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鯰魚效應
- 朕能造反成功嗎
- 烈炎普照
- 2561字
- 2024-08-26 00:11:00
同樣的起跑線,隨著能力的體現,差距越來越明顯。
聚慶和全力以赴抽調人手,隨著自身人才儲備的優勢,聚慶和的效率越來越快,威力逐漸體現出來,讓另外兩家商行趕超的越來越吃力。
經過東家和掌柜們的安排,商號里的管事們各司其職。
采購牲口,采購草料,糧食,招募人手,從各地采購貨源,從中草藥到砂鍋、鐵鍋、從油鹽到茶醋,從茶壺到碗筷等。
東安、武清、永清、梁城、營州、昌平、宛平、大興、天津、易州......。
老掌柜帶新掌柜。
老管事帶新管事。
老伙計帶新伙計。
采、運、銷一體化。
規模擴張、利潤,聚慶和一飛沖天。
七十萬兩白銀。
與朱由檢補漏般撒錢不同,聚慶和雖然不是徽商頭部圈子,最少也算中上層次。
有了這七十萬兩白銀,以及皇權特許。
正所謂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
動不動上千人的運輸隊伍,不是猛龍不過江,地頭蛇擋不住。
吳麟徵在皇帝面前吃了癟,雖然不太高興,還是在衛禎固的陪同下來到了大明交通院,三位東家已經在等候。
幾位東家也不敢慢待眼前的官員。
吳麟徵本身是六科之首,如今皇上任命為登萊巡撫,并提督登萊水師,雖然貴不可言,倒也與商人們沒有關系,只是呢,現在有了合作的需求。
吳麟徵從來沒想過,自己竟然會與商人合作共事,有種強烈的違和感。
只是皇帝交給他的任務重,他也沒有其余的法子,思來想去,竟然真如皇帝所言,唯一可以指望的只有這些商行了。
“你們各家的運輸隊伍有多少了。”
吳麟徵嚴肅問道。
眾人連忙回復。
張宗輝最先說話,“回巡撫,在下的關淵昌,已經有了近兩萬人,各類牲畜九千余頭,大車五千余架,中車兩千余架,小車千余架,獨輪車另算。”
接著是杜興松,“合祥記,也是近兩萬人,各類牲畜有八千余頭,大車三千架,中車二千架,小車五百架。
合祥記的實力并不比關淵昌弱,不過張宗輝占了地熟。
最后是周宏德。
周宏德不急不慢,笑著說道:“聚慶和,四萬余人,各類牲口兩萬余頭。”
連吳麟徵也愣住了。
好像才十天吧。
十天的時間,聚慶和就有了四萬的規模。
等于每天招募三千余人。
其實只要有糧食。
人并不缺。
就說這京城。
只要放開了招,十萬人也不在話下。
可這些商行不同,他們要人是來做事的,需要組織起來,而不是亂糟糟的一窩蜂,聽說第一段的運輸補給,這三家商行做的非常迅速,沒有出一絲差錯。
聚慶和招募了四萬人,說明聚慶和把這四萬人組織了起來。
吳麟徵忍不住瞇起眼睛。
這可是股不小的威脅。
要是這幾萬人作亂,京城怎么辦。
衛禎固見吳麟徵不說話,氣氛不太好,于是開口詢問,“根據皇上的要求,要往大同最少運輸十萬石的糧料,以及沿途,還有損耗,現在往天津運糧,各家商行還能運多少?”
張宗輝等人沒有底氣。
周宏德接過話,“從京城到大同一路上的距離有六百六十余里,車隊運輸五十里每日,需要十四天,動用一萬五千架大車,大車需要兩到三人,安排人手需要三萬數千人,動用牲口一萬八千頭。”
“為什么牲口多了這許多?”
