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百萬與兩千萬
- 朕能造反成功嗎
- 烈炎普照
- 2251字
- 2024-08-26 00:10:00
“關淵昌與合祥記只借十萬兩白銀,我主動開口借了三十萬兩白銀,恐怕這兩家要聯合起來,聽管事們傳來的消息,隱隱有了這股趨勢。”
周宏德回到京城的宅子,與柜上的掌柜們解釋。
然后接著分析。
“關淵昌雖然在山海關開業上百年,其實不過是實力稍微大點的商號,底蘊不足,成不了大的氣候,合祥記同為徽商,發家的時間卻短,杜興松的祖父才興辦合祥記。”
“關淵昌有地利優勢,合祥記反而最弱。”
“剛開始的時候,我們三家商行還能保持平衡,自從我決定全力以赴加入大明交通院,承接朝廷的運輸,隨著我們從各地調來的人手,另外兩家必然會有危機感,所以選擇抱團不足為奇。”
今日宮里頭的時候,杜興松擋在自己面前,好讓張宗輝與皇帝多說話,周宏德內心只是有些懷疑,不太確定,經過自己的分析,周宏德越說越堅信。
杜興松必然是故意的。
把白天宮里頭的事情講了出來,幾名掌柜的聽聞后,竟然沒有人生氣。
周宏德也笑了。
“杜興松這家伙,下手真快,倒是令人佩服,因為換成是我,我也會這么做。”
少東家說的話,讓老掌柜們紛紛點頭。
他們是陸地上競爭出來的,現在有一幫海上競爭出來的殺才,手里的銀子仿佛不是銀子似的,又有勛貴太監們的勢力,連官員都為他們說話。
老東家氣倒了,郁郁而終。
新東家接手。
權力最大的在京城,新東家違背老祖宗定下不要借官威來經商的規矩,因為借助官權能走一時,卻走不了一世,興也是權,亡也是權。
時也命也。
剛好碰到皇帝嘗試的改革,變相恢復開中法,算是沒有了回頭路。
“合作歸合作,競爭歸競爭。”
“大家背后都是皇上。”
“同樣是徽商出身,路子都是一樣的。”
掌柜們你一言我一語。
最后由掌柜拍板。
“我們徽商向來是殺出來的,對外團結,對內殘酷,否則我們徽商憑啥走遍大明,明明是客商,卻能把持經濟最發達的地區,有了傳唱天下的無徽不成商之言。”
“所以就算山海關的關淵昌沒有這個念頭,同樣是徽商的合祥記必然會說服關淵昌聯手對抗我們聚慶和。”
“大事為重,卻也不能忽視身邊的威脅,哪怕再小的螻蟻,長期的忽視,也會讓大壩千里決堤,合祥記有危機感很令人佩服,不過,我們聚慶和也要讓合祥記看看,什么才叫老字號。”
眾人支持新東家的做法。
二十萬兩銀子的保障金存放到大明交通院。
因為初創,商行建設的成本太高,考慮商家的困難,大明交通院把這二十萬兩保障金,以借的名義交付給商人的手中。
一來一回。
是為了證明商家的實力。
能拿出二十萬兩現銀的商家,無論現銀從何而來,這都是實力。
朝廷一分錢不出。
商家欠朝廷二十萬兩白銀,有些人是這么理解的,許多商家因此避之不及,生怕沾染災禍,能理解的,則不會反對,反而能看出朝廷的誠意。
然后向皇上結款二十萬兩白銀。
如今又是三十萬兩白銀。
短短的時間內,聚慶和借債了七十萬兩白銀。
另外兩家商行,每家合計五十萬兩白銀,兩家就是整整一百萬兩白銀,所有的加起來,一百七十萬兩白銀。
無論這錢是怎么來的。
如今的大明,一百七十萬兩白銀,在商行的手中,現在的規模下,這就有了叫做資本的資格。
-----------------
吳麟徵認為皇帝有了錢也不是這么撒的,因此離開京城前,特意來勸誡皇帝。
朱由檢不以為然。
“一百七十萬兩白銀,朕還覺得太少了。”
“銀子不花出去,不流通起來,連廢鐵都不如。”
一百七十萬兩白銀真不多。
大明有非常非常多的銀子,每年流入許多白銀。
但是很可惜,沒有可以投資的方向,這就是為什么土地兼并控制不了的原因,因為富裕起來的人們手里的財富,必須要投資出去。
大明能吸納這筆天量財富的行業。
只有買地。
否則手里的銀子干嘛去呢。
吃喝拉撒才能花多少。
所以土地兼并誰也控制不了,十個海瑞也不行。
因為這是市場的需求。
可這個行業帶來不了增量,因為土地的農業產出是有限的,投入再多的資本,也無法增加土地的農業產出,屬于財富的轉移而已。
后果就是窮者越窮,富者越富。
唯獨工業不同。
投入的資本越多,工業的產出越大。
所以一百七十萬兩白銀,朱由檢只覺得太少。
《兩淮鹽法志》中有明確記載。
清朝同為徽商的鮑志道,他一個人就向大清朝廷捐款了兩千萬兩白銀,放在大明,誰敢信?
無論你施行的殘酷手段也好,還是施行的仁政也好。
能不能發揮出作用。
并不在乎于你的好還是壞。
于社會而言。
能有效率的維持,就是屬于好的。
所以清朝從東北屠戮到西北,從西北屠戮到東南,從東南屠戮到西南,剃發易服,淪為下等人,把地方上的財政全部拿走,而不是像大明一樣給地方留三成,讓地方發展學校等公共設施。
民族權力和榮譽上都被玷污,可在大明寧死不交稅的群體,到了大清卻能主動捐款出讓大明咂舌的數字。
在大明能指著皇帝罵,寫出各種驚世之言,甚至后世都覺得太激進的思想語錄讀書人,到了大清變得溫順如綿羊,自稱奴才,張口閉口圣君在世。
一切的歷史都證明了。
結果才是最重要的。
西方人有句古話。
為了正義,所有的手段都是正義的,勝利者不被指責。
就像西方人的做法。
用不用核彈,或者生物病毒,考慮的是能不能贏,而不是該不該使用。
比如當時只有美國才有核彈。
能贏。
所以美國毫不猶豫的直接使用,一直用到達成目的為止。
等別人有了,才提出大家禁止使用。
與文明無關。
而是不想別人把核彈使用到自己頭上。
所以。
朱由檢的目的很簡單。
用不用商人,考慮的不是商人會帶來什么樣的壞處,而是使用商人,能不能幫助自己取得勝利。
如果說。
思路是這件事該不該做,而不是能不能贏。
說明讀書讀傻了。
或者說被洗腦成功。
只有贏的結果,才具備該不該做的權力。
否則連生存的權力都沒有。
現在自己手里有錢。
考慮給不給朝廷?
憑啥。
大明朝廷是輸的一方,證明了大明朝廷不行。
那么相比較封建官員,自己更相信商人的專業素質,商人能完成自己的要求,就這么簡單。