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之瀛:把降不下去的血脂降下去
- 張之瀛
- 983字
- 2024-08-07 15:37:41
1.什么是高脂血癥
當血液中的一種或多種脂質(主要是指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發生明顯異常時,就會被稱為“血脂異常”或者說“高脂血癥”。
臨床上,近期連續兩次(兩次測量時間相差超過2周)以上測定的總膽固醇含量升高(>5.2mmol/L)、甘油三酯升高(>1.7mmol/L)或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含量減低(<1.0mmol/L),就可診斷為血脂異常,或者說高脂血癥。實際上“高脂血癥”這個表述并不完全準確,因為有一種類型的血脂異常是因為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低,所以叫“血脂異常”更準確。之所以稱呼為“高脂血癥”“高血脂”是因為這樣更方便對大眾進行健康科普,所以在后面的很多地方我們都使用“高脂血癥”和“高血脂”這樣的稱呼。
高脂血癥臨床上可以分為以下4型。

其實,除了前三種經典分型的高脂血癥,還有多種血脂指標異常混合存在的情況,比如說一個人甘油三酯和總膽固醇都升高,這時候會被診斷為混合型高脂血癥,就是上面提到的最后一種類型。
同時,高脂血癥還可以分為原發性高脂血癥和繼發性高脂血癥兩類。原發性高脂血癥與先天性和遺傳有關,很多時候寫在了我們基因里,由單基因缺陷或多基因缺陷導致。后期分為純合子型和雜合子型等,這些都是參與脂蛋白轉運和代謝的受體、酶或載脂蛋白的異常而導致的血脂異常。
而繼發性高脂血癥多由代謝性紊亂疾病(比如說糖尿病、高血壓、黏液性水腫、甲狀腺功能低下、肥胖、肝腎疾病、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引發,或與年齡、性別、季節、飲酒、吸煙、飲食、體力活動減少、精神緊張、情緒等因素有關。而現實中很多患者的情況,是既有原發性因素參與,也有繼發性因素參與,致病因素是混合性的存在。
雖然高脂血癥的出現可能跟上述那么多因素有關,但它很多時候沒有臨床癥狀和表現,少數時候可能會出現的臨床表現主要是脂質在真皮內沉積所引起的黃色瘤和脂質在血管內皮沉積所引起的動脈硬化。高脂血癥可引起黃色瘤,但發生率并不很高;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和發展又是一種緩慢漸進的過程,短期內有時候也看不到。因此在通常情況下,多數高脂血癥患者并無明顯癥狀和異常體征,甚至有時候,血脂指標已經很異常了,也沒有異常感覺,只能通過進行抽血化驗才會發現。
而多數情況下的悄無聲息才是“血脂異常”真正可怕的地方,它不像很多有癥狀的疾病,能讓身體立刻感到不適,我們就能立刻就醫;它通常隱藏在生活的不經意之間,不知不覺中就導致了一些嚴重的健康后果。所以,我們都要開始重視自己的血脂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