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穩致遠:姜建清管理思想探究
- 沈磊 徐小龍
- 1801字
- 2024-08-26 14:53:59
只是一個銀行管理者
“我感到非常幸運,因為我們能夠生活在中國這樣一場波瀾壯闊的改革中。我經歷了中國商業銀行從國有專業銀行到國有獨立銀行,再到股份制上市銀行的轉變;從一個相對比較簡單的以存放匯業務為主的銀行,變成綜合化、多元化的金融服務機構;從國內的銀行走向世界,成為全球化銀行;從全球排列比較居后的銀行,成為全球領先的銀行,大家給我們的一個稱號是‘宇宙行’;從一個被西方認為技術上已經破產的銀行,轉變成在全世界領先,為全世界許多同業所贊譽的一家銀行”,姜建清說,“雖然我從業30多年,但也只不過是個銀行管理者,從不敢自稱是銀行家。”姜建清在金融圈內口碑極佳,很多人認為他是中國少有的銀行家,而姜建清卻從不以此自居。“因為銀行這個行業非常特殊,經營的績效反映在當期,而風險則反映在之后,我覺得這是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按照一個周期來看,有時候銀行在上行周期的時候,往往風險不容易暴露。而在下行周期的時候,風險就會集中爆發。所以,一個商業銀行家要完整地經歷一個經濟周期,才能真正檢驗經營的效果。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做銀行家是跑馬拉松的。不能寄希望于一百米、一千米,甚至一萬米的時候掌聲響起來。”
中國國有銀行的改革起步于1979年,而波瀾壯闊的中國經濟改革是國有銀行改革的大背景和大基礎。40多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機構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我國經濟進入高速增長的黃金期,為國有銀行的騰飛插上了翅膀。2005—2017年,五家大型商業銀行年創利規模從1226億元增長至9800億元,增長了7倍,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18.7%;2005年以來,五家大型商業銀行累積分紅超過2.4萬億元,占同期累積實現凈利潤總額的29.8%,為國家和其他廣大投資者帶來了豐厚回報;2005—2017年,五家大型商業銀行的手續費及傭金業務收入年均增速達到22.7%,高于同期凈利息收入增速9.8個百分點,占比由7.9%左右提升至18%,實現了從單極支撐到多元驅動的轉變;五家大型商業銀行在境外共建立了1200多家機構,基本構建起覆蓋六大洲和全球重要國際金融中心的境外網絡布局,境外盈利貢獻總體提高,實現了從本土經營到全球拓展的轉變。同時,大型商業銀行對國家對外開放戰略的支持力度也明顯提升,在“一帶一路”沿線20多個國家共建立了160多家分支機構,為“一帶一路”建設搭建起通暢的金融橋梁,實現了從仰望對手到全球領跑的轉變。至2017年年末,五家大型商業銀行的利潤總量超越同期花旗集團、匯豐控股、美國銀行、摩根大通、三菱日聯、法國農業信貸、富國銀行七行利潤規模的總和。全球銀行業權威雜志英國《銀行家》公布的2017年全球銀行1000強榜單,中國共有126家銀行上榜,較2016年新增七家。在一級資本排名的前十大銀行中,中國的銀行和美國的銀行各占四席。在稅前利潤20強里中國已經占據七家,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農業銀行四家銀行位居前五。40多年來,尤其是股份制改革的近20多年來,國有銀行實現了鳳凰涅槃。
也許因為沒有經歷過一個完整的經濟周期,姜建清這樣評價自己在工商銀行掌舵的16年,“我只感到幸運,只是感恩我們的政府、商界,感謝團隊員工給我這樣的機會,就是感恩,我想我們也沒有辜負大家對我們的期望。”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計算,2009年工商銀行新增貸款額相比上年增長93%,而中國銀行新增貸款相比上年增長119%。從2008年第四季度到2010年第二季度末,工商銀行的新增貸款數額平均每季度比上年同期高20%,而中國銀行則為33%,建設銀行為24%。《華爾街日報》稱,這顯示工商銀行在商業運作上努力保持了些許獨立性。姜建清在2009年3月接受商業雜志《麥肯錫季刊》采訪時說:“政府最近要提振國內需求的決定為銀行業提供了巨大機會,但中國工商銀行是一家商業銀行,我們必須從商業角度看待這些機會。”美國前財政部長亨利·保爾森曾這樣評價姜建清,與一些國有企業的高管不同,姜建清更像是一個純粹的商業領袖。
在訪談中,我們曾經問過姜建清如何看待保爾森對自己的評價,姜建清這樣回應道:“這你要采訪他才知道。因為我們都是在一段時間內管理一家銀行,當然,管理其他的企業也一樣。我想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應該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按照商業銀行的規律去經營我們的事業,我想這也是符合黨中央和國務院對我們的要求。同時,我們處于全球經濟金融急速變化的時代,面對經濟步入新常態,經濟周期、行業周期、科技周期三期疊加的特殊階段,大型商業銀行還面臨一系列重大挑戰,改革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