聽到不對勁的地方,吳麟徵立刻追問。
“除了避免牲口生病,有足夠替換之外,還有擔憂會有路段不好走的地方,需要動用兩頭牲畜,這樣的地方,留下幾百或千頭牲畜輪流幫助車隊。”
原來如此。
面面俱到,吳麟徵沒有問題。
三家商號合計近四萬頭牲畜,大車卻沒有足夠的,還有許多中車,小車,甚至獨輪車都提出來了,可見目前商隊還缺少車輛。
根據剛才商人的算法,從京城到天津的路程有兩百四十余里,京畿地區的道路要好走不少,天津又屬于漕運的終點,兼顧海運碼頭,碼頭上向來不缺少貨運。
三家商號的運力明顯不足。
所以還需要天津出力。
吳麟徵又問了幾個問題,問的幾位商人壓力巨大。
舉一反三。
管中窺豹。
三言兩語,這位官員就把商家的虛實探的清楚,問的問題犀利,商人都快招架不住了,還是衛禎固看不下去,幫忙遮掩了一二。
打發走了商家們。
衛禎固和吳麟徵對面而坐。
兩位官員喝著茶。
衛禎固原來是云南道御史,七品官。
吳麟徵則是吏科給事中,同樣是七品官。
品級雖小,權力卻大。
屬于清貴官員。
也是未來的朝廷大佬。
如果沒有意外的話,或者兩人沒有在政治上遭受阻擊。
而今。
兩人都是近期被皇帝接納的官員,以前兩人之間雖然有過接觸,卻無更多的交際。
吳麟徵認為自己還是有必要提點衛禎固。
“元旦朝賀之后,皇上性子變了,把責任全推給官員,也不知道誰提出的皇帝性子變了。”吳麟徵苦笑道。
他原本以為皇帝性子的確變了。
接觸幾日后才發現并不是。
皇帝還是那個皇帝。
猜忌,易沖動。
同樣的不輕易相信別人,相信了就恨不得全部給對方,可要是出一點錯,立馬又決不輕饒。
只是以前面對的群體都是官員。
“看來我們的皇上,現在選擇相信商人。”
吳麟徵感嘆。
衛禎固沒有否定。
他比衛禎固更早接近皇上,并且專門負責與商人打交道,非常清楚皇上有多么信任商人,要把多大的權利和財富交給商人們。
不過這些具體的細節,他并不會透漏給吳麟徵。
吳麟徵心平氣和。
緩緩開口。
“皇上指出的方向,因為京城到登州府距離太遠,陸地上的運輸力不足,要求發揮沿海的優勢,把以前天津碼頭,登萊碼頭通過海運往遼左運輸物資,包括以往供應東江鎮的船只重新組織起來。”
衛禎固皺眉。
他已經隱約猜到同僚的想法。
大明在北方有三支水上力量。
一支是覺華島水師,專門為遼西打造的。
水師嘛,當然也運輸物料。
包括民間的運輸力量,比如毛文龍開設東江鎮后也有恢復開中法,由民間商人用船只運輸物資到東江鎮,然后商人帶著條子回到山東結算,可后來因為大明財政崩潰,導致沒有成功。
所以覺華島堆積了數十萬石的物料。
誰曾想。
天衣無縫的布局,特意針對后金最大的短板,萬無一失的儲存方式,結果大海竟然結冰了。
那個冬天,后金大軍搶登上覺華島,不光燒毀了物料,更重要的是兩千艘大小船只被摧毀了,覺華島水師從此除名。
剩余的就是老牌天津水師和登萊水師。
皇帝對吳麟徵的安排,衛禎固內心了然,讓吳麟徵擔任登萊巡撫是次要的,提督登萊水師才是關鍵。
至于天津水師。
范景文范閣老親自去與天津巡撫討論海運之事,天津加上登萊兩支水師,足夠保護北方沿海地區,更重要的是運力補充。
“吳君,現在不是爭的時候,大明已經不能再爭下去了。”
衛禎固放下茶碗。
茶蓋與茶杯相抵,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音。
吳麟徵屏息凝神。
良久。
吐出一口長期,只說了四個字,“社稷為重。”
衛禎固面色輕松了。
以后的事,以后再說吧。
只要吳麟徵不與商人們斗就行。
吳麟徵離開大明交通院。
一個設立在皇宮的外廷衙門,竟然是為商人服務的。
挺住腳步。
吳麟徵回過頭打量招牌。
不知道想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