不停地自貶自責;他們困惑、迷茫、恐懼又不知所措……和蘇·瓦爾瑪醫生一樣,我想幫助他們渡過難關,但僅僅這樣還不夠,他們值得擁有超過他們想象的更燦爛的生活,而這燦爛應該是更持久、更穩固的。看到實用樂觀主義八大支柱的時候,我想我應該在課上把這些內容講出來,這的確可以幫到他們。
本書提供的并不是單一的理論,而是一個可以讓人身心健康、提升總體幸福感的系統方法。把這些技巧看作自我關懷的終極形式,可以幫助我們實時處理問題,使那些困境不至于成為無法控制的慢性壓力源。八大支柱包括人生目標、處理情緒、解決問題、自我價值感、自我效能感、活在當下、人際關系和培養健康習慣。每一個章節都包含循證研究、啟發性案例、清晰的闡釋、一些自我探索的題目,以及非常明確、可操作的實踐指南!在心理咨詢的受訓中,心理咨詢師被要求大部分時刻保持中立客觀,引導和促進來訪者尋找自己的道路,也就是說心理咨詢師一般不會直接回答應該怎么辦、做哪個選擇。但我非常能理解有些人有些時候就是想要一個痛快:“你別在那兒吧啦吧啦,就告訴我該怎么做吧!”現在我或許有了一個新選項——推薦閱讀《高能量狀態》,因為這里有非常多科學、靠譜且可行的實踐指南。這本書也可以作為一本健康生活的枕邊書,放在觸手可及之處,一旦出現情緒問題,就去看“處理情緒”那一章,忙忙碌碌、難以為繼時就去翻看“活在當下”。
翻譯這本書時,我的孩子一歲半,我需要每晚在他睡著后爭分奪秒地工作到半夜。然而哄睡任務艱巨,常常要持續一個多小時,好不容易睡著了也會夜醒大哭。我一邊口干舌燥地唱著重復了二十幾遍的哄睡曲,一邊焦急地想為什么還不睡?我是不是要交不上稿了?每天睡眠這么少會不會猝死?……然后我就看到了“情緒處理”那一章妮可的故事,和每個新手媽媽都需要面對的困境。我命名自己的情緒,用健康應對的4C方法,帶著自我關懷的態度面對自己,在黑暗的房間里,我摸著小孩柔軟的肚子,和他一起呼吸,我放松下來,享受和孩子一起入睡的美妙時光。我也意識到自己因不能常伴孩子而感到內疚,我想要做一個每天哄孩子睡覺的“好媽媽”。我和家人聯系,向他們尋求幫助。我開始找到一種新的平衡。作為一個心理咨詢師,我的工作和生活中有非常多的感受和思考的成分,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幫助是實用樂觀主義實踐,從“再想想吧”到“做了再說”,讓我覺得自己更有能量,也讓我的工作和生活有了許多新變化。
這本書的原文中反復出現一個單詞“flourish”,代表著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的人生狀態。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塞利格曼有一部代表作Flourish,中文版的書名是《持續的幸福》。而清華大學的彭凱平教授將這個詞翻譯為“心花怒放”。在積極心理學中,“flourish”對應的中文說法為“心盛”,指人擁有高度的心理健康和高水平的幸福感,能以積極態度對待生活,心理和社會功能完好,是個體心理幸福感、社會幸福感和情緒幸福感的結合,是三者的全面繁榮。非常有趣的是,這與我們現在在社交媒體上經常看到的“高能量狀態”這個詞有共通之處。高能量狀態意味著我們能在生活中充分體驗到意義感、快樂、自我接納和掌控感,不糾結、不內耗、不自我批評;它意味著接受挑戰,不斷成長,擁有高質量的人際關系;它創造的是一種快樂和有目標的生活,它會增強積極的一面,同時減少消極的一面;它讓我們感受到自我價值,知道我們正在為自己和他人做著有意義的事情。我和另一位譯者謝為伊老師還有中信出版社的編輯經過充分討論后,決定在本書中將“flourish”翻譯為高能量狀態。
希望看到這本書的你,不僅能渡過難關,還能擁有豐盛、燦爛、高能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