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穩致遠:姜建清管理思想探究
- 沈磊 徐小龍
- 794字
- 2024-08-26 14:53:59
第二章 順勢而變的股份制改造
中國工商銀行從1984年1月開始建立,先后經歷了從專業銀行到商業銀行再到股份制銀行轉變的發展過程。為了建立適應市場經濟的商業銀行體系,1995年我國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正式明確了商業銀行的性質和業務范圍,對商業銀行的設立、組織機構和規范管理做了正式規定,為商業銀行提供了法律保障和管理依據。然而,由于產權不清晰,責、權、利關系不明,銀行依然受到政府部門的行政干預,政府與銀行的關系千絲萬縷,銀行的風險實質由國家來承擔。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中國工商銀行建立實施統一法人體制,集中統一授權授信,對資金實施統一管理,開展經營綜合考核。由于機構擴展快,人員迅速擴充,比照行政機關設置機構,機構較為臃腫,效率比較低下。商業銀行的發展仍然依靠國家信用和金融行業壟斷。地方政府依然通過行政力量影響商業銀行的貸款,銀行的不良貸款率高,不良資產包袱加重,貸款質量不高,信貸風險大。1994年年末,中國工商銀行的不良貸款占全部貸款的比重為22.5%。從1994年到1999年,中國工商銀行出現連續六年的經營性虧損。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使我國認清了商業銀行改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商業銀行作為金融企業,需要政企分離,將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才能真正成為市場競爭的主體。產權制度改革非常關鍵。2001年我國加入WTO,面臨全面開放金融領域,允許外資金融機構進入國內金融市場經營人民幣業務,國內外金融機構在金融市場領域的激烈競爭無可避免。可是,我國國有商業銀行資本不充足,經營機制僵化,管理水平不高,盈利能力低,競爭力弱。2003年9月,國務院成立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試點工作領導小組,決定對國有商業銀行實施股份制改革。中共中央明確提出,“選擇有條件的國有商業銀行實行股份制改造,加快處置不良資產,充實資本金,創造條件上市”。自此,我國商業銀行的股份制改革的序幕拉開,對商業銀行的股份制改革和上市試點探索隨之鋪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